5月31日,受廣東省科技廳委托,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持召開了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重金屬污染耕地‘生物協同’修復技術基礎研究”的驗收會。來自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暨南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在聽取了項目工作總結報告,審閱了相關材料并參觀了現場后,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廣東省科技計劃任務書的研究內容及主要考核指標,經費使用合理,同意通過項目驗收。
“重金屬污染耕地‘生物協同’修復技術基礎研究”項目于2006年正式啟動,由華南植物園保育生態學研究組葉萬輝研究員牽頭,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參與,項目總經費為15萬元。在該項目的支持和驅動下,建立了面積達5000m2的大型恢復生態學綜合試驗場,其中包括水泥種植池520個,為該項目的順利開展乃至今后的相關研究工作提供了試驗基地。
該項目組成員涵蓋了華南植物園兩大領域的三個研究組,項目分工明確。研究人員進行了高生物量的重金屬耐性、富集植物的篩選與評價,篩選出南美蟛蜞菊等三種具有較強去除重金屬功能的植物和微生物,組裝集成了玉米-鷹嘴豆、南美蟛蜞菊-菌根等重金屬污染的“生物協同”修復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項目組成員作項目工作報告
項目組成員作項目工作報告
水泥種植池
繁殖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在繁殖過程中雌雄配偶的交配組合受到植物本身生物學特征以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響。不同的交配組合影響植物產生后代的數量、植物傳遞給后代的遺傳多樣性,導致群體間......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驅動北半球針葉林春季物候變化的關鍵熱臨界點。相關研究發表于GlobalChangeBiology。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
當期期刊封面。研究團隊供圖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邱聲祥團隊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導化合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線發表于《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ofAgricul......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駱亦其等科研人員,研究揭示長期氮沉降調控熱帶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機制。相關研究12月1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和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侯興亮團隊聯合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朱宏波,在甘薯(IpomoeabatatasL.)抗蟲遺傳......
為有效防控涉重金屬環境風險,確保河南省重金屬污染物減排目標和防控任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安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控攻堅戰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
5月11日,廣東省科技廳組織了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承擔的兩個廣東省科技計劃平臺與專項科學考察項目——“廣東省濕地水生植物資源科學考察”和“北江流域上游植物與植被多樣性科學考察與生態保護評估”進行......
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曾宋君等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舞花姜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方法”,近日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發明以舞花姜優良株系的未開放的幼嫩花蕾為外植體,通過外植體的獲得和消毒、愈傷組織的誘導和......
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面源、重金屬污染防控和綠色投入品研發”重點專項2021年度擬立項揭榜掛帥項目、部省聯動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
各有關單位及專家:重金屬污染是我國農業環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方向之一。面對“十四五”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加強學術交流以提升農業環境和農產品有害重金屬污染的檢測與防控能力水平,探索有益元素在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