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與西班牙理論物理學家合作,實驗驗證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隨機性(LOSR)理論框架下的真多體非局域性,結果表明用兩體或三體非局域關聯無法解釋自然界產生的所有關聯。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并被選為該期的封面文章。
量子力學允許粒子之間存在非局域的關聯,即量子非局域性。量子非局域性是實現各種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對于多體系統,真多體非局域性被認為是多體系統中能展現的最強的非局域關聯。真多體非局域性檢驗通常依賴于局域操作和經典通信(LOCC)框架下的不等式的違背。然而在多體非局域性的檢驗中,我們通常需要假定不同觀測者間聯合測量的概率分布服從無信號條件,經典通信是禁止的,因此基于LOCC的真多體非局域性并不是良好的定義。
在量子資源理論中,LOCC并不是唯一可以用來定義糾纏資源的免費操作,在去除經典通信后,一個更為自然的定義是基于LOSR的理論框架。在實驗中,研究組先驗證了三體糾纏結構的非局域性。該三體系統的LOSR局域模型允許三體之間具有共享隨機性,并允許對任意兩體之間的關聯不設限,即允許其關聯可以是量子關聯,也可以具有更為廣泛的不依賴量子力學描述的廣義概率理論所允許的關聯。研究人員對此前相關理論工作中提出的LOSR非局域性不等式進行改進,針對多光子實驗中常見的白噪聲提出了魯棒性更強的不等式,并在實驗中利用自主研制的“三明治型”高保真度多光子糾纏源以26.3個標準差的違背驗證了真三體LOSR非局域性。研究組進一步在四體情形實驗違背了真四體LOSR不等式,實驗排除了基于共享隨機性和三體廣義關聯的局域性模型,展示了真四體非局域性。
這些實驗結果表明,僅兩體或三體非局域關聯無法解釋自然界產生的所有關聯。該研究中提出的不等式可以拓展到任意N體情形,而制備高保真度糾纏源的方法為實驗展示更大量子系統非局域性打下基礎。
圖在國產超算上實現包含億級原子的生物分子體系的拉曼光譜量子力學模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222026)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商紅慧教授、楊金龍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
圖在國產超算上實現包含億級原子的生物分子體系的拉曼光譜量子力學模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222026)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商紅慧教授、楊金龍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強、陳凱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南開大學陳景靈等合作,成功實現了關閉探測效率漏洞與局域性漏洞的哈代非定域性演示。該研究為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提供了新證據,并為相關的量子信息應用奠定了基......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科研人員創造性地設計了一種大型機械系統,可通過耦合擺系統的運動實現特殊“拓撲”材料量子力學現象的可視化。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該項研究實現了量子力學的三......
4月19日,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纏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05.shtm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張強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
10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與西班牙理論物理學家合作,實驗驗證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隨機性(LOSR)理論框架下的真多體非局域性,結果表明用兩體或三體非局域關聯無法解釋自......
今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法國的阿蘭·阿斯佩、美國的約翰·克勞澤以及奧地利的安東·塞林格。其實這哥仨兒在2010年已經一起得過沃爾夫獎了,今天是諾獎再聚首。他們的研究解讀在今天的推送里,比較難懂。這......
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同行等合作,使用超糾纏實現基于對稱聯合測量的糾纏交換,展示了與標準貝爾態測量的非局域量子網絡完全不同的性質。研究成果日......
近日,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合作,利用超冷40Ca+離子構造的量子模擬實驗平臺,精巧設計并實現了可控的量子體系非平衡熱力學過程,首次在單原子層面上準確驗證了量子開放體系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