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8-30 09:34 原文鏈接: 量子耗散可產生持續穩定糾纏

      量子耗散是指在量子開系統中,物體與環境發生能量交換或信息交流,導致相干性退失,因此,兩個物體要發生糾纏,一般要讓它們和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盡可能地小。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丹麥歌本哈根大學物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量子耗散能在兩個宏觀物體之間形成持續穩定的量子糾纏,該發現為制造量子糾纏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院的尤金·波里克教授和同事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各種量子糾纏。他們曾經預測,耗散在兩個系統中很常見,且能驅使它們形成糾纏狀態。在最新實驗中,他們結合了耗散機制和持續測量方法,讓含有1萬億個銫原子的兩團銫氣體在室溫下保持穩定糾纏達1個小時。

      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兩團銫放入兩個2.2立方厘米的容器中,容器置于真空極化磁場中,相距0.5米。通過控制磁場并用激光作為“光泵”來吸取原子,在兩團原子的整體系統中形成了耗散。“此前的研究中,耗散是每團原子獨立發生的過程。而我們的研究把耗散設計成兩團原子系統共同的過程。”波里克說。

      波里克解釋說:“產生量子疊加和糾纏的共同特征是,系統的最終狀態具有不確定性,有兩個或更多結果,無法判斷它們倒向何種結果。在我們為兩團原子系統設計的耗散環境下,也無法確定導致耗散的光子是從哪一團原子發射出來的。這種兩個系統的量子相干有兩個耗散路徑,是形成糾纏的關鍵因素。”

      在以前的實驗中,他們曾讓一種半穩定的糾纏狀態持續了0.015秒,加上“光泵”以后,雖然這一過程是非連續的,但卻能將糾纏時間延長0.04秒。最后,他們將持續測量結果和耗散過程結合在一起,在室溫下能生成穩定的糾纏狀態達1個小時。

      “這種糾纏狀態隨時都能產生,對一些需要用到復雜糾纏的網絡而言,比以相干為基礎的方法更有優勢。”波里克說,“從理論上來說,耗散產生的糾纏能存在任意長時間,也不需要給系統準備一個特殊的輸入狀態。這種方法使形成遠距離、高穩定的糾纏狀態成為可能,在量子信息協議中更有優勢。”

      此外,利用耗散而不是相干來產生量子糾纏,代表了該領域一個觀念上的變化。波里克說:“我們第一次證明了純粹的耗散糾纏,這在量子信息處理和其他領域都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更重要的是我們邁出了第一步,證明了如何通過耗散來生成糾纏,能幫助更多科學家利用耗散機制來研究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

    相關文章

    中國科大在中紅外波段量子糾纏的制備與表征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中紅外波段量子糾纏的制備與表征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史保森教授、周志遠副教授及其合作者首次制備了3微米中紅外波段時間-能量糾纏光子對并演示了雙光子Hong-Ou......

    單分子量子糾纏首次實現

    美國兩個科研團隊在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分別刊文稱,他們首次讓單個的分子處于量子糾纏狀態。在這種奇怪的狀態下,分子之間即使相距遙遠也能同時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為很多應用奠定了基......

    量子場論預測結果首獲實驗證實,為研究和理解量子糾纏打開大門

    糾纏是一種量子現象,其中兩個或多個粒子的屬性以某種方式相互關聯,人們無法單獨描述單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粒子的糾纏最終決定了材料的性質,但人們卻很難理解“糾纏”。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

    新方法實現更高效量子糾錯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報道,IBM公司已成功地大幅減少了防止量子計算機出現錯誤所需的量子比特數。其最新的量子糾錯方法或能減少構建有用的量子機器所需的量子比特數量。當今量子計算機的最大問題是噪聲,它們的......

    我國科學家實現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刷新世界紀錄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張泉、徐海濤)量子糾纏是量子計算加速效應的根本來源之一,糾纏比特數目的增多可使量子計算能力呈指數增長。我國科學家日前成功實現了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和驗證,刷新了所有量......

    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51比特量子糾纏態制備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袁驍合作,成功實現了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和驗證,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統中真糾纏......

    中國科學家在原子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4月19日,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纏態......

    我國科研團隊提取出近乎完美的量子糾纏

    4月19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

    我國科研團隊提取出近乎完美的量子糾纏

    4月19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糾纏過濾器,可用于保護量子糾......

    量子糾纏是量子電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糾纏在量子電池產生可提取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相關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