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基于位錯理論的晶體材料應變硬化被視為現代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里重要且棘手的科學問題之一。它的重要性源于提高應變硬化可同時提高材料強度和塑性;而棘手性在于應變硬化涉及宏量應變載體(位錯)的增殖、交互作用、湮滅、重排等復雜的動態演變過程,且存儲位錯的飽和密度依賴于微觀結構。普遍認為,粗晶中位錯存儲空間大而具有最強的應變硬化能力。諸多強化策略可有效提升材料強度,但不可避免會降低位錯存儲密度而顯著降低其加工硬化,低溫變形亦是如此。應變硬化能力的降低是造成結構材料強度-塑性/韌性等性能倒置的根本原因。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盧磊團隊在這一科學難題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9月14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具有空間梯度序構位錯胞結構的合金在低溫拉伸變形時不僅具有優異的強度和塑性,而且表現出超高的應變硬化能力,其應變硬化率甚至超過粗晶(圖1),顛覆了粗晶結構具有最高加工硬化能力的固有認識。這種低溫超高應變硬化源于多滑移原子尺度層錯束萌生主導的動態結構細化。細化形成的亞十納米層錯疇既能顯著阻礙位錯運動又能高效存儲更高密度的位錯(圖2)。空間梯度序構、位錯胞本征結構以及低溫環境協同,激發了超高密度二維平面層錯疇主導的應變硬化完全不同于位錯、孿生及相變等傳統應變硬化機制。
上述成果是本團隊繼發現梯度納米孿晶金屬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梯度位錯結構的高強塑性后,又一次發現梯度序構位錯結構可激活原子尺度多滑移層錯實現晶體低溫超高應變硬化。該研究發展了晶體材料的應變硬化理論,為研發高性能金屬材料及極端環境應用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和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的支持。美國學者在同步輻射X射線表征、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武曉雷團隊在低溫力學性能、金屬所研究員陶乃镕在結果分析討論方面做出了貢獻。
長期以來,基于位錯理論的晶體材料應變硬化被視為現代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里重要且棘手的科學問題之一。它的重要性源于提高應變硬化可同時提高材料強度和塑性;而棘手性在于應變硬化涉及宏量應變載體(位錯)的......
寬溫度范圍(室溫至800℃)內具有低摩擦磨損特性的金屬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先進裝備運動、傳動系統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和價值。近年來發展的新型高熵合金材料具有諸多新奇特性,為設計制備高性能金屬基潤滑耐磨損......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開宏團隊聯合湖南大學教授胡望宇,研究揭示了降溫過程金屬基復合材料中微觀缺陷的演化機制。相關研究分別發表于JournalofMaterialsScienc......
船舶結構鋼未來的發展趨向主要為:1.仍將高性能化作為追求的主要發展方向,注重提高鋼材的整體性能,包括強度、塑性、韌性、抗爆性能、抗脆性破壞、耐海水腐蝕、抗疲勞特性等。2.極其注重冷熱加工、焊接等工藝性......
12月1日,中科智匯工場“智匯行動”概念驗證創新大賽開展了“戰新產業項目專場路演”和“生態環境中心專場路演”,來自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聲學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過程工程研......
10月17日,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發布通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規定,決定對天津當康金屬材料檢測有限公司資質認定證書予以注銷。從即日起,......
要想打印出完美無缺的產品,工藝程序必須層層把關,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影響金屬3D打印成品率的三大要素:原材料、工藝參數、熱應力殘余。 原材料及耗材 金屬3......
金屬材料分為:輕金屬、重金屬、熔敷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等; 鋼鐵、緊固件、鑄鐵、鋼管、鋼筋線材、焊接材料、鋼板型鋼、銅材鋁材、鋼絲繩及各種金屬掛件等各類金屬及合金制品。一......
形貌分析:通過形貌像可以對樣品的形貌、粒徑、分散性進行表征,可用于金屬材料、薄膜材料、半導體材料、陶瓷材料、生物組織等形貌像的觀察,同時還可對材料斷口進行分析。微區成分分析:通過對樣品微區、亞微區成分......
中國科學家研制的一種高強度鎂合金材料接近了理論上鎂基合金的強度極限。在剛剛出版的《自然》雜志中,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浙江大學朱林利副教授等中國科學家聯合發表的論文《采用雙相納米結構制成高強度鎂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