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在1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銅氧化物的超導臨界溫度是由電子對密度——單位面積上的電子對數量決定的。這一結論對標準的超導理論提出了挑戰。標準超導理論認為,超導臨界溫度取決于電子對互動情況。
認清高溫超導機制有助于研發室溫超導材料,對超級計算機、磁懸浮交通系統、能源生產傳輸等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自1986年發現銅氧化物具有高溫超導特性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高溫超導體臨界溫度遠高于常規超導體的原因。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利用其專門設計的分子束外延系統,制作了2500多份鍶鑭銅氧系超導體樣品(LSCO)用于分析。一般來說,在對LSCO薄膜進行工程改造過程中,需要添加鍶原子,這種摻雜會在氧化銅表層生成移動電子對,使LSCO和其他通常為絕緣體的銅氧化物變成超導體。
而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加大了鍶的添加量,遠超誘發超導所需的摻雜水平。之前對過度摻雜的研究表明,隨著摻雜濃度增加,電子對的密度會降低,科學家將其歸因于晶格中的雜質或電子序列紊亂的影響。
為尋找答案,此次研究人員運用互感技術對LSCO工程薄膜進行測試,建立了精確的電子對密度與超導臨界溫度間的線性關系:過度摻雜后,隨著摻雜劑的增多,電子對密度與超導臨界溫度不斷下降,直到電子對歸零,此時超導臨界溫度降至接近0開爾文。這一結果明顯有悖于過去對金屬和常規超導體的標準理解。
如果說電子對密度決定超導臨界溫度,那么銅氧化物的超導臨界溫度高的原因或許是其電子對較小。以前研究表明,銅氧化物的電子對明顯要小于常規超導體的電子對。什么原因導致銅氧化物的電子對較小,是研究人員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自1986年發現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以來,人們從實驗和理論方面對其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實現對高溫超導電性全面、統一的理解,高溫超導機理的破解仍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凝聚態物理研究的......
自1986年發現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以來,人們從實驗和理論方面對其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實現對高溫超導電性全面、統一的理解,高溫超導機理的破解仍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凝聚態物理研究的......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簡稱銅基超導)是常壓條件下迄今轉變溫度最高的超導材料體系,對它的微觀機制破解入選Science125個重大科學難題,目前依然是凝聚態物質科學最大的謎團和挑戰之一。由于銅基超導體很強......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nbs......
電子具有自旋和電荷兩個重要特性。銅氧化物高溫超導是通過摻雜破壞自旋有序態(反鐵磁有序)而實現的。在過去30年里,高溫超導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自旋行為的理解,缺乏對電荷功能的認識。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
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在1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銅氧化物的超導臨界溫度是由電子對密度——單位面積上的電子對數量決定的。這一結論對標準的超導理論提出了挑戰。標準超導理論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