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確定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這是一顆距離地球90億光年的白矮星,正在吸積繞其旋轉的星子的碎片,該星及繞其運行的行星系統的殘骸已有超過100億年歷史,使其成為迄今為止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石和冰行星系統之一。
包括太陽在內的大多數恒星的終極命運都是變成白矮星。白矮星是一顆所有燃料已經耗盡且外層脫落的恒星,正在經歷收縮和冷卻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繞其軌道運行的行星都會受到干擾,在某些情況下會被其摧毀,碎片會被白矮星吸積到其表面。
在本研究中,英國華威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模擬了由歐洲空間局“蓋亞”探測器探測到的兩顆白矮星的情況。這兩顆恒星都受到行星碎片的“污染”,其中一顆呈現出異常的藍色;另一顆是迄今在銀河系附近發現的最暗最紅的恒星WDJ2147-4035。
天文學家利用來自“蓋亞”、暗能量巡天和歐洲南方天文臺上的X-Shooter儀器提供的光譜和光度數據,計算了這兩顆白矮星冷卻了多長時間,結果發現WDJ2147-4035的年齡約為107億歲,而其中有102億年作為白矮星在冷卻。此外,通過分析WDJ2147-4035的光譜,研究小組發現了金屬鈉、鋰、鉀的存在,并初步檢測到了碳在恒星上的吸積,這也使其成為迄今最古老的被金屬污染的白矮星。
基于中微子的銀河系合成圖像。圖片來源:冰立方合作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從可見星光到無線電波,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通過銀河系發出的各種頻率的電磁輻射來觀察它。科學家們現在通過確定數千個中微子的銀河起源,揭示......
一組國際科學家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首次在太空中探測到重要的碳化合物(CH3+),該分子也被稱為“甲基陽離子”,其有助形成更復雜的碳基分子。碳化合物構成了所有已知生命的基礎,......
理論研究曾預言宇宙早期第一代恒星的質量可以超過100倍太陽質量。然而,遺憾的是,天文學家此前從未在觀測上予以證實。這次,我國天文學家找到了此類恒星曾經存在的“實錘”!6月7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中科院......
6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帶領的國際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研究團隊率先在銀暈恒星中發現了第一代超大質量恒星演化后坍縮形成的對不穩定超新星(pair-insta......
佛羅里達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根據美國宇航局開普勒和蓋亞望遠鏡的數據,銀河系中圍繞矮星運行的數億顆行星有可能孕育生命,它們占據的"金發"軌道使它們能夠承受極端的潮汐力并保留液態水。我......
一旦一顆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階段之外--這是恒星演化的最長階段,在此期間,恒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輻射被引力所平衡--它可能擁有的任何行星系統的命運就是一個謎。天文學家通常不知道在這一點之后行星會發生什么,......
“確切說,我們是在本宇宙室女座超本星系團本星系團獵戶座懸臂太陽系第三環。”配合著地球逐漸隱匿在璀璨銀河的畫面,《夢幻西游》主角逍遙生“現身”科普動畫《夢幻書院》,正在與小伙伴劍俠客、骨精靈討論,每年農......
該小組在五年時間里獲得了超過一百萬張圖像。然后,這些單獨的圖像被拼湊成這里發布的大型馬賽克圖片,揭示了廣闊的宇宙景觀。這些詳細的全景圖展示了黑暗的塵埃斑塊、發光的云層、新誕生的恒星以及銀河系的遙遠背景......
英國《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最新天文學研究指出,位于貧金屬恒星宜居帶的行星,可能是搜尋潛在生命的最佳地點。高水平紫外(UV)輻射可能會破壞不同形式生命的基因組。大氣氧和臭氧保護著地球生物圈免受來自太陽......
銀河系的最新“體重”來了!4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基于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美國APOGEE巡天的觀測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精確測量了距離銀河系中心1.6萬光年至8.1萬光年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