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細菌,呈鏈狀排列的革蘭陽性球菌,個別種成雙排列。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動物腸道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數不致病,致病菌可引起各種化膿性炎癥、猩紅熱、新生兒敗血癥、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超敏反應性疾病。
⒈分類
鏈球菌的分類方法尚未統一。常用下列兩種方法。
⑴根據溶血現象:分為3類。①甲型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色溶血環,稱甲型溶血或α溶血,該類菌又稱草綠色鏈球菌,為條件致病菌。②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2~4mm寬的透明溶血環,稱乙型溶血或β溶血,該類菌又稱溶血性鏈球菌,致病性強,常引起人和動物多種疾病。③丙型鏈球菌(γ-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無溶血環,因而又稱不溶血性鏈球菌,一般不致病。
⑵根據抗原結構:按鏈球菌細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成A、B、C、D …等20個群。同群鏈球菌間,因表面蛋白質抗原不同又分若干型。如A群根據其M抗原不同,可分成約100個型;B群分4個型。對人致病的鏈球菌菌株,主要是 A群,多數呈現乙型溶血。
⒉細菌特性
⑴鏈球菌
① 形態染色 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5~1.0μm,鏈狀排列,鏈的長短與細菌的種類和生長環境有關,在液體培養基中形成的鏈較長。無芽胞,無鞭毛。多數菌株在培養早期(2~4h)形成透明質酸的莢膜。革蘭染色陽性。
②分離培養 營養要求較高,培養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多數菌株兼性厭氧,少數為專性厭氧。在液體培養基中呈沉淀生長,在血平板上,37℃18~24h后可形成灰白色、圓形、凸起、光滑、直徑為0.5mm~0.75mm的細小菌落,菌落周圍出現不同類型的溶血環。
③生化反應 觸酶陰性、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汁溶解,這兩特性可用來鑒別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
④.抗原構造 主要有三種:
蛋白質抗原:或稱表面抗原。具型特異性有M、T、R、S 4種,位于C抗原外層。與致病性有關的是M抗原。
多糖抗原:或稱C抗原。為群特異性抗原,位于細胞壁。根據C抗原的不同,將鏈球菌分為20群。對人致病的90%屬A群。
核蛋白抗原: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為各種鏈球菌所共有,并與葡萄球菌有交叉。
⑤ 抵抗力 不強,60℃30min即被殺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乙型鏈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四環素及磺胺類敏感。
⑵ 肺炎鏈球菌
① 形態染色 革蘭陽性球菌,菌體呈矛頭狀、成雙排列,寬端相對,尖端向外,在膿液、痰液及肺組織病變中亦可呈短鏈狀,無鞭毛,無芽胞,在機體內或含血清的培養基中可形成莢膜。
②分離培養 營養要求高,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圓形、直徑為0.5mm~1.0mm的扁平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培養時間長時可產生自溶酶。
③生化反應 多數菌株分解菊糖,膽鹽溶解試驗陽性和optochin敏感試驗陽性,籍此可與草綠色鏈球菌相區別。
④抗原結構
莢膜多糖抗原 可將肺炎鏈球菌分為85個血清型。肺炎鏈球菌14型與人類A血型抗原有交叉反應。
多糖抗原 為各型菌株所共有。可被血清中一種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所沉淀。正常人血清中只含微量CRP,急性炎癥者含量增高,故常以測定CRP作為診斷的依據。
M蛋白:為型特異抗原,與A群鏈球菌M蛋白類似,但抗原性不同,與毒力無關。
⑤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弱,對一般消毒劑敏感。有莢膜菌株抗干燥力較強,在干痰中可存活1~2月。對青霉素、紅霉素、潔霉素敏感。
⑥ 變異性 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經人工培養后可發生菌落由光滑型向粗糙型,即S-R變異,同時隨著莢膜的消失,毒力亦隨之減弱。將R型菌落的菌株接種動物或在血清肉湯中培養,則又可恢復S型。
⒊臨床意義
⑴化膿性鏈球菌
A群鏈球菌也稱化膿性鏈球菌(pyogenic streptococcus),致病力強,占人類鏈球菌感染的90%,能產生多種外毒素和侵襲性酶,如鏈球菌溶素O和S、M蛋白、脂磷壁酸、鏈激酶、鏈道酶、透明質酸酶等,可引起急性咽炎、呼吸道感染、丹毒、膿皰病、軟組織感染、心內膜炎、腦膜炎及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等,產毒株還可引起猩紅熱。鏈球菌型別多,各型間無交叉免疫,故常反復感染。
⑵乳鏈球菌
B群鏈球菌學名無乳鏈球菌(S.agalactiae)是新生兒敗血癥和腦膜炎的常見菌,對成人主要引起腎盂腎炎、子宮內膜炎等。
⑶ 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S.pneumoniae),俗稱肺炎球菌(pneumococcus),是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的病原菌,還可引起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腦膜炎等。其莢膜在細菌的侵襲力上有重要作用,此外溶血素、神經氨酸酶是主要致病物質。感染后機體可產生牢固的型特異性免疫。但因菌型多,可再感染其他型。
⑷ 草綠色鏈球菌
草綠色鏈球菌亦稱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是人體口腔、消化道、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⒋微生物學檢驗
⑴鏈球菌
檢驗程序
鏈球菌檢驗程序見圖9-2。
⑵標本采集 根據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標本。
⑶檢驗方法
顯微鏡檢查 標本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見鏈狀排列革蘭陽性球菌可初報。
分離培養 血液標本先增菌培養,膿液、咽拭可接種血瓊脂平板并涂片染色鏡檢,初代分離需5%C02,35℃24h觀察菌落性狀。
⑵肺炎鏈球菌
①檢驗程序
肺炎鏈球菌檢驗程序見圖9-3。
②標本采集 根據病變部位采集不同標本。
③檢驗方法
顯微鏡檢查 除血液外,痰、膿液等均可直接涂片染色鏡檢。如發現革蘭陽性矛頭狀雙球菌,周圍有較寬的透明區,經莢膜染色確認后可初報“找到肺炎鏈球菌”。
分離培養:血液、腦脊液先增菌,可呈均勻混濁,有綠色熒光。痰液、膿液可直接接種血平板,5%~10%CO2培養后,取可疑菌落進一步作optochin敏感實驗、膽鹽溶菌試驗與菊糖發酵試驗,以區別于甲型鏈球菌。
動物試驗:小鼠對肺炎鏈球菌敏感,12~36h死亡。
莢膜腫脹試驗:如遇同型免疫血清,則肺炎鏈球菌莢膜出現腫脹,為陽性。
④鑒定與鑒別
β溶血鏈球菌鑒定(表9-1)
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是一種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和其他感染的細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化膿性鏈球菌制造的一種分子可能有助于解釋幾個長期......
鏈球菌是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細菌,它們主要棲息在人類口腔及上呼吸道,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其中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是機會致病菌,導致肺炎、腦膜炎等疾病;變形鏈球菌......
12月3日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等疾病的細菌病原體能將自己隱藏在紅細胞碎片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檢測。研究人員發現,A群鏈球菌(GAS)會產生一種不典型蛋白質,名......
12月3日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等疾病的細菌病原體能將自己隱藏在紅細胞碎片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檢測。研究人員發現,A群鏈球菌(GAS)會產生一種不典型蛋白質,名......
12月3日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等疾病的細菌病原體能將自己隱藏在紅細胞碎片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檢測。研究人員發現,A群鏈球菌(GAS)會產生一種不典型蛋白質,名......
12月3日發表在《CellReport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引起鏈球菌性喉炎和其它相關疾病的病原體會將自己“掩蓋”在紅細胞碎片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檢測。研究人員發現,A群鏈球菌(GAS)產......
12月3日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等疾病的細菌病原體能將自己隱藏在紅細胞碎片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檢測。研究人員發現,A群鏈球菌(GAS)會產生一種不典型蛋白質,名......
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AtlasofgroupAstreptococcalvaccinecandidatescompiledusinglarge......
據外媒報道,美國科學雜志《細胞》刊登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意大利科學家從泥土中發現一種能對抗耐藥性細菌的新型抗生素。據報道,這種新的抗生素被稱為“pseudouridimycin”,由土壤中的微生物所產......
記者日前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生命學院教授黃志偉課題組揭示了Anti-CRISPR蛋白AcrIIA4抑制鏈球菌活性的分子機制,有助于揭示細菌免疫系統與噬菌防御系統的共進化分子機制,為精確控制鏈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