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15時,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深中通道全長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據了解,在深中通道建設過程中,長安大學多名教師和校友深度參與工程建設,刷新了多項世界之最,攻克了多項世界級難題。
長安大學校友、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國平作為深中通道勘察設計總負責人,帶領團隊面對超寬、變寬、深埋、回淤量大等技術難題,在國內首次提出采用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結構,設計研發了推出式最終接頭,并通過設計、施工、科研、裝備四位一體產學研聯合攻關,攻克了項目乃至行業的關鍵技術難題。
“像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這樣的超級工程、集群工程,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橋梁建設理念和水工建設理念,需要我們用跨領域、系統化的理念來設計建設,提出整合橋梁、水工、疏浚、材料、裝備等不同領域優勢資源的工藝方法;也需要我們站在整個國家工業化發展的高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構件標準化、制造工廠化、裝備智能化、建管養一體化的目標。”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徐國平團隊最終采用“東隧西橋”的整體設計方案,并確定了橋、島、隧、水下互通等各環節的建設標準和建設方案。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金文良全程參與策劃和組織實施了深中通道建設方案的論證比選和智能建造體系的構建。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結構形式方案提出后,金文良和同事們組織國內的頂尖高校、科研院所、施工設計單位開展了聯合科技攻關,成功攻克了項目乃至行業技術難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成套技術和中國標準,填補了國內全產業鏈空白。
深中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未來運營將長期面臨高溫、潮濕、極端天氣、高負荷重載交通等挑戰,要求橋面鋪裝具有良好的抗高溫、抗疲勞及抗水損壞性能。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東來帶領團隊研制出的環氧樹脂黏結層材料,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內橋梁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實現了這一材料的完全國產化。
深中通道S08標項目副經理韋東進主要負責海底隧道沉管的預制施工、智能澆筑設備的研發制造和過程管理。基于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需求,韋東進團隊自主研發了鋼殼沉管智能澆筑臺車,可實現自動尋位、自動調整澆筑速度,真正實現了“一鍵啟動,自動完成隔艙澆筑”的智能澆筑。這是智能澆筑技術首次應用于混凝土施工工程,在技術上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通車之后,深中通道的交通量一定會迅速增加,將會有效緩解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的擁堵,大家出行更加便利,對于珠江兩岸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徐國平在深中通道順利通車之后表示。
據悉,建校七十余年來,長安大學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城鄉建設專業優勢,為國家建設和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持。在許多重大工程的建設中,既有長安大學教師團隊的深度參與,也有來自不同建設單位的長大校友通力協作。
建設過程中長安大學科研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之一。
長安大學李加武教授團隊承擔的深中通道深中大橋抗風性能研究項目風洞試驗模型。
長安大學校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計劃合約部副部長劉巍然在施工現場。(圖片均由長安大學提供)
關于CNAS-AL06:20240801《實驗室認可領域分類》發布及轉換實施政策的通知......
?(原標題: 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北京大學鄭亞東教授追思會) ......
7月29日,第一屆陳景潤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共兩項成果入選。山東大學黃炳榮教授以“L-函數的矩及其在Rankin-Selberg問題和算術量子混沌中的應用”成果獲獎。黃炳榮獲第一屆陳景潤獎 ......
近日,第二屆全國油氣藏出砂控制與開采完井技術研討會(暨青年技術人才研討班與防砂完井工具材料展)在青島舉辦。來自全國80余家單位的近250名代表參加會議和展會,共話易出砂儲層如何實現長效高效開發。研討會......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忠偉院士、副研究員竇浩楨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團隊提出了動態雙電層概念,原位構筑自修復雜化固態電解質界面,得到的水系鋅離子電池在高載和貧電解液實際工況......
近日,東北林業大學甘文濤教授首次提出通過兩相納米結構調控,將天然輕木轉化為一種兼具高強度和高韌性的木材薄膜,并揭示了其力學增強機理,為木材保護與功能改良提供了新理論。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構建晶......
7月30日,香港理工大學(簡稱“港理工”)與中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建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此次合作標志著雙方在推動兩地生物醫藥發展,促進產學研合作方面邁出重要一步。港理工校長滕錦......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尋找與孤獨癥相關的基因和分子,以期開發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中,Nlgn3基因由于與孤獨癥的發生密切相關,成為了研......
7月26日至29日,第18屆Q-Bio國際定量生物學會議(下稱“Q-Bio會議”)在深圳光明云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來自美國、英國、印度等全球230多位研究學者齊聚本次盛會,圍繞“復雜生命系統的定量規律......
新輔助治療是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放/化療,具有縮小腫瘤有利手術、判斷藥敏及時換藥、評估預后等多重優勢。作為國內最早開展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中心之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研究團隊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