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約化耕作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施肥是快速補充土壤養分的重要途徑。不同培肥管理形成各自土壤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種群。在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繼續推進化肥減量化、化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構建有機肥施用長效機制的大背景下,土壤功能微生物對長期有機肥和化肥添加的響應差異與特征,關乎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肥料養分的高效利用。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田分子生態學科組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Agr. Ecosyst. Environ., 2017;Pedosphere, 2018, 2020;Geoderma, 2022),繼續依托公主嶺、哈爾濱和黑河3個野外定位施肥試驗站,采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解析了長期有機肥和化肥添加影響農田黑土微生物驅動的磷代謝途徑特征。
研究表明,有機肥添加顯著改變土壤微生物磷相關功能基因組成,且與土壤全磷和速效磷養分含量呈正相關關系;有機肥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間接地通過增強土壤微生物調控無機磷溶解、有機磷礦化潛能以及抑制微生物磷吸收和轉運潛能,來促進土壤有效磷累積(圖1)。相反,化肥激發土壤微生物吸收和轉運以及微生物磷饑餓代謝潛能,可能導致微生物與作物競爭土壤有限磷養分。
在3個施肥地點中,有機肥施用一致性地降低了調控微生物磷吸收和轉運的phnC基因豐度,但富集了介導土壤有機磷礦化的phnP、opd和phoN基因;有機肥還增加了調控土壤無機磷溶解的ppa、gcd和pqqC等基因豐度。特別是,黑土中的phnC基因豐度與土壤有效磷含量呈顯著負相關;binning獲得的23個高質量基因組全部攜帶該基因,其中Sphingomicrobium被發現為調控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潛在指示物種。研究揭示了長期有機肥添加促進黑土微生物介導的磷養分的有效轉化,為做好農業可持續發展下的土壤肥料供給提供了微生物學理論借鑒。
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和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
圖1.不同施肥制度調控黑土有效磷累積
近日,浙江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團隊推出創新項目“炭土智耕——酸性土壤調理的中藥良方”,通過創新方法解決酸化土壤改良修復問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助力鄉村振興。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土壤......
華中農業大學2024年7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資源庫建設項目詳細情況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資源庫建設項目項目所在采購意向:華中農業大學2024年7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華......
地表土壤水分監測對氣象預報、水文研究和氣候變化分析等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現有的微波傳感器觀測能力以及衛星軌道覆蓋和植被覆蓋等因素的影響,微波遙感土壤水分產品存在大面積的空值區域,限制了此類產品的應用。......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關于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的通知(2024年第二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及各有關實驗室:為掌握國家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
2024年6月14日,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在天津盛大開幕(專家學者齊聚,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盛大開幕!)。有來自各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界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以......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
“天鵝淚”單細胞折紙般的褶皺使其能夠實現極端變形。圖片來源:斯坦福大學普拉卡什實驗室科技日報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對于微生物世界的捕食者來說,要依靠極端變形能力,譬如將脖子伸展到體......
日前,國家藥典委發布關于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標準草案的公示(第二次)我委擬修訂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國家藥品標準,標準編號:《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
2024年5月22日-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市舉辦了以“全球視野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