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2日從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獲悉,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和建設的陸海天基三位一體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第一次正式攜手為天宮一號及后續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保駕護航。中繼衛星的加入,使天宮一號測控覆蓋率大幅提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中,系統需要同時完成對兩個航天器的測控通信管理,這就要求在資源配置和系統能力建設方面進行優化設計,在飛控實施中做到統籌集中,以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針對任務要求,科研人員在原來測控通信網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和調整,新建了澳大利亞當加拉測控站;與巴西阿爾坎特拉和法國奧賽蓋爾、凱爾蓋朗3個測控站進行了國際聯網;對北京航天飛控中心重新設計和布局,新建了第二指揮廳;開發研制出交會對接任務飛控軟件,滿足了雙目標協同管理要求。
海上測控力量由遠望三號、遠望五號和遠望六號遠洋測量船承擔。考慮到后續載人航天任務高頻度發射特點,系統進行總體方案設計時,以保證交會對接重點測控弧段為基本原則安排船位,遠望五號船布設在日本以南海域,完成入軌和剛性對接段測控任務,遠望六號船布設在新西蘭以東海域,完成第5圈變軌測控任務。
中繼衛星被稱為“衛星的衛星”,是航天器在太空運行的數據“中轉站”,可為中、低軌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天宮一號和后續將要實施的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中,我國中繼衛星系統正式作為陸海天基三位一體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的組成部分發揮重要作用。兩顆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02星的加入,將提供三分之二以上的軌道覆蓋率和百兆以上的高數據傳輸速率,使我國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的整體能力顯著提高。
北京冬奧會開幕當天,一份來自火星軌道上的祝福,穿越了3.2億千米的漫長星際旅程,到達地球。正在執行我國首個行星際探索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與五星紅旗、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的同框照片傳回地球,送......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郭超凱)8月23日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里程8650萬公里,距離地球927萬......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再見,天宮一號,但屬于你的精彩瞬間永遠難......
3月30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發布公告顯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平均高度已下降至189.5公里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81.8公里、遠地點高度約197.2公里、傾角約42.68度。《中國科學報》記......
北京時間6月25日上午,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組合體成功分離,神舟十號飛船從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方繞飛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離交會。中國首次成功實施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達到了預期效果。7時05分,天宮一號與......
高光譜成像儀是天宮一號搭載的有效載荷之一。在軌運行期間,多個應用單位利用它的“火眼金睛”開展了地質調查、礦產和油氣資源勘查、森林監測、水文生態監測、環境污染監測分析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高光譜成像儀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3月4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天宮二號”預計將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發射,由于“天宮一號”狀態良好、可能延期服役,不排除會出現兩座中國“天宮”并存太空的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月28日表示,我國將于今年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根據任務計劃,神舟十號飛船將于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2012年8月1日】2011年9月2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利用目標飛行器的實驗支持能力,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開展了三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
內容摘要:該套設備由帶電粒子輻射探測器、軌道大氣環境探測器和空間環境控制單元共3臺儀器組成。目前,三個實驗樣品共計在軌開展實驗19次,其中等溫變壓實驗12次,自然結晶實驗6次,地面同步開展實驗,通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