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2-08 14:39 原文鏈接: 陳和生:完善博士后制度助力人才強國夢

      “當時中國的博士后制度仍在籌備之中,中國科學院率先實施博士后制度,但對博士后的特殊政策尚未開始實施。”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紀念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之際回憶說。作為中國的第一位博士后,陳和生見證了中國博士后制度30年的發展,并提出未來博士后發展的建議。

      1970年,陳和生從北京大學畢業,1978年考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79年4月被派遣到德國漢堡的德意志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在丁肇中教授的 Mark-J 實驗組工作。1984年5月,陳和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同年11月,他回到祖國,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

      當時,中科院和高能所克服了許多困難,盡最大努力給他提供了做科研的條件,使他回國后能夠立即開展工作,在此情況下,他也有幸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博士后。

      陳和生表示,1985年,作為一名普通的青年科研人員,恰逢國家建立博士后制度,博士后研究是他科學道路上十分關鍵的一步。特殊的人事政策和優厚的科研條件等博士后制度設計成為了青年科研人員事業的加速器。博士后制度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優秀博士到科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在培養青年科技骨干,解決改革開放初期科研隊伍斷層、人員老化等諸多問題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是高層次人才的激勵制度。

      1998年,陳和生擔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此時中國科學院實施了知識創新工程,著力優化隊伍結構,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全員聘用制度,對博士后研究人員實行了相對靈活的項目聘用制度。博士后制度是對用人制度的一種補充,“在編人員+流動人員”成為了全院新型用人機制。博士后研究人員成為科技流動隊伍的主體,也成為單位“選人聘人”的“蓄水池”,隊伍創新活力顯著增強。

      2015年,中國科學院全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不斷加大對博士后研究人員的投入。創新驅動促進多學科交叉,交叉融合促進創新成果產出,博士后研究人員更成為“率先行動”計劃優質的人力資源,是中科院科技隊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展望未來的博士后制度發展,陳和生建議,要從國家層面加大博士后隊伍規模以及對博士后研究人員的投入,大力加強博士后隊伍建設。“目前同國外同類的科研機構相比,我國科研機構中固定人員與流動人員比較,流動人員比例偏低,特別是博士后隊伍規模與比例更低。”陳和生說。

      同時,他建議,要從國家層面加大吸引外籍博士后力度,制定與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以加大人才國際化程度,拓寬人才隊伍的國際化視野。

      近年來,在高能物理與粒子加速器研究領域,高能所依托北京譜儀、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羊八井宇宙線觀測站等項目,成功組織了“以我為主”的大型國際合作,并與世界幾十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參與了多項重要的國際粒子物理實驗研究,包括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ATLAS和CMS實驗、AMS實驗,日本高能加速器機構的BELLE 實驗等。

      “這些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為引進國外智力資源搭建了平臺、拓寬了渠道,近10年來,先后有24位國外博士后在高能所工作,年均(引進)比例為8.7%。其中許多人十分優秀,為高能所的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與國外同類的研究機構相比,目前外籍博士后的聘用率仍很低。”他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吸引國外博士后的力度,完善有關制度,并開拓吸引其中的優秀人才在華長期工作的渠道。

    相關文章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大“明星”,正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慕名而來。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曾預言,“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

    陳和生:造一臺“超級顯微鏡”

    “極簡”是陳和生辦公室的風格。房內的辦公桌、茶幾、沙發,都是最簡單的擺設,唯一顯眼的是貼在墻上的工程圖紙。就在這間略顯單調的辦公室里,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中科院院士,主持締造了“國之重器”——中國散裂......

    廈大劉海峰:社科類博士后進站年齡可進一步放寬

    作為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來,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隨著時間的遞進,我國博士后制度出現了定位不夠明......

    陳和生:完善博士后制度助力人才強國夢

    “當時中國的博士后制度仍在籌備之中,中國科學院率先實施博士后制度,但對博士后的特殊政策尚未開始實施。”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紀念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之際回憶說。作為中國的第一位博士后,陳和......

    陳和生:完善博士后制度助力人才強國夢

    “當時中國的博士后制度仍在籌備之中,中國科學院率先實施博士后制度,但對博士后的特殊政策尚未開始實施。”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紀念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之際回憶說。作為中國的第一位博士后,陳和......

    陳和生院士: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人員責任重大

    “我最關心的議題還是如何建立創新型國家。”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向《中國科學報》表示。去年7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現在時間已......

    陳和生院士談捕捉上帝粒子:中國出了大力

    陳和生院士。歐洲核子中心捕捉“上帝粒子”實驗所用的“緊湊型繆子線圈”探測器設備該探測器示意圖7月18日下午,記者一行如約走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和生院士辦公室,就歐洲核子中心近日發布尋找希格斯玻色子......

    我國計劃30年攻克核廢料處理難題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陳和生11月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有望徹底解決核廢料問題的新方法。“這種方法是用加速器來產生高能質子的束流,然后打到反應堆里的靶去補充新的快中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