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4-23 11:56 原文鏈接: 陳和生:造一臺“超級顯微鏡”

      “極簡”是陳和生辦公室的風格。房內的辦公桌、茶幾、沙發,都是最簡單的擺設,唯一顯眼的是貼在墻上的工程圖紙。


      就在這間略顯單調的辦公室里,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中科院院士,主持締造了“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

      3月25日,位于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建成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

      這些成績并未讓這位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停下腳步。4月的日程依舊被排得滿滿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守在東莞科研一線,每天早上8點上班,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近日在工作間隙,他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專訪。

      初出國門 工作十多個小時是常態

      時間回溯至72年前。1946年8月,陳和生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個中醫家庭。1978年,陳和生順利考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此時,恰逢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應鄧小平的邀請為中國培養高能物理研究人才,陳和生以扎實的專業功底脫穎而出,通過層層選拔成為德國漢堡丁肇中實驗組的研究人員。

      在實驗組,來自全球的科研人員同臺競技。陳和生鉚足了勁,經常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憑借扎實的功底和刻苦鉆研的精神,他在實驗組脫穎而出。后來,丁肇中從實驗組15位中國訪問學者中,挑選出2名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跟他攻讀博士學位,陳和生是其中之一。1982年8月,他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

      丁肇中對陳和生的影響非常大。“在這里,我養成了嚴謹的科學作風,學會了嚴謹地做科學實驗,我得到了非常好的鍛煉。”陳和生說,丁肇中對科學的獻身精神對他影響至深,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

      如今,陳和生把這種科學精神傳遞給年輕一輩。他最想傳給年輕人的有三樣:“嚴謹的科學作風,對國家科學事業的責任感,以及對國家的忠誠。”

      面對挑戰 相信“兩軍相逢,勇者勝”

      1984年底中科院啟動博士后試點工作。已在麻省理工學院做了半年博士后研究的陳和生回到祖國,來到高能所,成為中國第一位博士后。

      1998年夏,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乃至中國高能物理發展陷入困境時,陳和生被任命為高能所所長。他提出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2000年前后,他主持制定了《我國高能物理和先進加速器發展目標》,全面規劃了中國高能物理和基于加速器的大科學裝置的發展戰略。2000年7月27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主持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并聽取了匯報,審議并原則同意了這個報告。

      消息傳來,整個高能所倍感振奮。令人沒想到的是,正當大家滿懷欣喜積極推進時,美國康奈爾大學宣稱,其對撞機CESR采用“短平快”的方法,能比BEPCII早兩年達到同樣的的性能指標。

      這一消息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美國康奈爾大學對撞機CESR的負責人曾經是高能所的高級顧問,在高能所工作了3年,對這里的情況非常了解。當時,有些人就非常迷信這位曾經的顧問,認為和美國競爭必死無疑;有的人喪失了信心,離開了高能所。

      “我和國際上的專家討論后認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短平快’的方案,不一定能實現,中國的設計方案,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成。”陳和生回憶說。

      于是,他在團隊中喊出了一句催人奮進的口號:“兩軍相逢,勇者勝。”陳和生帶領團隊迅速對BEPCII方案做出重大調整,大膽提出在現有短且窄的隧道里采用當時國際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方案。

      在全體工程人員的精心設計、精心研制、精心安裝調試下,BEPCII沒有經歷大的反復和挫折,按計劃竣工,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對撞機CESR只達到了其設計指標的四分之一,BEPCII則達到了設計指標。

      “本來我們準備是美國的3倍,但是他們只做到了1/4,所以最后結果我們是他的12倍。”陳和生自豪地說。

      全心投入 把工程所在地當第二個家

      陳和生把中國散裂中子源當作自己的孩子,它凝聚著他和團隊的心血。2006年5月,他來廣東為中國散裂中子源選址,最后選擇了東莞。克服了重重困難,2011年10月中國散裂中子源終于奠基,陳和生擔任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和工程經理。

      不久,他卸去了高能所所長的職務,一心一意地領導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的建設。這一年,他65歲,頭發已有些花白,身影也不似往日英挺。

      “散裂中子源是用來自大型加速器的高能質子轟擊重金屬靶,引起金屬原子的散裂反應,釋放出大量的中子。這些中子形成非常強的中子束流,中子經碰撞減速后與樣品發生散射,最后由中子散射譜儀接收。科研人員就根據這些中子散射的數據分析出被觀測物體的微觀特征。”陳和生說,“通俗點說,散裂中子源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DNA、結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質的微觀結構。”

      從工程動工起,陳和生就把東莞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對于自己的付出,他渾然不覺,反而很心疼團隊里的年輕人。“年輕人平常要照顧孩子,送孩子上學、參加課外班等;等孩子上大學了,家里又有老人要照顧。”陳和生說,部分科研人員要離開北京,到2000多公里外的異地去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

      科技日報:在德國漢堡丁肇中實驗組工作期間,當時您日常的工作狀況是什么樣的?

      陳和生:高能所很多人對去丁肇中實驗組工作有些害怕,主要原因是聽說丁肇中要求非常嚴格。當時,丁肇中美國和德國兩邊跑,這兩個地方有6個小時的時差。他在美國時,晚上打電話過來,看你是否還在工作;星期天早上也打電話過來,看你是否在工作。很多人都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但這種嚴格的訓練,是成長中必經的一課。

      科技日報: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的土建施工環節延誤了一年多,你們是如何克服困難并完成任務的?

      陳和生:土建施工延誤了一年多,嚴重影響了設備安裝和調試,使整個工程建設面臨無法按計劃竣工的嚴重風險。當時,工程領導決定,無論多困難,“后墻不倒”,必須保證按原先向國家承諾的工期竣工。大家發揚高能所的優良傳統,克服重重困難,交叉施工,搶出了寶貴的時間。

      科技日報:在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過程中,有哪些讓您感到欣慰的事?

      陳和生:在高能所東莞分部培養出了一支年輕隊伍,近400名科研工程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今年過年的時候,繼續調試運行,年輕人沒有任何怨言、積極參加,我感到很高興。通過這些年的努力,不僅把工程完成了,把年輕的隊伍也培養起來了。

    相關文章

    加速!中國散裂中子源

    藍天一碧如洗,云朵舒展飄過。汽車在廣東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穿行,轉過一個彎后,眼前豁然開朗,遠處山坡上,“中國散裂中子源”7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11月12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中國散裂中子源的......

    助力設備國產化!廣東省極端條件重點實驗室成功啟動

    近日,廣東省極端條件重點實驗室的啟動會暨2023年極端實驗條件研討會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成功召開。該實驗室由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牽頭,中山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共同合作建設,并于2023年......

    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該所建于廣東東莞、被譽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其備受關注的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近日已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

    喜訊|中國散裂中子源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成功出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獲悉,1月4日下午,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成功出束,開始帶束調試。首次出束測試獲得的小角模式樣品處中子飛行時間譜、微小角模式VSANS探測......

    “國之重器”散裂中子源曾難覓落戶之地

    編者按近20年前,作為“國之重器”的散裂中子源因為“不產生GDP、也不交稅”,一度沒有地方愿意讓其落戶;如今,隨著國家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推動重大科技裝置的建設,有些地方出現另外一種傾向:低水平的重復建......

    散裂中子源建設契合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

    “當初作出從北京到廣東的決定是艱難的,今天看來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適合干事創業,而散裂中子源所從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正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近日,陳延偉如是說。作為......

    散裂中子源建設:契合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

    “當初作出從北京到廣東的決定是艱難的,今天看來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適合干事創業,而散裂中子源所從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正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近日,陳延偉如是說。作為......

    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廣東東莞正式運行四年多

    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質量為1.6749286×10-27千克,平均壽命為896秒……這是中子,原子核包含的兩種粒子之一,算得上“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般“微不足道”的中子,“落在”廣東的“制造......

    中國散裂中子源:一個中子與一座城的奇妙反應

    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質量為1.6749286&times;10-27千克,平均壽命為896秒……這是中子,原子核包含的兩種粒子之一,算得上“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般“微不足道”的中子,......

    與手機有關?中國散裂中子源也有“接地氣”的一面

    位于東莞松山湖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華社記者鄧華攝散裂中子源進行的實驗看似高深,但其中一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中子散射是研究手機鋰電池的利器。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近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