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1 15:09 原文鏈接: 降鈣素原(PCT)檢測在不同臨床科室中的應用

    使用傳統診斷標志物檢測臨床疑似感染病人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不必要的長時間使用抗菌藥物將嚴重影響病人預后,同時不當的抗生素療法會增加抗生素耐藥性。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使用降鈣素原(PCT)可改善臨床感染的診斷、指導抗生素治療。這篇綜述旨在總結目前在不同臨床科室中所使用的PCT證據,并討論PCT的未來應用方向。

    一、背景

    感染是造成人類死亡最重要的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感染約占全球每年總體死亡率的25.5%(約1,500 萬人)。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導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每年約造成430萬人死亡。

    由于造成感染性疾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缺乏特異性,因此,臨床上除了依靠血常規、胸部影像或者是微生物學檢查來反映感染的真實情況,還借助于一些特殊的血清學檢測項目指標來早期診斷感染,鑒別病原體類型,評估感染程度并有效指導抗菌藥物的使用。IL-6,CRP(或hsCRP),和PCT 是臨床上采用較多的用于發現炎癥,評估抗生素治療效果和預后,評估SIRS的重癥度(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膿毒血癥以及膿毒血癥性休克的預后情況的檢測項目。

    IL-6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為單基因表達,包含212個氨基酸的多功能糖蛋白。最初被稱為β2-干擾素, 漿細胞瘤生長因子和肝細胞刺激因子。后來被描述為人B細胞刺激因子2(BSF2)。1988年被建議命名為白介素6。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蛋白對B細胞, T細胞、造血干細胞、肝細胞和腦細胞均有生理活性作用。1989年有研究報道發現在急性細菌性感染的患者體液內有分子量約為60-70 kD的免疫反應復合物。在發生內外傷、外科手術,應激反應,感染,腦相關,腫瘤以及其它情況的急性炎癥反應過程中IL-6會快速誘導生成。手術病人的IL-6濃度可以預測是否會有手術并發癥的產生。連續檢測重癥監護(ICU)病人血清或血漿中IL-6的水平能有效地評估SIRS的重癥度(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膿毒血癥以及膿毒血癥性休克的預后情況。IL-6還可以作為新生兒膿毒血癥的早期預警指標。并且,IL-6在慢性炎癥反應 (如類風濕關節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C反應蛋白(CRP)是炎癥反應中的典型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主要在肝臟中合成,包含五個相同的多肽,分子量為105kD。它具有激活補體和促進粒細胞及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是非特異性的驗證蛋白。

    CRP是最為敏感的急相反應標志,在急性創傷和感染時CRP濃度快速升高。并且CRP升高常先于發燒等臨床癥狀出現。在健康的正常人體中CRP含量極微,濃度最高為5mg/L。在發生急相反應后,血清CRP濃度開始快速且大范圍地上升。CRP濃度在6-12小時內開始上升,并在24-48小時內達到峰值。

    CRP濃度超過100mg/L與嚴重的刺激有關,如嚴重創傷和嚴重感染(敗血癥)。CRP反應在患有肝病的病人中可能不太明顯。CRP檢測用于發現系統炎癥;評估細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療;檢測早產伴隨的羊膜破裂引起的宮內感染;區分并發感染疾病的發作期和靜止期,如患有SLE或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在治療上監控風濕性疾病和評估抗炎治療;在早期階段發現術后并發癥,如傷口感染、血栓癥和肺炎,以及區分感染和骨髓移植排斥。在術后監控病人的CRP濃度可幫助識別意外并發癥(濃度高居不下或濃度上升)。檢測CRP濃度改變能為某種疾病的急性及嚴重程度提供有用的診斷信息,還能對疾病成因做出判斷。

    血清CRP濃度持續高居不下通常屬于嚴重的預后標志,一般表示存在感染控制不良。

    新生兒敗血癥患兒體內的細菌感染產生炎癥,刺激機體的 T、B 細胞,單核細胞和內皮細胞分泌大量的 IL-6。并作用于肝臟,誘導肝細胞合成CRP。除細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會引起IL- 6的非特異性升高,因此IL- 6和CRP診斷新生兒膿毒血癥的特異性的診斷價值并不高。有報道說明,PCT,hsCRP和IL- 6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早期均升高。三者相比,PCT和hs- CRP的特異性高于IL- 6,IL- 6的敏感性高于PCT和hs- CRP。 PCT,hs- CRP,IL- 6三者聯合測定能夠更早、準確、靈敏地診斷新生兒早期感染疾病。

    PCT是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由116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為13 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為25~30小時,在體外穩定性很好。健康人血漿PCT含量極低(<0.1ng/ml。 0.5ng/ml 被認為是檢測感染性疾病診斷的分界值。

    PCT選擇性地對系統性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蟲感染有反應,而對無菌性炎癥和病毒感染無反應或僅有輕度反應。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全身性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時,PCT水平異常增高,增高的程度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及預后相關,在全身性細菌感染和膿毒癥輔助鑒別診斷、預后判斷、療效觀察等方面有很高的臨床價值。PCT水平的監測,對于嚴重威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過程和跟蹤治療方案是很有用的,PCT濃度的升高標志著炎癥反應正在進行中,使用足夠的抗生素、炎癥灶清除術治療等,PCT值下降,證明治療方案正確,預后良好,反之需改變治療方案。

    PCT為所有不知病因的炎癥性疾病的鑒別診斷提供幫助與支持,如細菌性與毒素性的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的鑒別;膽源性與毒素性胰腺炎的鑒別;細菌性與病毒性腦膜炎的鑒別;微生物誘導的發熱與非細菌性發熱的鑒別,特別是發熱待查(FOU)的診斷,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調與免疫抑制條件下的急性細菌感染的鑒別,發熱的病因的鑒別,如在腫瘤患者中被腫瘤溶解物或化療誘導與細菌、真菌或其他感染病因區別,早期診斷新生兒和嬰兒全身性細菌感染與敗血癥引起的急性發熱;術后常規,包括術后感染預警及用藥監測,術后切除感染灶(如腹膜炎、軟組織感染)后的治療指導,監測腹膜炎、吻合口漏和無典型腹部癥狀的疾病過程;器官移植后的監測,移植前排除急性細菌或其他感染,鑒別急性器官排斥、急性病毒、細菌與真菌感染;長期在ICU的患者及長期機械通氣患者的監測,監測疾病過程及指導治療;監測高危患者,早期獲得有關并發癥和內環境衰退的信息。

    二、臨床應用  

    許多臨床研究證明,PCT在不同醫學領域對診斷和指導治療有很高的價值,與目前所應用的診斷指標相比,PCT在鑒別診斷和控制感染及嚴重炎癥方面提供了額外的信息。隨著臨床實踐性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數據的不斷積累,PCT作為一個全身性細菌感染和膿毒癥輔助和鑒別診斷的常規指標將成為共識,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

    1.外科

    敗血癥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術后致命的并發癥,盡管現代醫學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對此仍無良策。術后能對并非由原有疾病或手術創傷本身引起的敗血癥感染作出早期和準確的診斷是成功治療的關鍵。

    PCT濃度不受業已存在的疾病如癌癥、變態反應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響,PCT明顯優于其他炎癥因子如CRP和細胞因子,是一種客觀肯易檢測的指標,有其獨特的診斷優勢,甚至優于那些帶有侵入性,風險性和造價均高的診斷方法,如細針穿刺病理檢查法。

    術后PCT的應用:PCT與嚴重細菌和敗血癥感染的發生及其過程有密切的關系,能準確反應引起病變(如腹膜炎)的感染源是否得到根除。每天對PCT濃度的監測可對治療結果做出可靠的評價。PCT可用于手術創傷或復合創傷的監測。PCT用于心臟手術患者,心臟手術使用心肺機,即使患者有白細胞增多癥,中性粒細胞增多癥,嗜酸性細胞減少癥或CRP升高不充分等疾病,PCT濃度通常不升高或僅有輕微升高,故PCT很適合用于敗血癥的檢測。

    器官移植PCT的應用:PCT用于器官移植患者感染的診斷,免疫抑制療法嚴重削弱了器官移植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成功的器官移植常受到像嚴重感染這樣的并發癥的挑戰。31?的患者器官移植后第一年內發生感染,感染癥狀可被急、慢性排斥所掩蓋,因此對排斥反應期出現的感染不能作出早期和可靠的診斷。器官移植患者使用PCT檢測,可早期引入治療從而提高生存率以及縮短住院時間。PCT的釋放不是由急性或慢性器官排斥反應刺激引起的,所以高濃度的PCT即可認為有感染存在。如果PCT濃度超過10 ng/ml,98?的可能是感染而非器官排斥。PCT可早在感染發生僅2小時即可提示有系統性感染的存在。感染早期PCT>0.1 ng/ml,其靈敏度77?,特異性100?,逐月的PCT濃度監測可對抗微生物療法的療效作出可靠的評價。

    2. 內科

    內科重癥監護醫療中的問題常圍繞著感染的診斷及是否與感染有關的鑒別診斷而進行。對炎癥嚴重程度及其治療結果的評價是否有效,是有效治療方案的必要前提。

    PCT選擇性地對系統性細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蟲感染有反應,而對無菌性炎癥和病毒感染無反應或僅有輕度反應。因此,PCT能很方便地運用于內科醫療中常見的疾病和綜合癥的鑒別診斷,如:成人呼吸窘迫癥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學的鑒別診斷;胰腺炎感染壞死和無菌性壞死的鑒別診斷;鑒定感染時發熱,如接受化療的腫瘤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中,鑒別診斷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惡化與風濕性疾病伴系統性細菌感染;鑒別診斷細菌性腦膜炎與病毒性腦膜炎;對接受化療的中性粒細胞低下癥患者,明確是否存在有生命危險的細菌和真菌感染;對接受免疫抑制療法的器官移植患者,明確是否存在有嚴重的細菌和真菌感染,同時用于感染和移植排斥反應的鑒別診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