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2017年科技界的大事,院士增選應該算一件。
新年伊始,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先后發布相關消息,開啟了2017年院士增選的大幕。盡管較之以往,兩院在這一事情上非常低調,社會反應也比較平淡,但由于院士在我國科技界的極端特殊地位和院士資源的高度稀缺性,依然有說說的必要,特別是兩院都強調的“確保院士增選風清氣正”這個問題。
平靜中的不平靜 兩院分別敲警鐘
這次院士增選,中國工程院“先聲奪人”。除了1月2日通過媒體發布消息,工程院還在其網站上公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等10份文件,介紹了相關工作細節及“注意事項”。
其中,有關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的幾條引人注目:候選人材料存在弄虛作假,候選人及其所在單位、部門為其當選進行助選、拉票,干擾增選工作的,終止其當次候選人資格,在相關學部范圍內進行通報;情節嚴重的,除終止當次資格外,還將取消其下一次被提名資格,直至取消終身提名資格,并記入誠信檔案。
工程院還以院黨組名義公布了《致全體院士的一封公開信》。公開信強調,近年來,一直有關心工程院發展的各方人士反映,有的候選人所在單位通過各種方式與院士“聯絡感情”;有的候選人想方設法“慰問”和“看望”院士,這些現象均有“助選”“拉票”之嫌,在廣大科技人員和群眾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公開信還以院黨組名義“重申”了幾條“院規”:全體院士要旗幟鮮明地抵制院士增選中的一切不當和違規行為;對于不當和違紀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將按照處理辦法進行嚴肅處理,等等。
工程院黨組還鄭重聲明:院士要從“從嚴治黨”的政治高度,嚴守院士增選工作的紀律規定,“努力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院士增選環境”。
以如此高的站位、如此強的責任感、如此鮮明的態度和如此明確的鐵律,營造風清氣正的院士增選環境,工程院真是拼了。
相比之下,科學院堪稱淡定。在媒體發布的消息中,科學院著重強調了幾條:本次增選延續“去行政化、去利益化”的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等。
淡定歸淡定,科學院并沒有“放松警惕”,肩負督查之責的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特別申明:院士要嚴格遵守《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從科技事業全局出發,堅持院士增選工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切實負起推薦及評審責任,嚴把增選質量關。
從兩院或厲或溫的諄諄告誡中,不難想象:表面平靜的院士增選實際上并不平靜。
嚴把入口關 擋住高官和高管
在兩院發布的申明中,有一條“英雄所見略同”,即“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簡言之,就是:行政高官莫進來。
兩院如此旗幟鮮明地把行政高官拒之門外,不由讓人想起曾兩次參選、第二次差一票落選、后因腐敗而身敗名裂的鐵道部原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從其被曝光的細節中,有關共識逐漸清晰:高官確實不宜參選院士:一是他們的成果有“包裝集成”之嫌,其真實水平與提交的材料存在相距;二是由于掌握特有的行政資源和其他資源,他們在“拉票”“助選”方面可能性最大。
一些學而優則仕的官員們可能暗暗叫屈:院士增選不是看學術水平嗎?我過去的學術成就也不差啊,為什么不能“學術”面前人人平等?
這聽似有理,實則不然:增選院士固然看的是候選人以往的學術貢獻,但也著眼于未來的科技發展。官學兩道,一入政界深似海,一心兩用很難,即便當了局長、部長、省長之后還“心系學術”,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行政高官還是做好行政管理,好好地“為人民服務”吧。
昨日,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2位杰出學者當選。其中華人學者16名,包括聯想芮勇、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華為朱培英、西蒙弗雷澤大學裴健教授等。今年全球共有52人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其......
作為科研領域擁有“國字號”頭銜的“潛力股”,優青項目獲得者儼然已成為各大高校與科研院所人才延攬的香餑餑。而優青頭銜也普遍被視為青年學者競爭長江學者、杰青等中年領軍人才頭銜的重要砝碼。本文選擇2012-......
日前,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nternationalUnion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IUFoST)公布了國際食品科學院(InternationalAcademyofFoo......
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的社會影響力。連院士都認為職稱評審問題多多,可見職稱評審真的到了窮途末路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其中,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院士每兩年最多曾選60人,首先需要成為推薦人,推薦人必須要有3名或3名以上的老院士進行推薦才有效,然后,中科院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贊同的,按照分數投票......
鐘南山,84歲再戰防疫最前線李蘭娟,年過古稀仍奔波一線陳薇,大年初二就奔赴武漢……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感謝他們感謝所有為防疫而努力的人......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大陸第一個獸醫藥理學及毒理學博士,袁宗輝院士(外籍院士)因病,于2020年2月6日晚在武漢家中病逝,享年63歲。在動物健康與疫病防控學術研究與應用研究領域,我們痛失一位在獸藥藥理......
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林俊德是院士,也是將軍。作為院士,林俊德有“三不”原則:不是自己研究的領域不輕易發表意見,裝點門面的學術活動堅決不參加,不利于學術研究的事情堅決不干。對此,林俊德的......
人物簡介任其龍,1959年1月生于浙江東陽,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化工分離技術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創建分子辨識分離工程平臺技術,實現生物基原料到高端化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