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11-01 12:06 原文鏈接: 雷軍:懂一行,愛一行,才能做好這一行

      小米發布會,壓軸出場的SU7 Ultra,可謂賺足了觀眾眼球。

      早在2021年3月,雷軍宣布造車時,曾提到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愿意押上自己所有的戰績和聲譽,支持小米汽車發展。

      短短三年,SU7實現量產,10月銷量突破2萬!

      小米是最快達成這一目標的新勢力品牌。

      此外,小米還打造了Ultra這樣強大的駕駛機器,可街可賽的“西裝暴徒”。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后來者,小米如何在短短三年時間里,成為最快突破月銷2萬輛的新勢力車企?

      作為小米汽車業務的總負責人,雷軍是如何帶領團隊,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

      以下為雷軍年度演講及發布會內容分享(有刪改)。

      一、打造“超跑級”電動車,憑什么?

      紐博格林賽道,人們常說的賽車圣地,位于德國科隆紐博格小鎮。

      擁有龐大沙地的紐博格林賽道,對車手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既快速又安全的賽場。

      北環賽道單圈長度20.832km,有177處彎道,落差有304m,還有一個大難題,是天氣。

      紐北全年有4個月時間不開放,剩下的8個月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下雨,小米SU7 Ultra 原型車首次挑戰就是因為連續的降雨而不得不取消。

      盼了一個月,在10月28日,我們終于迎來了一個小時、可以跑一圈的機會,小米SU7 Ultra 原型車,在紐北跑出了6分46秒874的好成績。

      這,是目前紐北速度最快的四門車!

      我們挑戰紐北的第一步已經圓滿完成,明年我們將計劃用量產車繼續挑戰紐北。

      有人問我,你們為什么要造 Ultra 這樣強大的駕駛機器?

      因為我們想為那些向往巔峰性能的人、為那些向往快意人生的人、為那些向往超越平凡生活的人,打造終極的 Dream Car。

    1.png

      有人可能會說,你們的車居然賣到80萬,小米是不是飄了?

      但我們做產品,只會思考它夠不夠好?它值不值?它是不是超過了大家的預期?

      小米創業14年,我們始終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始終抱有不斷向前的熱情和超越自我的向往。

      但話說回來,短短三年時間,小米汽車成功擠上新能源汽車的牌桌,并且是最快實現月銷超過2萬輛門檻的造車新勢力,這是如何做到的?

      二、破釜沉舟的勇氣,是突圍的關鍵

      小米舉辦汽車發布會當晚,是小米的不眠之夜,也是汽車行業的不眠之夜。

      我收到了很多信息,最打動我的一條是凌晨5點的一位同事劉安昱的信息。他從小就癡迷汽車,以為這輩子跟汽車無緣了。在業余時間,他自己攢了一輛大房車來過癮。

      那天,他正好在廣州出差,看到小米直播發布會以后,激動不已。當即拉著幾個同事到珠江邊喝酒。喝完以后還覺得不盡興,又在江邊走了整整一晚。

      到了凌晨5點,他終于下定決心,這個機會他一定不能錯過。他就給我發了條信息:只要讓他參與,干什么都行。

      那一夜,徹夜難眠的還有很多很多人。

      李田原,當時在寶馬德國總部負責寶馬IX設計。小米的發布會深深地震撼了他,讓他萌生了加入小米的愿望。

      隨后,他放棄寶馬總部的工作,放棄歐洲舒適的生活,說服家人一起回國,投身到小米汽車的創業中來。

      胡崢楠,小米發布后的一個晚上,他給我打電話說,他干過國企,干過民企,自己也創過業。他跟前東家的合同到期了,特別想出來看看互聯網到底是怎么造車的。后來他加入了順為資本,再后來他兼任了我的顧問。

      就是這樣一群熱愛汽車的人,從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我們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就組成了超過1000人的團隊。

      小米造車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我的一群企業家朋友們也特別關心,4月5號組團到訪了小米。他們提了很多問題,主要是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們現在才下場是不是太晚了?

      確實,3年多前造車和新勢力相比晚了六七年。當時我是這么回答的:智能化才是汽車的靈魂,而智能化在電動車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汽車是一個百年賽道,只要你真心喜歡,只要你真心想干,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時機。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小米汽車不拿出來獨立融資、獨立上市呢?

      很多人一聽到上市就熱血沸騰。而且當時造車很火,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股票飛漲。

      我說:的確有幾家VC給小米汽車開價了。當時因為市場特別火,估值100億美金。

      各位想一想,項目現在啥都沒有,就估值100億美金,而且花別人的錢造車幾乎無風險,誰能拒絕這樣的好事呢?

      實話實說,我們也動過心。但是想來想去,深思熟慮后拒絕了。

      為什么?因為造車的周期很長,如果我們拿了別人的錢,想很長時間保持想法一致,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小米內部造車,小米內部的大量人才、技術都可以直接用。

      我非常清楚,造車難度很大,光靠我一個人肯定不行,我需要小米集團的每個人都能毫無保留地支持,我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一起造車,這樣我們才有勝算,

      最后,我們決定全部由我們自己干:錢,全部自己掏;風險,全部自己扛。只要能把車做好,我們在所不惜。

      那天,王傳福來了,李想也來了,何小鵬也來了,李斌也來了。我還記得后來王傳福跟我說,他特別佩服我們的勇氣,但是多少還是為我們捏了把汗。

      所以,無論面對何等巨大的危機,都不能被嚇倒,破釜沉舟的勇氣才是我們沖出重圍的關鍵。

      三、躬身入局: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當我們決定造車以后,其實還面臨無數挑戰。

      作為一個新來者,第一輛車非常的重要,我們該怎么造車?我們該做一輛什么樣的車呢?

      1.先從最難的轎車干起

      剛開始,團隊找了一大堆的報告,開始學習,開始研究,寫了上百頁的分析材料。我忍不住潑了盆冷水:各位不要想這么復雜了,我們能不能先造一輛小米工程師們都想買的車?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想買的話,那個車造出來也沒用,我說我們把問題先簡化好,第二個問題來了,那小米工程師到底想買輛什么樣的車呢?

      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個調研公司,花幾個月整份報告。

      在討論的時候,我再次提醒大家,別浪費時間了,100份報告也替代不了與一個真實用戶面對面溝通。

      我們動員所有人,約小米的工程師一個一個聊,兩三個星期,我們就聊了300多人。

      聊完大家覺得還不過癮,就跑到小米每一個辦公區停車場,一輛輛看大家開什么車。

      很快,我們就知道大家買的品牌、車型和價格段,比如說轎車和 SUV 各占一半。

      從研發角度來說,高端車容易,低端車難做,SUV 相對容易,做轎車要難一些,所以大部分車企都是先干 SUV。

      但我的觀點不一樣,我們決定不走尋常路,先從純電轎車干起,純電轎車難干,等轎車干好了,再干其他車型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們下決心先干轎車。

      2.不走捷徑,自己干

      中國的產業鏈非常成熟,攢一輛車還是比較容易的。3年多前,有很多朋友勸我,說你們已經晚了,趕緊出車,找代工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

      剛開始我們也這樣想過,既找過代工,也想過收購,但是沒過多久,我們就下了決心,從核心技術干起,不走捷徑。

      為什么呢?因為之前我們吃過大虧。14年前小米創業時就是輕模式,初期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扎實,后來遇到很多挫折。到今天為止,我都覺得我們還在補課。

      所以,當我們再次創業的時候,我們決定不走捷徑,不收購、不代工,從核心技術做起,10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

      下了這個決心,我們投入非常堅決。

      比如電池包,可能一般人覺得很簡單,實際上特別復雜,一個電池包做下來差不多需要十幾個月幾千萬的投入。所以,行業里開發一輛新車一般做兩個電池包,多的做3個。

      而我們做了10多個電池包,甚至為了把電池包的技術搞明白,我們還自建了一個電池包工廠。不僅把我們自己的團隊折騰得夠嗆,還把供應商折騰得夠嗆。

      我覺得不好意思,專門打電話給寧德時代的曾毓群解釋。

      我們就這樣,從核心技術出發,10倍投入項目,披星戴月干了大半年,2021年底春節前,第一次項目的正式評審會開始了,大家都挺激動,結果這個會開的特別郁悶,大家分歧特別大。

      吵來吵去,最后下定決心,整個產品方案推倒重干。

      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取消了所有的日程,把我們汽車部最核心的十幾個人全部叫過來開會,商量怎么解決。

      就這么一個臨時召集的會,誰也沒有想到一開整整21天,開成了一個馬拉松式的會議。剛開始大家還比較矜持,后來越來越激烈,有時候一個問題能從早上9點吵到晚上9點。

      當時的團隊1000多人,大家都在等我們這個會議的結果,我下定決心,把所有的信息放下來,一直開到吵明白為止。

      今天回想這個會,真的很重要。我們來自于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人,第一次有如此長時間高密度面對面的討論,幫助了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

      這21天的會,最終形成了一個重要共識:小米作為一個新來者,只要能順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

      所以很多人問我說,你們3年為什么能把車造出來?

      最關鍵就是這句話:小米造車要尊重行業規律,守正出奇,要先守正再出奇,不要一上來就顛覆,一上來就掀桌子。

      基于這21天的會議,我們這十來個人成了真正的戰友。可以背靠背信任,才能應對之后無數的考驗。

    2.png

      但誰也沒想到,考驗來的如此之快。會議開完,上海疫情就爆發了,我們有不少工程師在上海,研發怎么辦呢?

      有一位同學,他就在家里搭了一套工作環境。我們的超級電機的控制軟件,就是在他家的客廳里第一次真正運轉起來。

      這是一段非常難忘的奇特經歷,我們相隔如此遙遠,卻又感受到如此的親密。我記得SU7的很多產品決策,就是在各種各樣的視頻會議中完成的。

      我們甚至在這個期間還辦了幾次線上的慶功會。當我們遇到階段性成果的時候,就把紅酒寄到每一個同學的家里,大家就聯網云喝酒。

      2023年8月16號,第一輛市場車緩緩從產線上駛出來,現場所有人都激動不已,經歷了這么多的峰回路轉,我們小米SU7如期交付了。

      創造這個奇跡,是我們汽車部門六七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還記得在下線一次結束后,大家散去了,我一個人圍著這輛車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打開車門又在里面坐了很久。

      真的不敢相信我們的車真的造出來了,在那個時刻真的百感交集。

      回想起來,我們選擇做最難的純電轎車,選擇從核心技術做起,選擇在項目壓力最大的時候停下來開21天的會,這些都需要巨大的勇氣、決心。

      因為我們深信,只有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我們才能走得更遠,小米汽車才能真正成功。

      四、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過去3年,我個人琢磨最多的是,既然我帶隊,我怎么可以能把車做好?

      我琢磨了很久,后來發現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懂一行,愛一行,才能做好這一行。

      所以,要想把車做好,我一定要懂車,一定要愛車。

      1.重新學開車

      大家可能不信,我個人做車的第一步就是自己開車。

      重新開車就有點像新手上路,手忙腳亂,我花了好幾天才適應。

      我后來再想,一定要盡快補上這一課,試駕足夠多的車,我要迅速抹平這個信息的鴻溝。

      那時,我就跟周圍的朋友去借車開,接著跟周圍的同事借,結果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全部借完了。為啥呢?因為他們買的車型都差不多。

      后來我決定把各個品牌的4S 店都逛一遍,每次去我都戴著帽子,戴著墨鏡,全服武裝,但好像沒啥用,很快就被認出來了,所以特別尷尬。

    3.png

      后來我找了一個好辦法,我在我們小米地下車庫轉,看見沒開過的車就讓助理借。

      我借到車后,我特別喜歡跟車主聊天,一般我主要問三個問題,這輛車好在哪里?不好在哪?你當時為什么要買這輛車?假如你要換車,你會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認認真真開一兩天,我再去網上找這輛車的所有相關資料,看各種各樣的評論,這樣我對一輛車的認知就完整了。然后我再加滿油,洗好車再還回去。

      2.做一個賽車手

      三年下來,我大概試駕了170多輛車,筆記和資料有20多萬字。然后為了補課,我還專門抽時間看了很多汽車巨頭的傳記,甚至把過去看過的賽車電影全部找出來重看了一遍。

    4.png

      以前主要是看明星、看劇情、看熱鬧,這次主要看車,看完了以后特別多的感慨,為什么人家法拉利做得好,保時捷做得好?你看看人家老板,人家的創始人都是賽車手。

      我心里就開始想,定個小目標,我能不能成為國內車企老板里開車最好的之一?我能不能去開賽車?

      當有這個想法以后,我的第一反應是開賽車是不是很危險?而且像我這樣年紀的人去開賽車是不是有點不靠譜啊?

      我想了很久,還是下決心去試試答案,要開賽車,先要考個賽車駕照。我的那個賽道是夏天學的,因為賽車主要是處理賽道上的極值情況,所以賽車里能拆的都拆了。

      各位想一想,北京的夏天溫度一高有時候40度,車里都是60度,幾次全跑下來,全身濕透,就像洗了一次桑拿。

    5.png

      而且新手學賽車,一不小心就沖出了賽道,一不小心而且很容易就撞上了那個防護墻。

      為了把車學好,我買了一個很高級的7軸模擬器,在家偷偷練。吃了不少苦,最后我終于拿到了賽照。

    6.png

      我不僅僅自己練,我逼著小米的團隊也去練,我們的管理團隊和工程師超過100人拿到了賽照。

      因為我相信,只有真心熱愛汽車的團隊,才能真正把車做好。

      3.親自測試工程車

      2022年年底,我們的工程車第一次冬測在黑河,零下三四十度,這對于小米汽車來說是第一次大考,我特別重視,我和我管理團隊都親自去了現場。

    7.png

      第二次,我又參加了夏測,在吐魯番。吐魯番夏天的氣溫最高能達到50度。各位想一想,你的車在50度的陽光下暴曬一中午,車里有多燙?我看我們有的對標車,車里的溫度高達90度。那一瞬間,真的覺得SU7把防曬做好真的太重要了。

      因為小米第一次做車,質量對我們非常重要。

      在今年1月份,我們還開展了整個行業最大規模的路面測試,實車路測我們投入了576輛樣車,測試了30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總測試里程達到了540萬公里。

      今年年初,我們的測試車隊覆蓋面非常廣,當時,有網友就評價說,你們小米汽車行不行,就看你們高管敢不敢自己開。

      當時我們車還是測試車,我們有一位工程師看到以后專門轉到群里專門@了我。他的意思我懂,我又默默地轉到了高管群,并專門@所有人。

      小米高管立刻全體響應,全部參與了測試,他們要用自己來證明SU7是靠譜的。

      我們所有的高管在SU7上市前測試了超過10萬公里。我自己測試了十多次,累計測了5000公里吧。

      最難忘的一次,是今年1月份從北京到上海,早晨6點到晚上9點,15個小時,一個人開1276公里。

    8.png

      說到這里,重新自己開車、學賽車,親自參加冬測夏測、長途測試,其實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我的體會是什么呢?

      勇氣不是口號,而是每一步腳踏實地的行動。

      感謝三年前的意外,使我加入了一個這么有趣的行業。

      五、人生沒有退路,只能拼命往前沖

      我們就是這樣緊鑼密鼓、埋頭苦干了三年多,在研發的過程中也是非常低調,一直也沒有做任何宣傳。

      2023年12月,小米汽車第一次亮相,很多人覺得突然,有點橫空出世。所以剛開始熱度特別高,但沒過幾天,撲面而來的就是各種質疑、批評、詆毀。

      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蘋果十年都干不成,憑啥你們三年能干成?

      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我咋知道蘋果為啥十年不成?你們為什么不問蔚小理幾年干成的?

      其實,這個產業都已經很成熟,我覺得三年干成就是一個標準時間,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反正黑稿潮水般襲來,再加上幾家友商推波助瀾,漫山遍野的調侃和嘲諷。

      1.沒有人看好小米汽車

      我覺得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困難是我們傾盡全力做的SU7,在上市前兩三個月與大家交流時,居然發現所有人都認為賣不動。

      這給我急得不行,我跟他們說,我們的配置體驗都比model 3好很多。人家跟我說買model 3的都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的鐵粉,他們肯定不會買你們SU7的。

      我說,那好吧,寶馬3、奧迪 A4、奔馳C這些用戶該不該升級更智能的電動車呢?價位差不多,產品更好。

      我們幾個部門跟我整了三份報告,每份洋洋灑灑幾十頁,我看完,核心就一句話“這三家的用戶買的全是品牌”。

      他為啥買SU7?反正我一句話就被噎住了。還有我們精心為女車主設計的防曬收納,好看,但很多人說,女車主肯定不買這樣的性能車。

      那咋辦?

      我就讓市場部請一些媒體朋友們來幫忙出主意。一共請了23位,我也萬萬沒想到,絕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他們認為,能賣3000輛就燒高香了,這是當時大家的理解。

    9.png

      我覺得大家說的都是心里話,我有點不服氣,我就嘗試去說服他們。我說了兩三個小時,說到口干舌燥,完全沒用,改變不了他們的觀點。

      這讓人無比的絕望,我們整個團隊都籠罩在焦慮之中。

      大概今年3月。很多人都說我憔悴了,反正那個時候我是極度郁悶。在我最郁悶的時候,我想起來我試駕過的一輛車,但是我們一個同事買的車,我借來試駕過幾天那是福特野馬,40多萬的性能車。

      那個同事跟我說,那是他工作了十年之后攢錢買給自己的獎勵。

      他跟我說,每天早晨一上班坐到車里,踏下油門的一剎那,他就熱血沸騰。每天晚上回家了,還在車里坐一會再上樓。此時此刻,都能回想起他當時跟我講的這些話。

      我真的相信:人生值得被獎勵,這就是Dream Car(夢想之車)的意義

    10.jpg

      我們的小米Su7就是為他這樣的奮斗者設計的,所以我相信人們對dream Car的向往,我相信三年多時間,我們整個團隊全力以赴的投入,我也相信小米SU7的魅力和強大的產品力。

      所以,無論多少人不看好,我始終堅信SU7一定會大賣。

      2.真正的考驗是產能

      其實,真正考驗我信心的是今年2月份要確定產能。

      汽車生產供應鏈很長,生產過程很復雜,我們要如何確定全年的產能呢?

      很多人都建議我們把產能定在3萬輛,這樣更穩定,但我內心卻非常矛盾,定多了擔心賣不掉,定少了擔心不夠賣,大家又會罵我饑餓營銷。

      我還記得在今年二三月份的時候,接受央視的一個采訪,當時我說既怕賣不動,又怕不夠賣,內心極度矛盾。

      這個時候我的這份自信讓我下定決心,大家知道我們在年初定了多少嗎?

      76000輛。

      這意味著什么?扣除產能爬坡的時間,月銷要達到1萬輛。

      當前月銷能達到1萬輛的,只有一輛車,就是特斯拉的model 3,也就是說我們從第一天起,定的目標就是數一數二,如果賣不出去意味著什么?可能大家對車賣不出去沒概念。

      大家可能覺得我們的工廠看起來很大,但事實上我們的工廠只能存3天的車。

      大家知道一個能存1000臺車的車庫有多大嗎?如果你有一萬輛車賣不掉,我們需要多少個足球場停車?

      而產出車一旦開始有庫存,將會有漫山遍野的車,對我們來說,這將是滅頂之災。

      所以我很清楚,全年76000輛車的產量是一個瘋狂的目標。

      但我也很清楚,我們沒有退路,只能拼命往前沖。

      3.更大的難題是定價

      這時,我懸著的心才稍稍踏實了一下。但更大的難題是定價。價格定錯了,后果將不堪設想。

      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新能源汽車跟純電車是兩個概念,新能源汽車包括了增程式、插電混動等各類車型,油電混合的增程車,成本很高。

      除了特斯拉,幾乎所有純電車都在虧損。

      所以,只有合理定價,我們的業務才能持續成長,超低價只是飲鴆止渴。

      更大的壓力來自我們內部,我們銷售的同學們都很有經驗,他們對于純電轎車一直信心不足。

    11.png

      在發布會的前一天,我們最后的價格決策會時間不長,但爭論非常激烈。我認為我們的初期配置與體驗遠超 model 3,我們要有勇氣,定價21.59萬,這個價格比model 3還便宜3萬。

      我覺得SU7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銷售的同學還是很擔心產品未來的前景。

      當我講完SU7的定價后,整個會場一片寂靜,我真的很無助。

      直到現場的一位高管說,這個價格無論賣多少輛,我們小米都認。

      3月28號發布會,我極度緊張,嗓子沙啞,就像十年寒窗苦讀的學生終于參加高考。

      我在臺上大概講了半個多小時,才逐漸放松下來。

      講到SU7為誰做的時候,三年來夾在心里的很多話,脫口而出。

      我說SU7就是為這樣一群人做的,他們不甘于平庸,還在為夢想奮斗,他們向往先進的科技,渴望幸福的生活,他們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渾身都閃耀著樂觀與自信的光芒。

      當我公布定價,現場的觀眾開始歡呼。小米SU7應該成了。

      發布會后我接受媒體采訪,一個同事非常激動地跑進來告訴我,小米SU7預定量4分鐘破1萬,27分鐘破5萬。

      那一剎那,仿佛一切都如此美好。3年來所有的痛苦、委屈與不被理解,全部煙消云散。

      同時,有很多用戶沒有試駕過SU7,甚至沒有見到過車就直接預訂。

      有一個朋友講了一位米粉的故事,讓我特別的感動。這位米粉叫申力立,39歲,是川大數學學院的一位教授。

      他是一位資深的米粉,多年來一直默默地支持小米。

      3年多前,小米官宣造車,他覺得這是小米的關鍵時刻,他必須要站出來支持,然后第一時間在小區里買了一個車位,留給小米汽車。

      就在發布會當晚第一時間下了訂單。如今空置了3年多的車位迎來了SU7。

      這就是米粉朋友們給小米巨大的信任啊。

      當我彎腰為車主開車門的時候,這是對米粉朋友們發自肺腑的感激。

      這個無意之舉在網上火了,就是千億CEO開車門的段子,后來很多的車企老板們都要去現場開車門。

    12.png

      在SU7巨大的成功下,在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5月份我們發布了新的交付目標。年底我們保底交10萬輛,目標是12萬輛。

      無論是對我們而言,還是對整個小米汽車供應鏈的所有合作伙伴而言,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小米SU7首戰告捷,這意味著小米汽車終于擠上了牌桌,但離真正的成功還差很遠,我們的長征才剛剛開始。

      結語

      過去的三年,對于我,對于小米都是一段脫胎換骨的經歷。

      小米SU7成功的背后凝聚著巨大的勇氣,這不是某一個人的,這是我們小米集團4萬多名員工共同的勇氣。

      勇氣并非沒有恐懼,而是面對恐懼的時候,依然堅定不移。勇氣來自于堅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熱情,還有每一步的腳踏實地。勇氣就是人類最偉大的贊歌。

      朋友們,愿你任何時候都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和披荊斬棘的勇氣。

    相關文章

    雷軍:懂一行,愛一行,才能做好這一行

    小米發布會,壓軸出場的SU7Ultra,可謂賺足了觀眾眼球。早在2021年3月,雷軍宣布造車時,曾提到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愿意押上自己所有的戰績和聲譽,支持小米汽車發展。短短三年,SU......

    雷軍:懂一行,愛一行,才能做好這一行

    小米發布會,壓軸出場的SU7Ultra,可謂賺足了觀眾眼球。早在2021年3月,雷軍宣布造車時,曾提到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愿意押上自己所有的戰績和聲譽,支持小米汽車發展。短短三年,SU......

    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爐多家車企跟進“以舊換新”政策

    近日,多家新能源車企公布4月交付數據或銷量數據。其中,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繼續保持領跑優勢。5月5日晚間比亞迪公告顯示,公司4月銷售新能源汽車31.32萬輛,同比增長49%;1~4月累計銷量93.95......

    雷軍:小米為什么只做一款車?

    4月25日這一天,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很忙。上午半天時間,雷軍趕了兩場活動,一個是順義的北京車展,一個是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據了解,當天距離小米SU7正式發布過去28天。在北京車展現場,雷軍信誓旦旦......

    雷軍:小米為什么只做一款車?

    4月25日這一天,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很忙。上午半天時間,雷軍趕了兩場活動,一個是順義的北京車展,一個是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據了解,當天距離小米SU7正式發布過去28天。在北京車展現場,雷軍信誓旦旦......

    小米SU7報價超乎預料,智能成最大底牌

    今日,小米汽車終于揭開了其神秘面紗,SU7系列價格震撼公布,標準版21.59萬,Pro24.59萬,Max29.9萬的價格定位,無疑在業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經歷了整整三年的研發周期,小米終于將在3月......

    雷軍確認3月28日公布小米SU7價格:不怕友商太卷我們從小卷到大

    3月24日消息,今日雷軍發微博回應“小米SU7為何遲遲不公布價格”時表示,計劃在3月28日發布會上公布。雷軍稱,整個汽車行業新車發布周期都比較長,從第一次發布到正式上市,長達半年。價錢,都是在產品正式......

    雷軍確認3月28日公布小米SU7價格:不怕友商太卷我們從小卷到大

    3月24日消息,今日雷軍發微博回應“小米SU7為何遲遲不公布價格”時表示,計劃在3月28日發布會上公布。雷軍稱,整個汽車行業新車發布周期都比較長,從第一次發布到正式上市,長達半年。價錢,都是在產品正式......

    設獎學金、建科技樓、捐款13個億,雷軍這樣描述自己還愿之旅的初心……

    11月29日,武漢大學迎來建校130周年華誕。當天,武漢大學1987級計算機系校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向母校捐贈13億元人民幣。據了解,該筆捐贈刷新了武漢大學建校以來單筆最大捐贈額,......

    雷軍給武大捐了一棟樓,最新亮相!

    要問全國高校校友哪家強?武漢大學當仁不讓看,杰出校友雷軍現身畢業典禮發表熱血演講你以為就這樣啦?雷軍校友還帶來了大驚喜6月20日武漢大學人工智能教學科研大樓(雷軍科技樓)正式揭幕讓人直呼:武大校友太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