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士畢業,到獨當一面的PI,這條青年科研人員的職業成長道路正在明顯變窄。
自由撰稿人Chris Woolston日前在Nature網站職業專欄發表文章,針對PI制度提出隱憂。一項由歐洲大型研究機構進行了20余年的調查研究表明,在學術界成為PI的青年科研人員比例顯著下降。
這項3月份發表的預印本研究,由位于德國海德堡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完成。該研究對1997年至2020年間6個EMBL校區內完成博士、博士后職位的2284名研究人員,進行了持續性職業軌跡追蹤。
數據顯示,在可檢索驗證職業的研究對象范圍內,在1997年至2004年間完成博士后的人員中,有44%在五年內成為PI;在2013年之后完成博士后的研究人員中,只有30%在五年內成為PI。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EMBL的職業發展顧問Rachel Coulthard-Graf說,盡管她不會勸阻任何渴望成為PI的青年科研人員,但她希望研究人員意識到其他職業選擇的存在。成為PI“仍然是一個現實的職業選擇,”她說,“但我們希望做到透明。”
EMBL校友的職業道路也因性別而異。在實驗室完成博士后職位的人中,26%的女性和35%的男性在五年內成為PI。如果EMBL的博士后是女性(17%),她們將比男性(11%)更有可能在科學領域擔任非研究職務。
在這項研究中,15%的校友目前在業界擔任研究人員,15%的校友承擔科研相關的工作;這些工作包括ZL法、科學傳播,以及資助機構的管理崗位。
就業多元化
這些發現顯示,學術以外的職業培訓相當重要。“由于資金減少,學術界的職業競爭非常激烈。” EU-LIFE的執行董事Marta Agostinho說。EU-LIFE是一個由15個歐洲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組成的聯盟,總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
Agostinho認為,盡管許多大學可以改善他們的職業培訓,但青年科研人員并不總有時間,或有條件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她說,PI面臨著保持實驗室高產的壓力,所以他們通常不愿意讓青年科研人員抽出時間進行職業培訓。她還指出,在過去,PI是否成功,通常取決于他所帶領的研究人員成長為PI的數量。但現在,他們也因支持研究者進入其他行業而獲得認可。她說,“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正在變得寬泛。”
2月份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統計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08年至2018年的數據,跟蹤了近 41000名生命科學博士后和40500多名物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的職業軌跡。結果發現,他們的職業軌跡在政府、業界和學界之間有很大的流動性。這也表明,博士后的職業選擇已不止于從研究生到PI的傳統路徑。
這項發表在PLoS ONE的研究追蹤了各領域博士后的職業軌跡。大多數博士后都在學界工作,物理科學和工程領域是72%,生命科學領域是80%。其余的博士后則散落于美國內外的政府機構、實業或非營利組織。
做出轉變
研究樣本證明,從受訓轉向全職工作時,青年科研人員總愿意做出轉變。
那些在政府管理的物理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的博士后,有28%的人在獲得博士學位后的五到六年內轉為全職政府職務。然而,也有22%的人離開政府,在學界找到長期工作,12%的人擔任其他學術職位,39%的人則步入產業界。“這比我們預期的要多。”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教育研究員Maya Denton說。
除了作為各種工作崗位的起點外,政府中的博士后職位似乎還增加了收入的潛力。例如,繼續從事工業工作的政府部門博士后,每年的收入比走相同道路的學術博士后高出4500至7350美元。“從政府博士后開始可能會有薪水優勢。”Denton說,她認為這項研究的一個潛在結論是,美國政府可以通過在特定領域創造更多的博士后機會,來支持青年研究人員及其未來的職業生涯。
回旋余地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學教育研究員Maura Borrego認為,這種令人驚訝的職業分布可以為博士畢業生提供一些安慰。許多博士生在畢業后直接開展博士后研究,他們會擔心這一選擇將他們鎖定在固定的道路上。她說:“如果他們擁有這些信息,也許會對更多可能性持開放態度。”
一些職業道路往往更加線性。例如,在物理科學和工程領域,84%的業界博士后在畢業后五到六年內仍然留在業界。Borrego說,從數據中無法看出這些博士后中,一開始有多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業界。“我們不知道人們的目標是什么。”
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普渡大學的高等教育研究員Joyce Main表示,她在博士后職業道路研究中發現顯著的流動性,“我看到很多行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相較于找到長期工作的博士畢業生,博士后在受訓期間的收入通常更低。但Main表示,博士后職位仍然是一個合理的職業選擇,對于考慮廣泛就業機會的人而言更是如此。“博士后階段是很好的一步,”她說。“這意味著你正在擴大你的圈子,也在接受額外的指引,你正在從事的項目能幫助你擴展研究技能與機會。”
參考鏈接: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攀升,供需矛盾加劇,就業壓力凸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提出,當前高校就業專項經費機制仍存在短板,制......
LCGCInternational的編輯們探討了化學家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并重點介紹了薪資和就業統計數據。盡管目前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挑戰,但分析化學家市場 依然強勁。根據美國......
近段時間,隨著北大考古專業女孩鐘芳蓉畢業相關信息受到關注,考古學專業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北大考古學專業的招生、就業情況如何?普通高校的考古學專業能不能報、是否面臨就業難?哪些學生適合報考古?如何看鐘芳......
今年5月,程偉(化名)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答辯。在此之前,他曾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是留在自己畢業的這所“雙一流”高校工作,還是接收福建省某地選調生的“offer(錄用通知)”,開啟自己的公務員生涯。......
大學生就業有哪些政策保障舉措?職業教育就業率如何?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布局應如何調整?5月10日,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明做客“2024民生訪談”節目,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逐一進行了拆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的“......
2024年度以工代賑中央投資累計下達115億元將帶動25萬農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工代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已下達202......
2024年一季度,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恢復進程中的困難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靠前發力實施宏觀政策,固本培元增強內生動能......
黑龍江正推進省屬本科高校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近日,黑龍江省教育廳召開省屬本科高校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工作推進會,會上發布了“重點調整專業建議清單”。今年4月,黑龍江省開展了全省1800余個本科專業點的數......
近日,廣州民政局公示了一份擬聘用名單,其中擬入職遺體火化工的名單中,有香港中文大學佛學研究專業的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學士等,引起輿論關注。不少網友表示這是“大材小用”“太卷了”。名校、高學歷畢業生......
越來越多大學應屆畢業生也已不再把一線大城市作為其職業生涯的首發地,而是將目光轉向縣域,掀起了一股縣級城市及以下地區”(以下簡稱“縣城”)就業的新潮流。根據麥可思研究院(以下簡稱麥可思)數據顯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