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0-12 16:09 原文鏈接: 青藏高原高寒泥炭地甲烷排放的溫室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全球泥炭地的分布面積僅為陸地面積的3%,但其碳庫容量卻占全球土壤碳庫的1/3,是陸地生態系統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泥炭地生態系統與大氣進行頻繁的溫室氣體交換,在吸收大氣CO2形成碳匯的同時排放大量的CH4,其發育演化影響著全球碳循環和氣候變化。作為大氣中最重要的兩種溫室氣體,CO2和CH4貢獻了80%以上的溫室氣體輻射強迫。一方面,目前中低緯度地區泥炭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高寒泥炭地的CO2和CH4通量觀測研究仍然較少,給全球泥炭地的碳平衡和溫室效應估算造成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受全球變化和人為活動加劇的雙重影響,青藏高原地區面臨著溫度急劇上升、冰川快速退縮,對該區高寒泥炭濕地的CO2和CH4排放有深遠影響。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第四紀科學與全球變化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洪冰課題組聯合國內外學者,利用渦度相關技術對位于青藏高原東部的紅原泥炭地的CO2和CH4通量進行為期32個月的連續監測,深入研究高寒泥炭濕地生態系統的凈碳交換通量和全球增溫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GWP)的動態變化過程,并探討了控制這些變化的主要環境因素。研究發現,紅原泥炭地是一個碳匯,其年平均CO2和CH4通量分別為-68±8 g CO2-C m-2 和35±0.3 g CH4-C m-2。考慮到單位質量CH4在100年時間尺度上的傳統全球增溫潛勢(traditional GWP)和持續全球增溫潛勢(sustained GWP)分別為CO2的28倍和45倍,紅原泥炭地是溫室氣體的源,其年均溫室氣體通量分別為1059±30 g和1853±31 g CO2-eq m-2,其中非生長季的溫室氣體通量占全年的40%以上。在半小時的時間尺度上,太陽輻射和土壤溫度分別是CO2和CH4通量變化的主控因子。而在日到月時間尺度上,土壤溫度都是兩者的主要非生物控制因子,溫室氣體通量在半小時、日、月三個時間尺度都主要受控于CO2通量的變化,而與CH4通量的相關性則都較弱。CO2通量和CH4通量的相關性從半小時到日再到月時間尺度上不斷增加,在這三個時間尺度上,太陽輻射和土壤溫度都是影響溫室氣體通量的主控因子。這些結果表明,在全球變暖不斷加劇的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區的高寒泥炭地即使不轉變為碳排放源,也會對全球變暖產生更強的正反饋,進而加劇變暖的程度,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需加強對青藏高原地區以及中低緯度地區濕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排放,尤其是CH4通量的長時間連續監測,以更好揭示這些濕地的碳排放對全球變化的反饋并預測這些生態系統的演化趨勢。

      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上。研究得到中科院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中科院“西部之光”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1JD034671


    凈溫室氣體、CO2和CH4通量在半小時、日和月時間尺度上的主成分分析的載荷圖及其與太陽輻射、空氣溫度和降雨量等環境因子的相關矩陣。

    相關文章

    青藏高原蒸散發增長速率約為全球陸地的兩倍

    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正在經歷暖濕化和失衡趨勢,高原的水循環過程也相應呈現出一定的變化特征,青藏高原的蒸散發在這種變化背景下如何響應?青藏高原蒸散發的響應變化由什么因素主導,是當前高原水循環研究亟需......

    植物所發現熱融塌陷加劇多年凍土區土壤呼吸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多年凍土區經歷了顯著的氣候變暖,其增溫速率為全球平均值的2~4倍。氣候變暖引起的凍土融化會導致多年凍土中長期封存的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以CO2等溫室氣體的形式釋放至大氣,從而加劇氣候變暖。作為劇烈的凍......

    植物所發現熱融塌陷加劇多年凍土區土壤呼吸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多年凍土區經歷了顯著的氣候變暖,其增溫速率為全球平均值的2~4倍。氣候變暖引起的凍土融化會導致多年凍土中長期封存的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以CO2等溫室氣體的形式釋放至大氣,從而加劇氣候變暖。作為劇烈的凍......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東南緣新生代兩階段構造演化模式

    新生代期間,青藏高原東南緣響應印度與歐亞板塊碰撞發生了順時針旋轉變形和東南向逃逸。這個過程吸收了大量的高原巖石圈南北向縮短和垂向生長,在調節高原構造隆升變形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青藏高原東南緣新生......

    北極永久凍土已成溫室氣體凈來源

    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對北極地區所有三種主要溫室氣體進行評估,發現北極永久凍土區域向大氣排放的碳比吸收的碳多,導致地球進一步變暖。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全球生物化學循環》雜志。科學家一直以來并不確定永久凍......

    北極永久凍土已成溫室氣體凈來源

    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劉霞)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對北極地區三種主要溫室氣體評估發現,北極永久凍土區域向大氣排放的碳比吸收的碳多,導致地球進一步變暖。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全球生物化學......

    青藏高原北緣首次發現大型碳酸巖型鈮礦資源

    科技日報西寧4月10日電(記者張蘊通訊員張衛國)記者10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東昆侖大格勒地區,新發現了與堿性巖—碳酸巖雜巖共生的鈮—稀土礦(大格......

    新研究揭示全球變暖將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

    基于古環境記錄、古氣候模擬和現代觀測,對比了青藏高原北緣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紀暖期、現代暖期和未來百年暖期的干濕變化,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李育教授團隊得出結論,未來全球變暖會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這項......

    武漢植物園揭示生態恢復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生態系統退化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而退化生態系統通常是溫室氣體排放源。當前,全球尺度上生態恢復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的方向、程度和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張克榮團隊和張全發團隊,收集了全球已有的觀......

    研究揭示溫室氣體生物制造經濟性和環境影響

    西安交通大學費強教授團隊通過商業工具模擬工業生產流程,經全生命周期評價和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評估了以餐廚垃圾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CO2和CH4)為原料制備生物航煤的生物制造路徑的環境影響和經濟性,近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