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示意圖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天文學家基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高級深星系外巡天獲得的數據,在宇宙大爆炸后僅3.5億年誕生的一個古老星系中,首次探測到了豐富的碳。這項發現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揭示宇宙以及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
早期宇宙幾乎完全由最簡單的氫元素,以及少量氦和鋰組成。而現在觀察到的宇宙中所有其他元素都在恒星內部形成。當恒星爆炸成超新星時,產生的元素在宿主星系內循環,孕育下一代恒星。隨著每一代新恒星和“星塵”誕生,越來越多金屬形成,宇宙進化到可以支持地球等巖石行星的存在以及生命的繁衍生息。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使用韋布望遠鏡觀測了一個宇宙大爆炸后僅3.5億年就已經存在的星系,這是迄今科學家探測到的最遙遠的星系之一。他們使用韋布的近紅外光譜儀,將來自該年輕星系的光分解成一系列顏色。鑒于不同元素會在星系光譜中留下不同的化學“指紋”,科學家由此可確定其化學成分。光譜分析“可靠地”檢測到了碳,“初步”檢測到了氧和氖。
研究人員表示,此前認為宇宙大爆炸后約10億年碳才開始大量聚集,但他們發現碳形成得更早。這意味著第一批恒星的運行方式可能非常不同。鑒于碳是人類已知生命的基礎,生命在宇宙中進化的時間可能比現在認為的早得多。
研究示意圖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天文學家基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高級深星系外巡天獲得的數據,在宇宙大爆炸后僅3.5億年誕生的一個古老星系中,首次探測到了豐富的碳。這項發現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
研究示意圖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天文學家基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高級深星系外巡天獲得的數據,在宇宙大爆炸后僅3.5億年誕生的一個古老星系中,首次探測到了豐富的碳。這項發現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
俄羅斯薩馬拉國立技術大學提出了一種計算任何化合物新結構變體的方法,并以碳為例進行了測試。此項研發成果對于基礎研究以及新材料制造都非常重要,與其他類似研究不同的是,其可以在普通個人電腦上操作。相關研究結......
近日,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分子育種團隊完成的關于鹽田藻類碳沉積的成果。該研究聚焦嗜鹽藻類與嗜鹽菌協同促進高鹽生態環境中碳酸鹽的......
通過對兩種分子實施“麻醉”和“手術”,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許維教授團隊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別由10個或14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型純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兩位新成員。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10月4日,MoungiG.Bawendi、LouisE.Brus和AlexeiI.Ekimov因發現和合成量子點而榮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一時間,量子點材料再次得到了眾多科學愛好者的關注與討論。......
根據《自然》5日發表的一項天文學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在宇宙大爆炸后不到15億年形成的一個星系中,觀測到了名為多環芳烴的復雜分子。這些分子的輻射在星系中分布并......
碳的同素異形體有:金剛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直鏈乙炔碳、無定形碳、碳納米管、纖維碳、碳納米泡沫。碳同素異形體指的是元素碳的同素異形體,即純碳元素所能構成的各種不同的分子結構。同素異形體是指由同樣的......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碳循環”科考分隊宣布,他們成功研發了完全自主的“貢嘎”(GONGGA)大氣碳反演系統(以下簡稱“貢嘎”系統)。這是“全球碳計劃”2022年全球碳收支報......
7月5日從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生態循環農業團隊在長期秸稈還田土壤碳效應的研究中取得最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稻麥輪作是長江流域主要種植方式,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