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火了。這位曾經沒有任何名譽標簽的科學新星,近日遭到了多家媒體的輪番“轟炸”。
今年42歲的韓春雨現任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今年5月,他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提出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向當前最火熱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發起了挑戰。
韓春雨及其團隊的發現被一些人稱作是“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然而,在成名之前,這位科學“新秀”曾坐了十多年的“冷板凳”。
“科研在這里也有退路”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正是韓春雨科研生涯的寫照。
讓韓春雨一朝成名的研究成果是他與團隊利用格氏嗜鹽堿桿菌實現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技術(NgAgo-gDNA)。該方法不同于已有最時興的技術(CRISPR-Cas9)通過RNA尋找替換序列,而是通過DNA作為介導尋找替換目標,可對基因組的任意位置進行切割,將基因編輯的可能性推入到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的精準基因改造,以及乙肝、艾滋病或一些遺傳性疾病的基因治療等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然而,這個被稱為首個“中國創造”的尖端生物技術的發明者,之前卻也有過“落魄”經歷。曾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理學博士生的韓春雨沒有踏進一些知名單位的大門,更別提他十年來沒有發表過什么重要論文了。若在一些知名單位,他可能要不了幾年就會被掃地出門。
幸運的是,河北科技大學卻給了他潛下心來做事的機會。“在大部分高校,一個副教授很難擁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室。河北科大不僅給了我實驗室,還提供了25萬元的學科建設資金。”韓春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當韓春雨決定在NgAgo技術研究上“搏一把”之時,河北科大又從并不富裕的科研經費中提供了另一筆支持,加上他個人申請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經費,以約40萬元的資金維持實驗室的日常運轉。
“科研在這里(河北科大等普通高校)也有退路:這里沒有嚴苛的考核指標,可以讓我靜心科研。成果沒出來時,我還可以當一個好的授課老師,這里就是我的‘MIT’(麻省理工學院)。”韓春雨說。
寬松的文化土壤
或許,正是因為河北省科協常委、河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計衛舸當年慧眼識才,引進韓春雨并給予其足夠的包容和理解,才使得河北科大涌現出了以韓春雨為代表的科研典型,使得河北科大得以“一夜成名”。
“讓學生們能夠得到最好的成長,讓老師們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和諧、活力’的文化特征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誰先搞明白誰先受益。”計衛舸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我能感受到河北科大與其他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校園文化氛圍上有很大的不同,而這種氛圍正是我想要的。”韓春雨說。
在計衛舸看來,河北科大對大學體制的獨到理解是指導學校人才建設、學科建設的第一主力。除了發現、培養人才的能力,河北科大對于成熟人才自身發展的態度也同樣值得借鑒。
“如果大家認為韓春雨的科學貢獻是屬于全人類的,那他的貢獻就不只屬于國家,這樣韓春雨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繼續科研都是合理的,我們都應該支持。”計衛舸說,韓春雨的成功可以證明,河北科大提供的實驗條件是能夠使其做出成績的。學校有寬松的文化土壤、合適的技術裝備,科大很有信心能留住韓老師。
人文素養和科學修養相互融通
韓春雨認為,人文素養和科學修養是相互融通的,就好比文理科也是相通的,文科可以滋養理科。中國文化講的修養,與很多西方科學家以謙卑的姿態面對科學的行為不謀而合。
“人文素養對科學家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是不行的,通過文學培養的想象,比科學自身培養的有時更豐富。”計衛舸說。
“做原創的事也可以體現一個科學家的修養。”韓春雨說。他一開始也是做跟隨性的研究,白干了半年,但因為想法不同,感覺要做有意義的事,要有負責任的態度,不能始亂終棄,也不能隨意功虧一簣。
“科學哲學告訴我,自信也應該是一個科學家應具備的素養。堅信存在,然后求證,遲早都會實現(目標)。”韓春雨說。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構建更加開放的科技人才引育新格局,優化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環境,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6月15日,自治區科技廳發布了《科技人才激勵政策十五條》,此次發布......
中新社拉薩6月12日電(記者趙朗)西藏天文館奠基開工儀式12日在拉薩舉行,建成后將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館,也將搭載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折射式光學望遠鏡。西藏天文館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1571.9平方米,其搭......
東京科技大學在2014年日本機器人周上展示的一款新型護理機器人。圖片來源:EUGENEHOSHIKO/AP由于對大學地位的不斷下降感到震驚,日本正計劃每年向幾所學校投入23億美元,以提升其知名度。該計......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
據16日《細胞報告方法》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CRISPR-Cas9基因編輯方法來實現對蟑螂的基因編輯。這項被稱為“直接親本CRISPR(DIPA-CRISPR)”的技術,可將材料注......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賴良學課題組在新型堿基編輯器開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獲得了可同時兼具當前多種單堿基編輯器及CRISPR/Cas9基因編輯功能的多功能堿基編輯器,可廣泛地誘導......
近日,韓國大田的基礎科學研究所(InstituteforBasicScience,IBS)基因組工程中心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可編程工具,并在Cell發表了“TargetedA-to-Gbaseedit......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基因組工程中心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平臺,稱為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相關脫氨酶(TALED)。TALED是能夠在線粒體中進行A到G堿基轉換的堿基編輯器。這一發現是長達數......
編譯|孟凌霄科研(Study)、社交(Social)、睡眠(Sleep),三者不可得兼?來自貝爾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鄭明徳(音),在Science發文回憶了學生階段,自己為科研犧牲健康,最后因腸胃病到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