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5-23 09:50 原文鏈接: 勇闖柔科研“無人區”,實現柔性直流輸電新突破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進程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期召開的中央深改委會議強調“推進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對國企創新提出明確要求。

    今天起,本報以系列報道的形式,講述中央企業新時代的創新實踐,展示他們強化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群體形象,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張北的風光點亮北京的燈”,為北京冬奧會全部場館提供100%綠色電力,對普通公眾來說,詩意的表達背后,是名字很學術的柔性直流技術。

    “那時國內稱之為電壓源換流技術,國外管它叫輕型直流技術。”5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智能電網研究院科技部副主任趙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回憶起17年前與柔性直流技術結緣的場景。

    當時,他還是一名剛考上國家電網中國電科院的博士研究生。

    “稱謂沒有統一,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技術剛起步。”趙巖解讀。

    一套圖紙技術轉讓費達數百萬歐元

    上世紀末,風能、太陽能等間歇式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加大,給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帶來了巨大挑戰,經濟性更好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便成為解決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消納問題的焦點。因為難度大,它也被譽為電力電子技術皇冠上的寶石。

    1997年,世界上第一個柔性直流輸電試驗工程建成投運。同期,我國也希望發展自己的柔性直流技術,但那時既缺技術,也缺人才。大家把目光轉向從國外引進技術。

    2001年,現任國家電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直流輸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的賀之淵幾次跟隨導師湯廣福(2017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前往國外洽談技術引進,“僅僅是建設實驗室,對方只給一套圖紙,就開出700萬歐元的技術轉讓費,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科研“無人區”里從0到1的突破

    技術引進的路走不通,只能自力更生找出路。

    2006年,經過專家論證,國家電網確定了《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框架》(以下簡稱《框架》)。這意味著我國啟動了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領域的全面研究。對趙巖來說,開啟的是全新的職業生涯,也是勇闖科研“無人區”的開始。

    “世界首個柔性直流輸電試驗工程建成投運后,世界范圍內的相關研究很活躍,然而進展卻十分緩慢。”趙巖回憶,當時能參考借鑒的資料非常少,柔性直流技術研究要實現的是真正“從0到1”的突破。

    該技術涉及多個專業,《框架》為期三年,牽頭人湯廣福確定了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系統分析等十個方向,制定了基礎理論—關鍵技術—設備研制—工程示范的總體技術路線。

    作為團隊中的“長者”,也是“領頭羊”,30歲的賀之淵剛博士畢業,帶領和趙巖差不多大的“秀才”,開始闖關。

    雖然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但團隊卻集中了當時國內柔性直流領域的主要力量。除了中國電科院,還有國家電網上海電科院、甘肅電科院、福建電科院、浙江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四川大學等也參與了進來。

    換流閥堪稱柔性直流工程的“心臟”。

    在一間簡陋辦公室的一張幾平方米的桌子上,團隊里二十幾個人沒白天沒黑夜地干,像搭積木一樣搭出了原理樣機。他們白天忙著做試驗,晚上湊到一起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布置任務,將第二天可能遇到的隱患考慮周全。正是在這樣緊湊、務實、高效的節奏下,他們開創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的試驗項目,對技術做了初步驗證。

    2011年初,帶著經過無數次試驗的柔性直流成套設備,團隊遠赴上海南匯風電場開展工程實施工作。早春時節,上海飄起了鵝毛大雪,大家在零度的氣溫中,踩著梯子徒手安裝設備。項目地處遠郊,條件非常艱苦,中午大家就在工地蹲著吃飯,回城吃晚飯常常要等到深夜。

    歷時7年,在國家電網總部的指導下,依托一系列科技項目,研發團隊在國內首次建立了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基礎理論體系。2011年7月,亞洲首條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在上海南匯建成,實現了我國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領域零的突破,投運時間比十幾年前開出高價轉讓費的國外公司僅晚了半年,真正實現了并跑。

    示范工程投運后,研發團隊沒有停下創新腳步,繼續打造滿足更高電壓等級的柔性直流技術和裝備,最為人熟知的是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讓“張北的風光點亮北京的燈”。

    這幾年,國際直流輸電熱已成不爭的事實。2022年,團隊中標國外海上風電柔直并網工程,我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成功實現“走出去”。

    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激發創新動能

    “自行設計、自己安裝、自己制造,連實驗室建設都是自行研發建設起來的。現在回頭看,正是因為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研發過程,我們對整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才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趙巖同時感慨:國家電網的持續投入將創新團隊凝聚在一起,讓大家可以靜下心來做研究。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兼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馬莉告訴記者,公司一貫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加強科技投入,并建立了穩定支持和有序競爭相結合的經費投入方式,尤其對長線研究和基礎前瞻研究團隊給予了持續、穩定經費支持。

    “從立項來看,只要是經過科學論證、需要加快突破的重點方向,國家電網會持續給予大力支持,保證項目有延續、經費有保障。同時,高端人才引領、電力工匠塑造、青年人才托舉‘三大工程’,暢通了科研人員的發展通道,讓科研人員有更大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尤其是近幾年在中央企業中率先開展分紅激勵探索,項目分紅、崗位分紅等激勵措施,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充分物質保障。”在馬莉看來,科研人員最看重的,是國家電網把科研與應用結合,真正推動了創新鏈產業鏈對接融合,實現了產學研用一體化,公司內外的創新要素得以集聚并迸發出持久活力。

    相關文章

    他為了摸魚發明的工具,讓全世界的科研狗工作量加八倍

    如果問,誰是生物狗實驗室里最親密的伙伴?很多人的答案,會是「槍」:搞錯了,是這把:畢竟,牽對象手的時間(如果有的話),也沒有牽移液槍的時間長。每天吸打上百次,多多少少為科研人員們帶來腱鞘炎,腕管綜合征......

    民營科技企業正成為科研創新重地

    4月26日是第23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當天,騰訊公布了該公司的專利數量數據。數據顯示,迄今,騰訊的全球專利申請總計6.2萬件,截至2022年底超過3萬件獲得授權。根據粗略統計,過去三年多,騰訊的授權發明......

    青島科技大學: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結新果

    日前,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正式發布,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項目榮膺該獎項。據悉,“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工業領域最......

    一航天科研人員向間諜提供大量核心要害情報,被判7年!

    明天(4月15日)是第八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安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安全問題的聯動性更加突出,非傳統安全威脅和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給國家安全帶來更多風險......

    上海為科研松綁,改革力度創“十年之最”

    精簡合并預算科目、下放預算調劑權、擴大“包干制”試點范圍……記者近日從市科委獲悉,由市財政局會同市科委制定的《上海市財政科研項目專項經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于本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

    北大環境學科50周年大會:超5成博士投身科研

    3月18日,澎湃新聞從北京大學環境學科50周年大會上獲悉,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56%的博士畢業生投身科研攻關;海外校友回國數量持續增加,近五年有26名入選國家人才計劃。1972年,隨著歷史上第一......

    中科院導師帶學生做“有用的科學”發Nature,產假在家開組會

    “我經常跟他們開一個玩笑:自己產假休了大概兩三周,回到實驗室的第一感覺——覺得我的研究生跟我討論知識的那種狀態,也像孩子嗷嗷待哺的狀態。”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高級研究員、研究組組長竺淑佳......

    廣西印發《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印發《關于持續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科智字〔2023〕17號) 各有關單位:現將《關于持續開展......

    尤政代表:光電子信息領域國家實驗室應加快布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許多地區在推動本地優勢資源形成產業集聚方面積累了探索經驗,但從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撐新舊動能轉化的進程。”日前,在接受《中國科......

    RuediAebersold寫作能力加速科研進擊之路|ETC講壇第3期

    ETC講壇第3期由HUPO教育與培訓委員會(ETC)主辦的ETC講壇(ETCAuditorium)將在北京時間3月2日23時組織第三場研討會。在第三次網絡研討會上,RuediAebersold教授將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