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食物中毒報告呈上升趨勢,其中一項主要原因是食用亞硝酸鹽超標的鹵肉制品、涼拌菜等引起食物中毒。那么,亞硝酸鹽是什么?如何引起食物中毒的發生?有何相關標準和法規?消費者和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如何防范亞硝酸鹽導致的食物中毒?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3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解讀亞硝酸鹽。
一、亞硝酸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類含氮無機化合物,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于肉制品中
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含氮無機化合物。自然界中的氮循環以及人類的活動,構成了硝酸鹽的重要來源。在硝酸鹽的形成過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伴隨亞硝酸鹽的產生。常見的亞硝酸鹽主要有亞硝酸鈉和亞硝酸鉀,其外觀與食鹽類似,呈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狀,無臭,味微咸,易潮解和溶于水。
中國人最早發明使用亞硝酸鹽加工禽畜肉,用于延長肉的保質期。《宋史》科技卷中記載,亞硝酸鹽可用于臘肉防腐和發色,并于公元13世紀傳入歐洲。
二、我國及世界各國對亞硝酸鹽在食品中的使用限量及殘留量均有明確規定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規定亞硝酸鹽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為0-0.2mg/kg·bw。世界各國也均對亞硝酸鹽在食品中的使用限量做出規定。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亞硝酸鹽的使用和安全管理有著嚴格要求,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硝酸鹽是安全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亞硝酸鈉、亞硝酸鉀可作為護色劑、防腐劑在腌臘肉制品、醬鹵肉制品和熏、燒、烤肉等加工中使用,并規定了最大使用量和最大殘留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對生乳、包裝飲用水、腌漬蔬菜等產品中的亞硝酸鹽殘留量均做了相應的限量規定。原衛生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關于禁止餐飲服務單位采購、貯存、使用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的公告》(衛生部公告2012年第10號)禁止餐飲服務單位采購、貯存、使用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三、人體過量攝入亞硝酸鹽可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正常飲食情況下,人體中的亞硝酸鹽主要是食物和飲水中的硝酸鹽在口腔及胃中細菌的作用下轉化而來。研究表明,亞硝酸鹽可以通過一定途徑被還原為一氧化氮。攝入含有低水平亞硝酸鹽的食物可補充人體內的亞硝酸鹽。
但是,如果短時間內經口攝入(誤食或超量攝入)較大量的亞硝酸鹽,則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攜氧能力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稱為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當攝入量達到0.2-0.5g時可導致中毒,攝入量超過3g時可致人死亡。中毒的特征性表現為紫紺,癥狀體征有頭痛、頭暈、乏力、胸悶、氣短、心悸、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黏膜紫紺等。嚴重者意識朦朧、煩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四、常見的亞硝酸鹽致食物中毒的原因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2015年全國食物中毒事件情況的通報》(國衛辦應急發〔2016〕5號),2015年化學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致病因子為亞硝酸鹽、毒鼠強等。其中,亞硝酸鹽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9起,占該類事件總報告起數的39.1%。亞硝酸鹽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與性別、年齡無關,無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分布,中毒場所以集體食堂、餐飲單位居多。
常見的亞硝酸鹽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四類。一是由于亞硝酸鹽在外觀上與食鹽相似,誤將亞硝酸鹽當作食鹽使用或食用,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二是由于我國很多地區有家庭自制加工肉制品的習慣,如果食用含亞硝酸鹽過量的肉制品也會引起食物中毒。三是貯存過久、腐爛或煮熟后放置過久及剛腌漬不久的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有所增加,該情況下食用容易導致中毒。四是個別地區的井水含硝酸鹽較多(稱為“苦井水”),用這種水煮的飯如存放過久,硝酸鹽在細菌作用下可被還原成亞硝酸鹽而導致中毒。
因此,專家建議:一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使用亞硝酸鹽時,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并設置專門場所保管,嚴格標記和使用管理。在遵循相關標準的前提下,通過原料控制、生產規范等有效措施,來降低食品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二是餐飲服務單位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謹防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餐飲服務單位應嚴格執行禁止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的相關規定,特別要嚴格監控熟肉制品的制作過程和貯存環境條件,從根本上杜絕誤食的可能性。三是監管部門加強對亞硝酸鹽生產和使用的管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亞硝酸鹽的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嚴禁餐飲服務單位購買、貯存亞硝酸鹽,嚴禁使用工業用鹽,防止亞硝酸鹽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四是消費者應加強自我防護意識,防止誤食亞硝酸鹽引發的食物中毒。建議消費者購買正規渠道銷售的食鹽。要注意食用新鮮蔬菜,不食用存放過久或變質的蔬菜。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溫下存放過久,飯菜最好現做現吃。盡量不用“苦井水”煮飯,不得不用時,應避免長時間存放。此外,在食用加工肉制品、咸菜等食品時,可搭配富含維生素C、茶多酚等成分的食物,以降低可能含有的亞硝酸鹽的毒性。
亞硝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但過量攝入可致中毒,甚至轉化為致癌物。同時,亞硝酸鹽在生物體內也扮演著微妙角色,如調節血管功能、增強免疫抗菌能力,其研究不僅關乎食品安全,更觸及生命科學的......
7月31日,《海峽時報》稱,在字節跳動員工報告出現腹痛和嘔吐癥狀后,至少有30名新加坡民防部隊(SCDF)人員,兩輛消防車,一輛大規模凈化車和一輛救護車仍在現場。新加坡民防部隊(SCDF)表示,共有1......
近期,天氣高溫濕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涼皮、米線(米粉)、瀨粉等濕米粉以及長時間泡發的木耳、銀耳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發中毒。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受......
6月20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4年第18期)。其中,標稱陜西榆林沁園山泉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沁園山泉包裝飲用水(2024/04/15、18L/桶、沁園山泉和......
亞硝酸鹽中毒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問題,它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亞硝酸鈣等化學品。這些物質可以干擾人體和動物的紅細胞攜帶氧氣的能力,導致全身缺氧,皮膚和黏膜出現青紫色,嚴重時可能導致煩躁不安、精神萎靡、反......
2023年8月31日,據外媒消息,日本和歌山縣白浜町一家餐廳近日發生一起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據了解,在8月19日至20日期間,共有32人在吃完該餐廳的便當后出現肚子疼和腹瀉等不適癥狀。其中,和歌山縣一名......
近年來,一些地方曾發生因食用酸湯子、濕米粉(如河粉)、變質木耳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甚至造成死亡。經調查,均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引起。為幫助消費者了解和掌握有關食品安全知識,避免......
近年來,一些地方曾發生因食用酸湯子、濕米粉(如河粉)、變質木耳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甚至造成死亡。經調查,均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引起。為幫助消費者了解和掌握有關食品安全知識,避免......
最近,黑龍江酸湯子中毒事件讓人們熟悉了一種毒素——米酵菌酸。這起一家聚餐9人中毒死亡的悲劇,原因是食材在發酵過程中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了米酵菌酸——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毒素。隨后,國家衛健委發布了警示......
最近,黑龍江酸湯子中毒事件讓人們熟悉了一種毒素——米酵菌酸。這起一家聚餐9人中毒死亡的悲劇,原因是食材在發酵過程中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了米酵菌酸——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毒素。隨后,國家衛健委發布了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