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機潤滑油污染、紫砂煲重金屬超標、熒光爆米花桶、氧化鈣干燥劑爆炸……近年來,因食品接觸材料含有有害物質而引發的安全事件,屢屢敲擊著公眾敏感的神經。食品接觸材料被看作是食品安全的延伸,但其被重視程度遠不能與食品安全相提并論。
寧波余姚某電器企業出口到意大利的一批價值3.4萬多美元的三明治爐,因為彩盒包裝存在異味被客戶拒收,5000臺產品被全數退運回國內。原來,在彩盒進貨時,企業未發現存在異味,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進貨檢驗手段,也未對彩盒進行有害氣體檢測。由于彩盒在長期的運輸過程中受潮,導致彩盒內紙漿發酵,在密封性較好的集裝箱中存儲時間過長造成氨氣聚集。
對食品接觸材料安全的忽視往往給企業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重視這一問題。青島海德包裝有限公司是專門生產蔬菜類即食產品包裝袋的企業,每月生產2000萬條包裝袋,約70%銷往國外。其技術總監虞順立告訴記者,食品接觸產品的概念企業早就有了,“現在我們行業也實行QS認證,監管很嚴格。我們公司從2007年起,包裝袋的印刷油墨都是無苯的,即使溶于食品也對人體無害。”
食品接觸材料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鍋碗瓢盆,食品包裝袋、罐頭盒、餐具、廚具、榨汁機、烤面包機、咖啡機、電飯鍋,還有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機械、管道和運輸設備中接觸食品的零部件,都屬于食品接觸材料。這些制品使用的材料有塑料、橡膠、金屬、紙和紙板、玻璃、陶瓷、竹、木、紡織品等,還有涂料、黏結劑、印刷油墨等輔助材料。
由于與食品直接接觸,食品接觸材料的化學成分可能直接移至食品中或與食品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引起食品品質下降或食品安全問題。例如,果汁中的酸性物質可能會腐蝕金屬包裝,使鉛、鎘和汞等金屬離子進入果汁,累積在人體之中無法完全代謝,極易造成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又如塑料包裝中的苯、甲苯、塑化劑等物質遷移到食物中,將對人體產生慢性危害,增加人體患癌的風險。
食品接觸材料本身不是食品,但國內外都將食品接觸材料安全視為食品安全范疇內的問題,制定了各種法規和標準進行監管。
2016年11月18日,國家衛計委以及食藥監總局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2016)等5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依據已發布的法規,目前我國食品接觸材料相關法規分為4大類,其中包含基礎標準2項,產品標準10項,方法標準51項,生產規范標準1項。但各項標準規范發布日期不同,實施日期也各有差異。此系列標準的發布標志著中國食品接觸材料法規修訂工作基本完成,法規框架體系已經確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新標準體系從原料、添加劑、終產、生產過程、工藝、可追溯性、產品信息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如生產企業應建立產品追溯體系,保證產品在各階段的可追溯性;生產企業應提供充分的產品信息,包括標簽、說明書等標識內容和產品合格證明,以保證有足夠信息對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進行安全性評估。
此外,新標準中明確要求,產品應注明“食品接觸用”“食品包裝用”或類似用語,或加印、加貼調羹筷子標志有特殊使用要求的產品應注明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項、用途、使用環境、使用溫度等。對于相關標準明確規定的使用條件或超出使用條件將產生較高食品安全風險的產品,應以特殊或醒目的方式說明其使用條件,以便使用者能夠安全、正確地對產品進行處理、展示、貯存和使用。
資料鏈接
通常所說的“密胺”餐具或仿瓷餐具,其實按樹脂原料主要分為兩類。購買時,要注意制品底部的標識,標有“MF”的,表示是以密胺/甲醛樹脂為主要原料,作為餐具,例如在吃飯這樣不算太長的時間內接觸熱湯、熱飯菜還是安全實用的;如果標有“UF”,表示是以尿素/甲醛樹脂為主要原料,最好不要接觸熱的食品。但如果用作常溫下盛放水果和瓜子、花生之類干果的盤、碟,尿素/甲醛樹脂制品不失為價廉物美的用品。更要注意的是,無論是MF還是UF,都不要長時間高溫蒸煮或在微波爐中使用。如果制品使用不當或時間較長,表面出現裂紋、破損,最好棄用。
保鮮膜常用材料有PE、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這幾種材料中,聚乙烯可以說是最安全的,購買時首選標識為“PE”的制品,而且最好是無色的,因為PE樹脂本身是無色或帶點白色的,彩色制品意味著添加了著色劑,如果著色劑選用不當,可能是有害的。要盡量避免保鮮膜、塑料袋接觸到表面有油脂的食物,特別是不要接觸熱油脂,比如用保鮮膜包裹著雞鴨魚肉之類在微波爐中加熱,或者用塑料袋裝含有油的菜肴。正規的保鮮膜產品都有材料標識和使用溫度說明,可根據標識選購和使用。
盒、杯、瓶之類的塑料容器制品除密胺外,相對來說聚丙烯最安全,因此一般首選標有“PP”的產品,同樣最好是無色的。當然,并不是說彩色制品就一定不安全,很多彩色制品經檢測也是合格的。拿一團干凈的棉花或白色棉布,沾上酒精或食用油,在制品表面上用力來回擦拭,如果棉團沾染上彩色制品的顏色,說明著色劑遷移出來了,產品質量不合格;如果一直擦拭超過100下,棉團仍沒有染上顏色,說明著色劑遷移的可能性很小,消費者不用太擔心。
玻璃制品中,所謂“高檔次”的水晶玻璃,主要成分有氧化鉛,其鉛遷移量往往較高,為安全起見,餐廚具以普通玻璃制品為好,水晶玻璃制品適合裝飾或擺設用。竹、木和紙制品在生活中也很常見,雖然其基材屬于天然材料,但為了提高使用性能,往往會經過化學品處理,紙制品制造過程中也會使用多種添加劑,需要關注的是這些化學品,以及回收紙中殘留有害物質的遷移。從實驗室檢測結果看,大多數正規廠家的產品安全質量總體上還是好的。
質量期待
強化風險預測
廣東質監人士及相關專家認為,建立食品接觸材料現代監管模式,一方面要落實企業的首負責任,形成可追溯的責任鏈條,弱化行政監管,強化民事訴訟,激發消費者的監督力量;另一方面,要以風險分析為監管的基本模式,強化風險預測和管理。
媒體工作人士連先生認為,盡管國家已有不少相關制品衛生標準,但并不是所有上市的產品都經過嚴格的安全檢驗,特別是在很多鄉村城鎮,大量“三無”偽劣產品通過地攤、小雜貨鋪流入百姓家庭、小飯館,這方面可能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隱患。我們不要因貪便宜購買來路不明的“地攤貨”。在超市或商場購貨時,要注意查看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等信息是否完全,以及是否有產品材料標識、使用說明、合格證等,正規生產企業一般在這方面是比較規范的。
近年來,各地消協通過廣泛宣傳,積極普及一些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接觸材料安全知識,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明白,對食品接觸材料安全問題,既要重視,也需要科學地理性看待。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李女士說,有的材料在某些使用條件下是不安全的,但并不能籠統地說“某種材料不能用,不安全”。只要按使用說明使用,有的材料就是安全可靠的。希望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和消費者保護水平,使廣大消費者能夠“買得放心,用得放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有關研究機構: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征集2024年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質量發展咨政項目揭榜攻關單位的通知》(國衛辦食品函〔2024〕133號)......
近日,廣西桂林市推出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創新舉措,由市教育局、市場監管局、財政局聯合印發《桂林市校園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在廣西率先以獎勵機制激發公眾參與監督熱情,營造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氛圍。......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9日,國務院食安辦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管理新......
2025年4月10-11日,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濃,迎來了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CBIFS2025)。作為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
2025年4月10-11日,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濃,迎來了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CBIFS2025)。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會議的支持媒體,進行會議報道。本次論......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總結全國執法實踐,發布《第一批食品安全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以下簡稱《第一批指導性案例》)。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指導性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解決各地裁量標準不一、法律適用分歧、類案處理差異......
記者2日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自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據介紹,該規定是在已實施的《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基......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25),并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實施。新發布標準包括:食品標簽標準2項、特殊膳食......
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3月27日發布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這些標準主要聚焦民生關切和產業發展需求,標準之間相互銜接,協同管控食品安全風險。新發布標準包括:食品標簽標......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25—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通過堅持營養導向、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分類施策和堅持多方參與四大要求,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