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25 12:12 原文鏈接: 首個用AI之“眼”評估帕金森病的技術來了!

    7月23日,瑞金醫院帕金森病一站式專病中心2.0暨HEIMDALL人工智能評估技術在上海正式發布。

    據悉,為更好地服務帕金森病患者,2020年4月11日,全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中心在上海瑞金醫院啟動。隨著帕金森病綜合治療、多學科治療和全程管理的不斷發展,結合互聯網+醫療、線上線下一站式專病中心的2.0模式也應運而生。

    HEIMDALL人工智能評估技術是帕金森病一站式專病中心2.0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技術由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創新醫療技術及服務公司“臻絡科學”自主研發,并與瑞金醫院進行深度聯合臨床研究,是全球首個能夠完整實現帕金森病量表人工智能評分的技術。未來,這套技術能夠利用攝像頭和運動感知技術作“眼睛”,人工智能算法作“大腦”,協助專科醫生精準評估帕金森病患者病情。對帕金森病臨床管理模式的革新具有重大意義。

    瑞金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陳生弟介紹,帕金森病屬于終身性疾病,其治療是一個長期慢性過程,不僅要立足當前,更需要長期管理。結合互聯網+醫療、線上線下一站式專病中心的2.0模式,可以為帕金森患者提供高質量院內診療的同時,也實現足不出戶的個性化動態定制治療,更靈活便捷,有利于疾病全程管理理念的落地。

    瑞金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劉軍介紹,一站式中心為帕金森病人提供全方位、立體式的一站式管理服務。其中,HEIMDALL技術作為首次引入的利用AI代替醫生評估帕金森病癥狀的“黑科技”,將極大助力帕金森管理線上線下2.0新模式的發展。

    臻絡科學公司CEO任康介紹,此前國際通常采用“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MDS-UPDRS)”,評估帕金森患者各類運動癥狀的嚴重程度、用藥效果和疾病進展等。不過,采用該量表的一大問題在于需要通過醫生肉眼觀測33個不同的評估項,再進行基于經驗的主觀評分。而人眼的觀測能力有限,細微變化難以捕捉,不同專家對于同一癥狀嚴重程度判斷也有所不同,使得評估結果常常出現主觀性強、一致性差、波動明顯等問題。因此,近幾年全球范圍研究機構均嘗試通過可穿戴、機器視覺等技術代替人工以實現人工智能評分。然而,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其中最完整的研究僅可以覆蓋約40%的量表動作,而所有研究疊加的覆蓋率也不超過80%。

    臻絡科學的“HEIMDALL”系統則是目前全球首個且唯一能通過單一機器視覺技術實現MDS-UPDRS量表完整智能評分的技術體系,填補了國際上的一大技術空白。任康介紹,該技術主要基于攝像頭捕捉人體動作圖像,用核心算法進行三維重建及運動學解析,并進行具備臨床可解釋性的特征工程,最后由人工智能模型對不同動作進行自動評分。

    “跟傳統人工量表評分不同的是,HEIMDALL系統可以從單個動作的運動特征預測出關聯動作的評分,因此傳統的33個評分項被優化為18個評估動作。同時,用機器視覺代替人的眼睛,再通過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算法代替專家的經驗,大大提升了準確性、一致性和穩定性。”

    瑞金醫院神經內科教授譚玉燕告訴記者,“肌強直作為帕金森的四大主要癥狀之一,需要醫生用手去感受患者的頸部和四肢的僵硬程度,專家不同的主觀感覺和經驗差異難以保證評估結果的一致性和準確率,利用HEIMDALL技術則通過其他相關動作間接評估肌強直嚴重程度,這在全球尚無先例。”

    任康介紹,目前,團隊聯合瑞金醫院已經對超過150例患者進行了HEIMDALL技術的臨床試驗,準確率超過90%。包括HEIMDALL技術在內,公司也已構建了帕金森病全時空醫療體系,其軟件及硬件產品已賦能90%以上中國最頂尖的帕金森病中心,并與40%的全球原研藥企展開了合作。

    劉軍表示,HEIMDALL技術除覆蓋院內場景以外,也可以結合智能手機幫助患者在家進行定期的癥狀評估。這一技術將臨床醫生從定期評估中徹底解放出來,可以完全專注于評估后的診斷或治療工作,這對緩解國內臨床資源緊張、提升帕金森病綜合管理效率意義重大。


    相關文章

    準確率達79%血液蛋白或有助預測帕金森病

    科學家研究認為,血液中的蛋白質或有助于預測帕金森病,且可以在相關癥狀出現前提前7年預測該病。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癥狀表現為行動遲緩、僵硬和靜止性顫抖。在出現......

    新技術可提前7年預測帕金森病

    根據《自然-通訊》6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血液中的蛋白質或許有助于在運動癥狀出現的7年前預測帕金森病的發生。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癥狀表現為行動遲緩、僵硬和靜止性顫抖。病人在出現運動癥狀前會......

    AI將帕金森病藥物設計提速十倍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能(AI)技術大幅加快了帕金森病治療方法的開發。他們設計并使用了一種基于AI的策略,來識別阻止α-突觸核蛋白(帕金森病的特征蛋白)聚集的小分子。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自然......

    單克隆抗體能減緩快速發展型帕金森病

    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醫學》16日發表一項對大規模II期臨床試驗數據的探索性分析顯示,單克隆抗體prasinezumab能減少快速發展型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退化跡象。......

    復旦團隊新發現:嚴重社交孤立者患帕金森病風險提高19%

    ·相較于低社會孤立組,嚴重社會孤立組未來患帕金森病的風險提高19%。高危人群中,嚴重社交孤立者未來患帕金森的風險升高28%。社交孤立可能增加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風險?當地......

    藥物+手術可化解帕金森病的定身術

    “開了!”隨著一句響亮的發聲,坐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以下簡稱南方醫院)神經外科遠程程控室椅子上形同雕塑的劉先生(化名)突然興奮地站了起來,他激動地說身體像解封了一樣,并不停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這是......

    Brain:新的研究挑戰了對帕金森病的傳統認識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見的進行性癡呆類型。美國有近100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全球估計有1000萬人患有這種疾病。美國每年新診斷出近9萬例帕......

    LancetNeurol:新研究提出一種新的帕金森病分類模型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Lang博士及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生物學的全新模式來對帕金森病進行分類,這種模式被稱為SynNeurGe。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加拿大克雷姆比爾大腦研究所神經學家兼高級科學家Anthon......

    Science:解析出兩種帕金森病相關蛋白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蛋白LRRK2和Rab29是兩種與晚發性帕金森病有關的蛋白。LRRK2是一種蛋白激酶,它能在一種叫做磷酸化的過程中修飾其它蛋白。Rab29是RabGTP酶家族的成員,它能調節細胞轉運,并能調節LRRK......

    納米塑料或導致帕金森病病變

    納米塑料與大腦中天然存在的一種特定蛋白質相互作用,會產生與帕金森病和某些類型癡呆癥相關的變化。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稱,環境因素對人類生物學的影響推動了這一新領域的研究。首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