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柏平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講師常富杰、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羅瓊團隊合作,首次揭示染色質物理特性中的DNA壓縮密度是驅動染色質拓撲關聯結構域形成的關鍵因素,為理解基因組三維結構形成機理提供了全新視角。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DNA壓縮密度——染色質3D結構”預測模型的示意圖。研究團隊供圖
基因組三維結構為基因表達提供了物理平臺,其動態調整確保了細胞在不同發育階段和功能狀態下能夠精準執行生物學任務。研究發現,在真核細胞的間期細胞核中,基因組三維結構的單元是拓撲關聯結構域。拓撲關聯結構域一般覆蓋千到百萬堿基的染色質區域,其內部具有較強的相互作用,而邊界區域則常富集有cohesin和CTCF等蛋白。
拓撲關聯結構域邊界具有絕緣作用,能夠阻隔不同拓撲關聯結構域之間的相互作用,即能有效阻斷異常的增強子-啟動子接觸,從而維持正常的基因表達調控。因此,拓撲關聯結構域形成機制一直是生命科學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
當前,學界普遍認為由cohesin介導的環擠壓過程是拓撲關聯結構域形成的主要機制。眾多發表在頂級期刊如Nature、Science和Cell等的研究都致力于觀察環擠壓模型描述的生物化學過程。遺憾的是,該過程尚未在體內直接觀察到。這導致環擠壓模型的關鍵參數(如cohesin的擠壓速度和停留時間)需要人為設定,并在不同細胞類型中不同,這使得預測基因組三維結構動態變化的問題具有挑戰性。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劉柏平團隊成員、華南農業大學博士后孟露明等人提出了“染色質的物理壓縮狀態主導了拓撲關聯結構域邊界的形成”這一新觀點。為了驗證這一假設,他們開發了使用ATAC-seq和DNase-seq等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參數化DNA壓縮密度的新算法,自編了能在全基因尺度上模擬染色質折疊的分子動力學軟件,得到了首個“DNA壓縮密度——三維結構”預測模型。
該模型特點為:首先無需預設參數,僅利用實驗可測的染色質可及性數據量化DNA壓縮密度;其次高預測精度,成功重構人類基因組中60%以上的拓撲關聯結構域邊界;最后動態追蹤能力,首次預測了T細胞早期分化中關鍵拓撲關聯結構域邊界的實時變化。
該項工作建立了染色質物理特性與染色質三維結構之間的聯系,為理解染色質三維結構形成機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同時,也為利用染色質可及性數據預測全基因組拓撲關聯結構域結構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和方法,有望突破現有研究中關于預測染色質三維結構動態變化的技術瓶頸。
該模型將可能成為解析染色質三維結構與基因調控之間內在聯系,以及探索細胞分化和病理狀態下基因組三維結構變化的重要工具,為生命科學和醫學健康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更加精準的理論和方法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418456122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柏平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講師常富杰、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羅瓊團隊合作,首次揭示染色質物理特性中的DNA壓縮密度是驅動染色質拓撲關聯結構域形成的關鍵因素,為理解基因組三維結構形成機理提供了全......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柏平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講師常富杰、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羅瓊團隊合作,首次揭示染色質物理特性中的DNA壓縮密度是驅動染色質拓撲關聯結構域形成的關鍵因素,為理解基因組三維結構形成機理提供了全......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基因表達和生物性狀的可繼承變化。細胞命運決定包括細胞身份的維持和轉換,這就涉及到表觀遺傳信息的繼承性和可塑性,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點前沿方向。生命的"......
4月30日,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明濤教授課題組對釀酒酵母中的未折疊蛋白響應元件(UPRE)進行了改造,并應用于基因表達的動態調控。該成果以“TailoredUPRE2variantsfor......
科技日報北京4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物學家領導的跨學科小組最近發表了一項史無前例的研究:調查了18種靈長類動物的基因表達與大腦進化之間的聯系。研究成果發表在《......
1月16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小龍、王恩多團隊在《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Multifacetedrolesoft6Abiogene......
DNA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表觀遺傳標記之一,在真核細胞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DNA甲基化檢測技術的進步,研究發現DNA甲基化具有完全甲基化和半甲基化兩種狀態,以及可以穩定遺傳的半甲基化修飾。關......
細胞分裂素(cytokinin)是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扮演著多種角色,包括維持分生組織、促進維管組織分化、調控葉片衰老和促進再生等。以往研究表明,細胞分裂素的信號傳遞類似于細菌的雙組......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垃圾DNA(junkDNA)”實際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基因組中的蛋白編碼基因提供了構建蛋白的藍圖,但是基因組中的一些非編碼部分,包括以前被認為是“垃圾DNA”的基因......
12日,同時發表在《科學》《科學進展》和《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21項研究,公布并詳細解釋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腦細胞圖譜。這些研究對3000多種人類腦細胞類型進行了特征分析,闡明了某些人類腦細胞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