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骨骼中的骨質也會慢慢流失,進而導致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是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一種常見病,以老年人尤其女性居多。
骨質疏松如不及時發現并治療,可能會導致骨折、癱瘓,甚至死亡。骨質疏松所導致的腰背痛、骨折已成為老年人的嚴重威脅。
骨質疏松癥重在預防,一旦出現骨質疏松癥,在注重鍛煉、加強營養調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還應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以減少骨質流失,防止癥狀惡化。
補鈣過量危害大
增加鈣的攝入量,可使負鈣平衡轉為正鈣平衡,有利于骨重建,且正鈣平衡骨量增加,可減少骨折的發生。
老年人每日膳食中鈣供給量至少應達到800毫克,但老年人腸道吸收功能一般比較差,飲食攝入量大多不足,因而最好額外補充鈣質,且年齡越大,補充的鈣質應越多,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日補充鈣應在1500~2500毫克。
對于女性而言,補鈣顯得尤為重要,從生長發育停止到35歲這個階段,一般每天應攝入鈣800~1000毫克。絕經期前后的女性每日鈣攝入量不能低于1000毫克,如果不服用雌激素,每日鈣攝入量應增加到1500毫克,要保證足夠的鈣量,單靠飲食攝入顯然是不行的,還得額外補充。
但過量補鈣,對身體有害無益,如每日超過2000~2500毫克鈣,有可能導致腎功能損害,還會發生不良反應。
高鈣血癥的早期表現有嚴重便秘,進行性口干、持續頭痛、食欲減退、煩躁、精神抑郁、口中金屬味、疲軟等。后期表現有倦睡、意識模糊、高血壓、心律失常、惡心嘔吐、尿量增多等。由此可見,任何藥物都要一分為二,不能掉以輕心。
男女用藥大不同
女性絕經后早期(60歲前),子宮、乳房沒有病變,可通過補充雌激素來增強骨密度;如果已絕經多年,沒有更年期癥狀,可補充雌激素受體調節劑。
在子宮、乳房及骨骼中都有雌激素的受體,雌激素調節劑只在骨骼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表現出類雌激素的活性。
而在乳腺和子宮上則為抗雌激素的活性,抑制骨吸收,因此不刺激乳房和子宮,可長期服用。但有靜脈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傾向者,如果長期臥床和久坐,其間禁用。
男性可用雙磷酸鹽來治療,有靜脈使用的,也有口服片劑,長期堅持使用可增加骨密度,預防骨折。當然,這類藥物女性患者也可選用。
骨質疏松嚴重時,會出現腰背酸痛、四肢酸軟、駝背、抽筋、骨折等身體不適的情況。若是骨質疏松伴有疼痛的患者,可以用降鈣素,它除了能抑制破骨細胞,減緩骨質流失,還有中樞鎮痛作用,能幫助緩解疼痛。
但由于降鈣素有“逃逸”現象,即使用一段時間后效果會變弱,所以疼痛不適癥狀消失后即可停用,通常連續使用時間不超過兩個月。
雙膦酸鹽小心服
雙膦酸鹽有助于抑制骨質流失,提高骨密度,是防治骨質疏松癥的常用藥物。但人體在吸收藥物時有局限性,一些因素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如果不注意服藥方法會使療效下降。
雙膦酸鹽類藥物可以和食物中的高價陽離子螯合,影響其吸收。食物可使其生物利用度減少40%,而咖啡、橙汁可使其吸收率下降60%。
因此雙膦酸鹽類藥物要空腹時服用,服藥后不能喝咖啡、果汁。如果每天只服藥一次,最好在清晨飯前半小時服用。
但雙膦酸鹽類藥物對食道、胃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會損傷食道黏膜,引發潰瘍,形成瘢痕,甚至引起食道狹窄,因此服用時要盡量減少藥物在食道滯留的時間。要用大量的溫水送服,最好不少于200毫升,而且要站著服藥,服藥后30分鐘內也不能平臥,適當走動為好。
另外,研究顯示,服雙磷酸鹽4年以上,可能增加骨折風險。因此,長期服藥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
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松除了服藥以外,還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合理營養、足量運動。 飲食方面,檢查一下自己的食譜中是否有牛奶、奶酪、蝦皮等高鈣食物,可適量添加。
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能有效預防骨質疏松。大量研究表明,運動能促進性激素分泌、調節全身代謝狀態,明顯改善肌肉神經功能、促進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謝和重建、增強骨強度和肌肉強度,從而減少骨量丟失,達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目的。
在這里提醒大家,骨質疏松是慢性病,治療需長期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小貼士
骨質疏松用藥常用組合
1.鈣劑+維生素D:是老年性骨質疏松治療的基本選擇,藥品價格便宜,易于長期服用。
2.鈣劑+維生素D+雙膦酸鹽,或鈣劑+維生素D+降鈣素:是骨質疏松治療的最常用手段,3種藥物聯合,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并避免彼此不足。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的患者可選擇這種組合。
3.雌激素+“1”:即雌激素+維生素D、雌激素+雙膦酸鹽或雌激素+降鈣素,適用于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研究證明,在雌激素治療的同時聯合應用維生素D、雙膦酸鹽或降鈣素,可獲得比單純應用雌激素治療更好的臨床療效,且雌激素有效劑量減小,不良反應發生率下降。
在制藥工藝中,80%的藥物活性組分是以晶型形式存在,而40%的工業醫藥結晶過程就采用了冷卻結晶,這種種的結晶方法不但成為了制藥工業中純化與分離的重要手段,加上結晶過程決定了晶體的純度和性質,并與藥物的......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科研人員發現,螞蟻的血腦屏障在控制其行為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血腦屏障可以調節螞蟻大腦中的激素水平,從而影響他們在蟻群中的行為。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雜志上。研究......
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詳細情況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復旦大學采購項目名稱:超高......
成為母親在生理和心理層面上都是一個變革性的事件。懷孕時,荷爾蒙充斥身體,引起生理和行為變化。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對小鼠的研究表明,雌二醇和孕酮這兩種妊娠荷爾蒙通過附著在大腦中的受體上,重塑了大腦......
“我國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高達8.1%,按人口為14億進行估算,我國骨關節炎患者約有1.1億人,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據。但我國居民對骨質疏松癥的認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檢測率亟待提高。”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主任......
從脈管系統到腫瘤的有效納米治療運輸對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癥治療至關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江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DavidTaiLeong共同通訊在NatureNanotech......
據《科學》報道,一個美國制藥組織發布了一項提案,可能有助于結束數十年來美國東海岸的捕鱟放血行為,這種行為旨在獲取一種用于藥物安全性測試的蛋白。日前,一個幫助制定行業檢測標準的非政府組織——美國藥典(U......
藥物納米技術是一種利用納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納米之間)的材料和技術來設計、制備和傳遞藥物的方法。納米技術在藥物研發和制造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增多,因為它可以顯著改善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
藥物的制劑是指將活性藥物成分以及輔助成分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混合,制成具有一定藥效和適合給藥途徑的藥物制備形式。不同的給藥途徑和藥物特性需要不同的制劑形式,以確保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
藥物的發酵技術是一種利用微生物(通常是細菌、真菌或酵母等)來生產藥物的方法。這種技術利用了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能力,將合成過程放在微生物的代謝途徑中,從而生產出目標藥物。藥物的發酵技術在藥物工業中是一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