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4-16 11:49 原文鏈接: 高建國:地震前兆信息可靠性不足兩成

    學者們正保持觀察華北地區動態;仍有必要借鑒群測群防歷史經驗

      4月15日中午,就社會上有些人正在傳播的“中國地震局傳出消息,包頭市將在今天傍晚5點發生7級地震”的說法,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明確向《科學時報》記者表示:“這不可能!首先,中國地震局無權發布地震預報消息,在中國,地震預報消息只有政府部門能夠發布;其次,中國地震預報水平達不到如此精確的程度。”

     

      玉樹與汶川的關聯

      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人們關注的一個重點在于,這次地震與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否有關。

      高建國說:“汶川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玉樹地震發生在鮮水河的西分支斷裂帶甘孜—玉樹斷裂帶。這兩次地震不在一個斷裂帶上,似乎沒有關聯。但如果把視野擴大到青藏高原的隆起,它們在一個更大的1000多公里長的斷裂帶上,整體上在一個區域。2008年新疆發生7.2級地震時,北川發生了滑坡;2008年新疆另一次地震發生時,汶川發生了3次滑坡。”

      據悉,汶川地震后,國內地震學界對中國地震發展趨勢給予了以汶川為基點的3種判斷。第一,地震向南擴展,即汶川地震不久后的攀枝花6.1級地震和楚雄6級地震;第二,地震向西發展,即本次的玉樹地震;第三,地震向北擴展,即近期華北地區發生的一些4級地震,學者們依舊保持觀察這一地區的動態。

     

      地震監測仍需借鑒經驗

      高建國介紹,遼寧海城有一次發生4.8級地震,地震前,海城市有關部門組織群眾進行了疏散。在地震發生后1分鐘時刻,有與地震觀測臺站保持聯絡的群眾向政府發出“2”的信息。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消息,報告了地震發生的程度——“2”表示是有感地震,但情況不嚴重。海城將地震發生災情分為5個等級,“5”表示最為嚴重。在海城,當地地震部門通過行政方法,設立了110個地震信息聯絡點。雖然地震監測臺站只有一個,但實際上十幾公里范圍即有采點信號,彌補了臺站監測的不足。他們之間每個月通報一次信息。

      高建國認為,在目前技術水平還達不到期望的預報精度時,仍有必要借鑒“群測群防”的歷史經驗,海城預報成功的經驗目前不能丟。因為30多年來,事實已經證明,地震預報只依靠專家行不通。只有政府、專家和群眾都參與信息的收集,才能降低地震預報的風險。專家的作用在于分析來自各方面的信息,給出判斷。

     

      地震前兆需要收集清理

      關于地震各種前兆的可靠性,高建國說:“中國地震學家曾經對地震前兆進行過梳理分析,結論是絕大部分收集到的前兆信息僅有20%以下的可靠性。與前兆表現出最好對應關系的是地下水、地電(HRI波)。在動物異常方面,北京工業大學的試驗數據顯示,虎皮鸚鵡對地震的敏感程度較高。一般情況下,虎皮鸚鵡每天跳動1000余次,但1000公里以外的地區發生地震時,其跳動超過2500次/天。但這種情況出現在地面,如果將它放置在桌子上,就不靈了。豬、馬、雞等動物,對地震的感應區并不一樣,豬對次聲比較敏感。”

      此外,一些新的手段,如氣象云圖,對地震也會表現異常。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一位教授在1991年后,利用衛星熱紅外圖預測地震,已預報100多次地震,被認為是一種新的地震預報手段。

      高建國介紹,唐山地震后,專家收集到2000多個異常信息;汶川地震后,收集到550多個異常信息。但這些信息都來自震后,而非震前。地震前兆分析的復雜性或其難度,在于地震異常信息也會發生變化,異常多的地方不一定是震中地區。中國地震局曾介紹,只有20余次地震預報準確,而高建國統計發現,中國有77次準確預報,包括中短期和短臨預報,其中有30次成功預報了6級以上地震。他對地震預報很有信心,但認為只是需要更好地開展群測群防工作,專家則需要更多的綜合分析和判斷。

      “玉樹7.1級地震前,即4月14日凌晨4點58分發生了4級地震,如果當時有人被震醒,并意識到這是前兆,這次地震災害肯定會減小。因為這次是典型、完整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而這次前震到來時,人們基本都在睡夢中,沒有產生警覺。”他說。

    相關文章

    這場坍塌讓全球“震顫”了9天

    2023年9月16日,格陵蘭島Dickson峽灣一處高約1200米的山體坍塌,世界各地的地震學家記錄到了奇怪的地震信號。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對信號的產生進行分析后指出,這次坍塌引發了巨大的海......

    國際最新研究稱地震或助力石英形成金塊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些金礦如何形成。該論文介紹,石英是......

    國際最新研究稱地震或助力石英形成金塊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地質學論文認為,地震可能導致石英中形成電場,從而導致金塊沉積。這項基于實驗室實驗的研究發現,或有助于理解某......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我國將與中亞國家探索建立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中國博士生深入災區取得重要成果,收獲跨國良緣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臺灣地震引發局地海嘯災害過程基本結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

    臺灣花蓮地震已致4死97傷

    據報道,根據臺消防署統計,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目前已造成全臺4死97傷。一名司機在大清水斷崖遇落石被砸身亡;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得卡倫步道為當地知名景點,3日上午游客較多,目前已知有3人遇難。......

    專家:臺灣花蓮縣海域7.3級地震為逆沖型破裂

    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臺灣花蓮縣海域4月3日早晨發生7.3級地震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研究分析認為,這次地震發生在臺灣花東縱谷斷裂北段上,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

    臺灣地震致30.8萬戶居民停電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3日0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04月03日08時1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10度,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