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野、傅鋼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姜政等,創制出高達5500小時以上壽命的超高穩定性In/Rh@S-1催化劑,在近熱力學平衡收率條件下,高選擇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烴直接脫氫制取對應烯烴。3月1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低碳烯烴是合成纖維、橡膠、塑料等諸多大宗化工產品的基礎原料,全球年需求量超過3億噸。烷烴直接脫氫是工業制烯烴的重要途徑,目前商業技術主要掌握在歐美企業。由于反應須在苛刻的高溫條件下進行,商業化烷烴脫氫催化劑仍面臨易燒結、易積碳、催化劑需頻繁再生,以及由此帶來的高能耗、高排放等問題。
如何構筑在高溫苛刻反應條件下穩定,且兼具高活性和高選擇性的金屬催化劑,是催化領域公認的重大挑戰。雖然近年國內外學者在提升丙烷脫氫催化劑的穩定性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但因高溫下金屬元素的遷移導致性能劣化,難以在近工業條件下實現500小時以上的連續穩定運行。我校王野團隊另辟蹊徑,提出“原位動態構建活性位”的概念。利用In的親氧性和動態遷移的特性,設計反應條件下活性位動態形成且高度穩定的In/Rh@S-1催化劑。在該催化劑中,單原子Rh位于S-1(Silicalite-1)分子篩孔內,而通過與分子篩硅羥基作用自發遷移至孔道中的In物種以In-Rh鍵穩定Rh單原子,形成分子篩限域RhInx活性中心,該活性中心又通過In-O鍵錨定在分子篩骨架上。該方法為超穩、高效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和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工作的重要突破在于,新型In/Rh@S-1催化劑可有效規避積碳生成,無需像商用烷烴脫氫工藝須額外添加氫氣以抑制積碳,也無需通過空氣燒焦頻繁再生,使過程更簡便且更加綠色。以純丙烷為反應原料,該催化劑在550 oC的近工業反應條件下長達5500小時的連續測試中活性和選擇性均保持穩定。在600 oC高丙烷轉化率(>60%)下,In/Rh@S-1催化劑可連續穩定運行1200小時以上。此外,單原子Rh表現出非常優異的C-H鍵活化性能,基于單位貴金屬質量的丙烯生成速率比當前報道的Pt基催化劑高1~2個數量級。該工作開辟了Pt基和Cr基以外的無需頻繁再生的烷烴脫氫新催化劑體系,有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工清潔生產技術,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傅強團隊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開放的TiO2等氧化物載體表面能夠提供限域環境,并且驅動In2O3顆粒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氣氛中自發......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葉茂、劉中民院士團隊在催化劑顆粒溫度測量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開發出單個工業分子篩催化劑顆粒內溫度分布三維時空分辨測量方法,揭示了強放熱的甲醇制烯烴反應過程中催化......
廈門大學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野、傅鋼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姜政等,創制出高達5500小時以上壽命的超高穩定性In/Rh@S-1催化劑,在近熱力學平衡收率條件下,高選擇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碳基資源電催化轉化研究組研究員汪國雄和高敦峰團隊,與大連工業大學教授安慶大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
記者2月24日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劉小浩教授團隊采用光誘導—鄰近沉積方法,通過精確控制雙原子位點的距離,產生優異的協同催化效應,實現二氧化碳加氫近100%選擇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氧化鋁(Al2O3)因其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等特點,常被作為催化劑廣泛應用于有機合成、石油化工等領域。 當氧化鋁作用在脫硫或氫化反應時,催化劑上的活性相通常由鎳金屬納米......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王振波教授團隊在雙功能氧電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設計鈷-氮-鉻跨界面電子橋打破制約活性-穩定性轉換以實現超穩定的雙功能氧電催化劑》為題發表在《德國應......
高效全分解水制氫示意圖。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供圖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章福祥團隊在寬光譜捕光催化劑全分解水制氫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他們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可顯著促進Ir/BiVO4......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研究員王曉東、研究員林堅團隊與福州大學林森教授等合作,在雙原子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協同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其開發的新型雙原子催化劑表現出優于單原子催化劑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濤,與研究員王曉東、林堅團隊,聯合福州大學教授林森等,在雙原子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協同機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該研究開發的新型雙原子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