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08 14:24 原文鏈接: 魏則西走了兩年,免疫療法得了諾獎專家有話說

      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揭曉。今年該獎項頒給了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免疫調節的癌癥療法,兩人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詹姆斯·艾利森,美國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他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后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2014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技醫藥獎、霍維茨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哈維獎、2015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本庶佑,日本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他因PD-1、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曾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京都獎以及華倫?阿波特獎等重要榮譽。

      有意思的是,2016年兩人曾共同獲得過復旦大學的“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對腫瘤負性免疫調節的抑制治療方法”。

      國內權威專家對該成果的詳細解讀

      Q:請評價一下兩位獲獎者及其獲獎原因?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于軍:

      一直以來,這兩個重要的檢查點基因功能的發現和應用會得獎,大家其實期待已久。

      研究發現這兩個免疫抑制基因和背后的科學原理,可以作為藥物來治療癌癥。

      盡管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這種方法可以應用于治療所有的癌癥,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并且目前臨床應用發現此方法已經延長了很多患者的壽命。

      為什么會給這兩位科學家呢?

      因為諾獎只頒給最早發現者,其他人雖也有很多貢獻,但不是最早的發現人。

      復旦大學藥學院研究員朱棣:

      我比較熟悉艾利森,他是非常資深的腫瘤免疫專家,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做T細胞免疫方面的研究。

      上世紀90年代他發現了CTLA-4在T細胞的抑制效應,從此他在這個領域持續耕耘了30多年,至今仍然在積極地研究這個分子。

      其實這個分子最初發現時還不被人重視。但隨著它的治療性抗體表現出明確、穩定的療效,人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開創新的成就。

      本庶佑是第一個發現PD-1的人,我認為他獲獎也是當之無愧的。

      不過PD-1領域的重要研究者很多。但是本庶佑和艾利森一樣,都是各自領域的第一個發現者,也都數十年如一日地在耕耘這個領域。

      Q:CTLA-4和PD-1到底是干啥的?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

      T細胞上有兩類已知免疫檢查點,PD-1抑制T細胞擴增,CTLA-4削弱其殺傷力并縮短其壽命。本庶佑主要研究前者,艾利森的研究針對后者。

      以后者為例,CTLA-4能夠抑制T細胞的活化,而腫瘤細胞能夠將CTLA-4鎖定,使T細胞失去攻擊性,為腫瘤細胞有恃無恐地瘋長提供環境。

      艾利森猜想,如果能將CTLA-4與相應的分子通路阻斷,是否就能讓T細胞對癌癥發起攻擊?

      他們研究開發了一種可以將CTLA-4活性屏蔽的抗體,并將該抗體用于一系列實驗中,包括動物實驗。

      實驗發現,腫瘤細胞受到抑制,實驗結果證明了猜想的科學性。

      此項研究發現就像為之前影響腫瘤治療的一把鎖,找到了一把能夠開啟它的鑰匙。

      朱棣:

      我們的免疫系統天然具有攻擊癌癥細胞的能力,但是我們的人體系統非常巧妙,同樣進化出來一套能夠抑制免疫系統的系統,防止免疫系統過度激活,這個里面就包括CTLA-4和PD-1。

      如果這個系統沒有被很好的抑制,我們就有可能患上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但如果這個抑制過強,就可能就會無法識別出腫瘤細胞,那么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Q:癌癥免疫療法經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教授吳向華:

      癌癥免疫治療是利用人體的免疫系統,通過增強或恢復抗腫瘤免疫力來殺傷和控制腫瘤的一種新的治療模式。

      1891年美國醫生William Coley用鏈球菌來治療晚期癌癥的研究引領癌癥治療進入了免疫治療的啟蒙時期,科學家們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不懈探索,在癌癥免疫治療領域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進展。

      從1985年生物治療概念的提出,直到2010年第一個治療性疫苗的問世,以及2011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繼被FDA批準治療惡性黑色素瘤、肺癌、腎癌、膀胱癌等多種惡性腫瘤,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飛速發展。

      季加孚:

      該研究起源于上世紀末,在研究界屬于“新鮮”的研究。

      近幾年,免疫療法治療腫瘤登上世界舞臺,這是腫瘤治療的進步。這兩位科學家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具有原創性研究和進展,這些研究發現對后續的用于腫瘤治療的免疫療法具有啟迪和推動作用。

      Q:目前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有何進展?主要的研究熱點是什么?

      吳向華:

      近幾年來,在國際免疫細胞治療領域,基因工程修飾的免疫細胞治療血液系統腫瘤的臨床試驗結果令人鼓舞。

      另外,基于新抗原的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在初步的臨床試驗中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效果,進一步推動了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進程。

      腫瘤免疫治療將發展成為除手術、放療、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外又一新的有廣闊前景的治療手段。

      當前,腫瘤的免疫療法主要集中在五個領域,細胞因子等生物反應調節劑療法、抗體及抗體藕連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基因工程修飾的細胞免疫療法,以及腫瘤治療性疫苗。

      免疫檢查點CTL-A4及PD-1的發現及其相應的抗體藥物在腫瘤免疫療治療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運用非常廣泛。

      朱棣:

      還有一個新興的領域是免疫聯用。

      雖然免疫療法有很好的效果,但在癌癥的綜合的響應效率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只有大約百分之二十的癌癥病人能夠對這種療法出現響應。

      所謂免疫聯用,就是通過改善T細胞的生存,改善T細胞的侵潤等,以此來提高免疫的療效。這是未來的免疫治療發展趨勢。

      魏則西在罹患重疾之后,正是因為在百度上搜索了“生物免疫療法”,誤入“莆田系醫院”而延誤病情,不幸去世。

      朱棣研究員說:“魏則西治療的失敗,第一,其采用的DC-CIK療法并未獲得藥監局的上市批準,第二,該療法在美國臨床實驗目前全部失敗,至今沒有獲得上市許可;第三,還有其它原因。我并不覺得該療法是免疫療法的主流,也不能說明這是腫瘤免疫療法導致的問題。該事件不能代表腫瘤免疫療法的發展方向。”

      害死魏則西的不是科學,而是那些打著科學旗號坑蒙拐騙、草菅人命的騙子。

      這次諾獎出來,會不會再有人標榜著所謂的“諾獎技術”去害人呢?


    相關文章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受聘深圳大學講席教授

    6月25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正式受聘成為深圳大學講席教授。巴里·馬歇爾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西澳大利亞澳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曾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等。他曾......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受聘深圳大學講席教授

    6月25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正式受聘成為深圳大學講席教授。巴里·馬歇爾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西澳大利亞澳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曾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等。他曾......

    《自然》(20240523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編譯|未玖Nature, 23May2024,VOL629,ISSUE8013《自然》2024年5月23日,第629卷,8013期天文學AstronomyThesolardynamobegi......

    NatureMedicine:淋巴結靶向的癌癥疫苗,延緩胰腺癌和結直腸癌復發

    近年來,癌癥免疫療法蓬勃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許多新型免疫療法被不斷開發完善,例如CAR-T療法、癌癥疫苗,為廣大癌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在眾多癌癥類型中,結直腸癌和胰腺癌分別是癌癥死......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爆款”藥品將一去不復返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阿龍·切哈諾沃25日在北京表示,下一代藥物日趨個體化,“爆款”藥品將一去不復返。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超聲介導腫瘤治療新策略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

    《自然》(20240404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Nature,4April2024,Volume628Issue8006《自然》2024年4月4日,第628卷,8006期拉德克里夫波在振蕩▲作者:RalfKonietzka,AlyssaA.Good......

    剛剛!諾獎得主涉嫌造假又被撤稿還有52篇論文P圖造假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G.KaelinJr、SirPeterJ.Ratcliffe和GreggL.Semenza,以表彰他們“對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近期,Gr......

    NatCommun:低劑量放療和免疫療法的組合使用可讓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治療兩年后的無進展生存率更高

    這項新研究表明,“增加低劑量放療反而可以增加患者的選擇,尤其是那些不能耐受化療的患者。”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美國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占肺癌診斷總數的8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爾康奈爾醫......

    廣東工業大學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共建聯合實驗室

    近日,廣東工業大學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應校長邱學青的邀請,諾沃肖洛夫教授出席了第一屆智能材料與綠色電化學國際大會暨廣東工業大學可持續創新技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