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岡地區首例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順利完成,標志著黃岡市中心醫院率先引領黃岡地區進入起搏器植入“無線時代”,該技術將為大別山地區“慢心率”患者帶來福音。
患者67歲的龍某因頭暈乏力、胸悶氣短等不適癥狀,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心血管內科就醫。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明確診斷為持續性房顫,陣發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為了將手術創傷及并發癥降到最低,經過詳細討論分析和充分溝通后,該醫療中心心血管團隊決定為龍某實施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心臟起搏器通常由起搏器和電極導線這兩個主要部件組成。起搏器相當于發電機,起搏電極導線相當于傳導束支連接到心臟上。它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向心臟發出微小的電脈沖,刺激心臟跳動。
因此,心臟起搏器相當于給心臟加了一個備用的發電機。心臟一旦出故障了,起搏器就會立刻刺激心臟繼續跳動。
與傳統起搏器相比,無線起搏器具有體積更小、并發癥更少、續航更強大、術后患者生活質量更高的優勢。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該院心血管內科團隊通過股靜脈穿刺,憑借熟練的技術,將無導線起搏器順利通過導管植入到患者心腔內部。
患者在植入全過程中保持清醒狀態,無需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目前,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對于這種病例,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是目前國際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法。”黃岡市中心醫院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3病區主任陳少澤介紹,“傳統起搏器需要切開胸前皮膚做皮下囊袋,并植入50厘米左右長度的電極,相較而言,無線起搏器具備更多優勢,是目前心臟起搏領域先進的治療方式。”
近日,黃岡地區首例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順利完成,標志著黃岡市中心醫院率先引領黃岡地區進入起搏器植入“無線時代”,該技術將為大別山地區“慢心率”患者帶來福音。患者67歲的......
7月18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推進交叉融合創新,組建聯合研究團隊探索出超微型、可自供電的一體化柔性壓電納米發電機,應用于心臟希氏束生理性起搏。這項研究成果,探析了自供電技術用于心臟希氏束......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和李舟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海軍軍醫大學的研究者聯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臟起搏器(SPM,symbioticcardiacpacemake......
計算機工業飛速發展,芯片制造工藝在不知不覺中就從90nm進化到了14nm,摩爾定律在20多年的時間里大行其道,意義非凡。要知道,人們最初接觸納米這個詞多少都和購買與使用計算機相關。但現如今,納米這個詞......
20世紀中期,心臟外科的快速發展促生了應用人工方式刺激心肌的需求。最初的心肌刺激裝置是大型的外部設備,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子線路開始微型化,最終這些大型的外部裝置演變成了完全可植入裝置。目前,該領域的技術......
植入式醫療器件如心臟起搏器,在當今臨床醫學領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它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作為新興的醫療器械發展方向,植入式醫療器件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亟待突破,......
心臟起搏器的電池一般可用6—9年,有的可能達14—15年,具體要看患者的病情和醫生的水平。所以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往往面臨著更換電池的問題。近日,德國媒體稱,今后,為心臟起搏器和其他電子植入設備更換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5日(北京時間)報道,在4日召開的美國心臟協會2012年科學會議上,科學家提交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一個實驗裝置能將心臟跳動的能量進行轉換,從而為心臟起搏器提供足夠的電力。在初步研......
日前,一名6歲兒童在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實施了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為我國新型主動電極植入年齡最小的患者。今年6歲的小男孩明明患有心室間隔缺損,3歲時曾做過開胸修補術。最近病情加重,嚴重威脅生命安......
2011年2月8日,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公告,批準首個設計可在某些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中安全使用的心臟起搏器。心臟起搏器是用手術方法置入的醫療器械,可產生電脈沖,用于治療心臟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