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將會公布其RELATIVITY-047試驗研究結果。該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型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能有效幫助挽救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命,這一突破性研究或有望擴展到其它癌癥類型的研究中去。
圖片來源:enfermeriabuenosaires.com
Relatlimab是首個能靶向作用LAG-3的免疫療法,LAG-3在是免疫細胞中的一種特殊蛋白,其能重新振作并增強機體的抗腫瘤能力。能靶向作用CTLA-4和PD-1蛋白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過去7年里徹底改變了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療,這些療法當組合使用時能發揮最大的效用,但與此同時也會增加其療法毒性。大約50%的患者對這些療法要么沒有反應,要么就會產生耐受性,因此開發新型療法顯得尤為重要。
研究者Georgina Long AO表示,靶向作用LAG-3蛋白的relatlimab療法的成功試驗使其成為了一種拯救所有黑色素瘤患者的關鍵新型武器。這種藥物能為研究人員提供第三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從而被添加到治療混合制劑中,這或許就關系到全球各地黑色素瘤患者能否生存了。免疫療法能通過利用宿主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抵御癌細胞,而擁有第三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意味著研究人員能在拯救50%對當前療法無反應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方面取得巨大進展。
LAG-3臨床試驗中分別于2018年8月和2021年月對同一患者進行PET掃描的結果對比。
圖片來源:Melanoma Institute Australia
該療法擁有非常大的潛力,其或能擴展到對其它癌癥的研究中去。RELATIVITY-047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此前未經治療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將relatlimab與納武單抗(nivolumab,一種能靶向作用PD-1蛋白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結合相比單獨使用納武單抗而言能將患者疾病的無進展生存期加倍(10.1個月vs4.6個月)。
一年后,幾乎50%接受組合性療法的患者都未發生疾病進展,而近三分之二接受單一療法的患者出現了疾病進展。重要的是,這種組合性療法對患者的毒性作用要小得多。研究者Long說道,免疫療法已經改變了人類黑色素瘤和其它癌癥的治療方法,其中抗PD-1療法處于領先地位。這種能靶向作用LAG-3的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其在聯合使用時被證明的有效性,或能進一步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很可能會影響全球癌癥患者的治療或新型療法開發的進程。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哪些人更容易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退行性疾病?哪些人更容易罹患癌癥?“端粒長度的平衡在人類疾病中起了關鍵作用。長端粒更容易導致癌癥,短端粒則更容易患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在10月25日舉行的2024年世......
9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醫產協同示范項目荻碩貝肯免疫與代謝特檢平臺啟動儀式在中關村通州園一方健康谷舉行。該平臺將進一步豐富漷縣醫藥健康產業集聚區及副中心免疫醫學科學研究及服務能力,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醫......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Am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Ruvkun)。生理學或醫學獎是2024年諾貝爾......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
9月19日,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生物醫學領域重要獎項——拉斯克獎揭曉。華人科學家、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兼炎癥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堅因發現“感知外來和自身DNA的酶cGAS,解開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