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福建省科技廳、廈門大學獲悉,日前,由該廳立項支持的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成果——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簡稱“鼻噴新冠疫苗”),經國家衛健委提出建議,國家藥監局組織論證同意緊急使用。研究數據顯示,該疫苗對奧密克戎株導致的癥狀性感染,有良好的防護效果和安全性。
該款“鼻噴新冠疫苗”由廈門大學牽頭,聯合香港大學、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是我國布局新冠疫苗應急攻關的5條技術路線之一,也是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的“鼻噴新冠疫苗”。
據介紹,流感病毒具有與新冠病毒(尤其是奧密克戎變異株)高度重疊、從鼻腔開始的全呼吸道易感細胞解剖分布特點。該疫苗通過鼻腔噴霧方式接種,可在呼吸道形成預防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快速起效、持久保護,對包括奧密克戎在內的各種突變株具有突出的廣譜防護優勢。
創新機制,科研攻關快速應急響應見成效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盡快組織研制在點狀暴發疫情早期能快速填補防控薄弱點、提高免疫屏障的疫苗產品,福建省科技廳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強化省科研攻關組職能,組建工作專班,單獨設置新冠病毒疫苗組,充分調動全省科技資源和各方力量,組織開展新冠疫苗科研攻關。”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說。
為此,福建省科技廳快速摸排全省傳染病防治、病毒檢測、疫苗研發等領域優勢科研單位、企業和專家,在全國范圍內較早啟動征集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疫苗研發方面重點依托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夏寧邵團隊,從減毒載體疫苗、基因工程重組疫苗兩條技術路線開展應急攻關。同時,堅持“疫情急需,短期見效”“先研究,后立項”“邊研究,邊申報”原則,采取“特事特辦”,簡化立項程序,啟動實施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1 N”項目,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資金引導作用,激勵研發更多硬核成果。
聚焦缺乏高安全等級醫學研究實驗室這一突出難題,該廳積極融入全國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整體布局,依托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謀劃并推動建設廈門大學動物及生物安全三級(P3)實驗室。
通力合作,打通成果轉化多個關鍵環節
“為加快新冠疫苗研發工作、推動產品早日上市,福建省科技廳密切跟蹤項目進展,全力跟進做好課題立項、臨床前研究、申請批件、臨床研究、緊急使用等環節的服務保障工作。”陳秋立說。
兩年多來,福建省科技廳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科技部、國家衛健委等部委專題匯報項目進展,邀請有關部委領導蒞閩專題調研,積極爭取在加快福建省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和緊急使用等方面獲得更大支持;2021年福建莆田疫情期間,還多次帶隊奔赴莆田防控一線,向來閩指導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福建工作組推介“鼻噴新冠疫苗”,積極爭取在特定人群中緊急使用。
經過努力,“鼻噴新冠疫苗”陸續完成了國內I期、Ⅱ期和拓展臨床試驗,海外Ⅲ期臨床試驗也于今年10月7日揭盲,并在11月11日、11月25日分別參加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新冠疫苗視頻論證會后獲批緊急使用。
此外,福建省科技廳立項支持的另一疫苗項目“新佐劑重組新冠肺炎疫苗”也在加快研制中。除疫苗產品外,該廳正同步推動“廣譜抗新冠病毒口服藥3CL蛋白酶抑制劑GST-HG171”盡快上市,加快高效便攜快速“個人核酸居家自測試劑盒”項目投產,加速基于紫外光病毒瞬滅技術的全國首套“紫外光催化復合消殺機”產業化。
隨著近期“二陽”“三陽”和新冠變異毒株“EG.5”的消息甚囂塵上,大家對于新冠的關注又明顯多了起來。今年春天,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全球衛生緊急狀態結束,然而,新冠帶給整個世界的影......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李亞平研究員、鄭明月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王當歌研究員在NationalScienceReview期刊發表了題為:STINGagonist-boostedmRNAimmuniz......
豬肉是重要的動物蛋白質來源。而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感染豬引起的非洲豬瘟(AfricanSwineFever,ASF),威脅全球養豬業。非洲豬瘟是急性、......
全腫瘤細胞疫苗(wholetumorcellvaccine,TCV)是經典的個體化腫瘤免疫療法,但TCV免疫原性弱且引起的免疫反應個體差異大,亟需通過學科交叉發展新理念和新技術,實現TCV的按需免疫增......
全腫瘤細胞疫苗(wholetumorcellvaccine,TCV)是經典的個體化腫瘤免疫療法,但TCV免疫原性弱且引起的免疫反應個體差異大,亟需通過學科交叉發展新理念和新技術,實現TCV的按需免疫增......
近日,我所生物技術研究部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研究組(1808組)許國旺研究員團隊與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附屬大連醫院、鞍山傳染病醫院和杭州漢庫醫學檢驗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在不......
有這么一群人,反復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終無癥狀,即所謂的“超級躲避者”。美國研究人員19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證明這群人存在遺傳基礎,“秘訣”就在于人類白細胞抗原(......
現階段,CAR-T細胞療法在實體瘤中的治療效果仍然不理想。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抗原異質性、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CAR-T浸潤難度大、腫瘤靶抗原丟失......其中抗原異質性和腫瘤靶抗原丟失是CA......
“在利用人類細胞資源合成病毒蛋白方面,新冠病毒沒有朝著效率最高、機制最優的方向演化,而是呈現‘去優化’的演化趨勢。”6月25日,北京大學教授陸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這一結論來自其與中國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