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編制之年,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各項環保政策不斷下發,環保行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回顧2015年的環保行業,分析得出未來幾年脫硫脫硝、污水處理、城市垃圾處理等應為環保產業發展重點。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關于環保行業的定義,狹義上指為環境污染控制與減排、污染清理以及廢棄物處理等方面提供設備和服務的行業,并從污染防治的角度,將環保行業劃分為大氣治理、水處理和固體廢棄物處理等,其中其三者是環保行業中的主導行業,也是我們主要研究的對象。
亟待治理的方向和環保產業發展重點。一是脫硫脫硝;二是污水處理;三是污泥處理;四是城市垃圾處理;五是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六是污染土壤修復;七是環境服務業;
一、脫硫脫硝
12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
國務院明確要求,要加大政策激勵,改造投入以企業為主,中央和地方予以政策扶持,并加大優惠信貸、發債等融資支持。
國內幾大電力集團從2014年起便集中開展對旗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的改造工作,并且有多家電廠的改造工程已經收尾。
隨著國家鼓勵燃煤機組超低排放的力度加大,未來脫硫脫硝電價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根據招商證券測算,若按除塵改造50萬/千瓦、脫硫改造120萬/千瓦、“低氮燃燒SCR”脫硝改造100萬/千瓦單位投資估算,實現“到2020年完成1.5億千瓦機組改造”的原目標就將帶來除塵75億、脫硫180億、脫硝150億,累計405億的改造市場。而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2020年前將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意味著改造市場規模將大幅擴容。
二、污水處理
近年來,隨著水污染壓力越來越大,國家對污水治理的力度不斷加強,水務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尤其是在“水十條”出臺以后,其蘊含的萬億級市場需求被徹底引爆,一時間,受到各路投資者的熱切追捧,這也使水務行業搖身一變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新寵兒”。
近兩年各地區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區超過了100%,行業發展潛力非常大。截至2012年底,我國污水處理及其再生行業企業個數達到了213個,資產總計844.13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1.43%,銷售收入為236.64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16.16%,擴張速度較快。發展水平較高!
三、污泥處理
目前我國污泥處置方式有填埋、好氧堆肥、干化焚燒等,主要以填埋為主,較多發達國家以土地利用為主。近幾年,污泥干化發展越來越快,隨著水價改革逐步到位,污水處理費將逐漸覆蓋污泥處理成本,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合理提高污水收費標準,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應低于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的成本。污水處理費用提升為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作提供了資金條件,讓污泥處理切實得到落實,有望打開污泥處置市場。
在市場化的驅動下,更多的環保企業開始布局污泥處置市場。根據業內調研數據顯示,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中的投資運營企業參與項目較為零散,單個企業承擔的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數量有限。截止至2015年底,污泥無害化處理規模達到797萬噸/年(干泥),相對2010年增加185.66%,從區域來看,廣東、江蘇、浙江、河北、河南、湖南、山東、北京等地區新建規模較大,占全國新增規模的53.51%,是未來幾年污泥項目招標的重點省份和城市。
相對于污水處理行業而言,整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從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來說,最終目標是四化(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在今年四月份國務院出臺的“水十條”中明確規定:“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相信隨著我國污泥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污泥處理技術將會得到更好的應用,污泥處理設備的市場也將進一步打開。
四、城市垃圾處理
從全國城鎮垃圾處理的形勢分析,垃圾處理行業總體呈現成績巨大、問題不少、挑戰嚴峻的多維態勢。截至2010年底,全國設市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年清運量2.21億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63.5%。但也要看到,由于城鎮化快速發展,生活垃圾激增,垃圾處理能力相對不足,一些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我國“十二五”期間,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58萬噸/日;新增收轉運能力45.7萬噸/日; 規劃新增運輸能力45.7萬噸/日;預計實施存量治理項目1882個,投資將達到約2636億元。
五、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
2015年,全國共有244個大、中城市向社會發布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其中,應開展信息發布工作的47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56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均已按照規定發布信息,另外還有141個城市自愿開展了信息發布工作。經統計,此次發布信息的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9.2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2436.7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約為62.2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6816.1萬噸。
六、污染土壤修復
在土壤污染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發布單位涵蓋國務院、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政策密集出臺,凸顯了國家對土壤修復行業的重視。土壤污染行動計劃(“土十條”)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隨著“土十條”的推進,土壤修復產業將大有可為。目前,我國待修復的污染場地數量非常之多,保守估計超過50萬塊。2013年全國土壤修復領域企業由200多家增至500多家,產值達140億元。我國有待修復的土壤污染面積為3.83億畝,土壤修復市場超5萬億元。相關機構預計,2015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400億元。“十三五”土壤修復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七、環境服務業
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環保產業成熟度的重要標志。隨著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環境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將不斷提高,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將成為實現環保產業業態轉型的重要途徑。
大力發展環境服務業對于實現環境保護目標,推進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根據《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狀況公報》可知,2000年,我國環境服務業產值約為108億元,占我國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0.3%。《“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也顯示,到2015年,環保服務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占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35%以上。
2014年4月環保部發布《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助力環境服務業發展,提出推進環境保護設施的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服務和發展環境咨詢服務業,明確強調了環境服務業在環境產業中的地位。
疫情期間,在逆行者的隊伍中,環保企業的身影也頻現其中。除了捐款捐物之外,包括高能環境、聚光科技、興源環境在內的多家環保企業參與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同時,中金環境、東江環保、光大國際等公司也依然堅......
綜觀生態環境產業的發展,經過2018年和2019年的行業陣痛期,2020年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的大監管格局已然形成,生態環境產業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政策深耕時代。總體而言,生態環境板塊基本面逐......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下,我國環保歷史“欠賬”較多,環境形勢嚴峻,但相關政策的出臺,預計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將會慢慢實現,以下是節能環保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經過多年粗放式發展的積累,近年......
6月20日,A股環保板塊再度掀起漲停潮,海峽環保、興源環境等集體漲停,截至當天收盤,東財環保工程概念指數上漲5.77%,到6月24日股市開盤,環保股依然漲勢可觀。A股環保板塊漲停與上海市正在推行的垃圾......
一.政策趨勢大監管格局形成,開啟深耕時代國內的環保產業已經邁入2019年,縱觀環保產業的發展,2019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廢氣的大監管格局已形成。新的格局下,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全面......
《水十條》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環保事業仍任重道遠2018年11月7日,生態環境部通報我國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工作階段性進展。據介紹,為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
2018年:風險因素較多抑制板塊表現。2018年以來,環保工程及服務Ⅱ下跌50.23%(截止12月27日),跑輸滬深300(-26.84%)及創業板(-29.47%)。除一月底板塊出現較大跌幅外,申萬......
8月,環保PPP項目中標數量較前幾個月明顯減少。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的PPP項目包括的服務內容會更加廣泛,對企業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更為激烈。E20數據中心近日公布前8個月環保PPP市場......
2017年,環保板塊全年收跌-2.31%。從全年趨勢來看,總體跑贏創業板指,然而僅4-7月雄安事件引領環保板塊性行情時跑贏上證指數。估值中樞下移至15-20倍:環保行業估值中樞由2017年初的20-3......
我國環保行業起步較晚,行業不正當競爭加劇,融資困難及商業模式短板等,都大大限制了我國環保企業的規模,導致千億級別的環保企業遲遲未能誕生。2020年,真的能產生2~3家千億級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