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單細胞分析研究組(1820組)陸瑤研究員團隊利用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免疫細胞互作網絡的解析。
隨著全球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神經退行性疾病正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直接相關的是神經細胞,但神經細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神經細胞需要通過物理接觸、生物分子的信號交換等諸多手段與其他細胞進行信息傳遞、相互作用,以協同完成生物學功能。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大腦內免疫細胞在塑造、調控神經細胞神經功能中起到關鍵作用。盡管已有研究利用質譜、PCR、單細胞/單核核酸測序(sc-RNAseq/snRNA-seq)等技術,在群體細胞水平或在單細胞水平上致力于解析神經—免疫細胞間的互作關系,然而神經—免疫細胞在生理和病理狀態下如何通過多種分泌因子信號介導相互作用尚不清楚。解析神經—免疫細胞間互作網絡,不僅可以更清晰深入認識神經—免疫細胞通訊這一基礎生物學過程,也有望為理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展及其疾病診斷標志物的發現提供重要前期基礎。
本工作中,研究團隊利用前期發展的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PNAS,2019),實現了單個神經細胞12種分泌因子的同時檢測,包括細胞因子、神經營養因子和神經源性外泌體,揭示了神經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的異質性和相關性;將其應用于神經—免疫配對單細胞互作研究,發現浸潤性巨噬細胞與常駐巨噬細胞(小膠質細胞)對神經細胞的分泌功能調控上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浸潤性巨噬細胞一般傾向于抑制神經細胞分泌外泌體,而小膠質細胞則會促進神經細胞分泌外泌體。進一步地,研究人員發現阿爾茨海默疾病(Alzheimer disease)模型下的神經細胞與巨噬細胞或小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均會導致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該研究為深入認識大腦微環境提供了新技術支持,并有望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發展標志物的發現提供數據參考。
相關結果以“Mapping secretome-medi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paired neuron-macrophage single-cells”為題,于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上。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820組博士后鄧九。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促會等項目的支持。(文/圖 鄧九)
文章鏈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0944119
應用光遺傳技術,研究人員觀察到斑馬魚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人體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國德累斯頓理工大學德累斯頓再生治療中心在內的一個國際團隊向破解該......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在癌癥治療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其治療過程可激起以T細胞為核心代表的抗腫瘤反應,這一過程還伴隨著腫瘤微環境(TME)的重塑和全身系統免疫的改變。然而,在結直腸癌......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并審議通過了備受矚目的《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這一舉措對于推動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細胞與基因療法行業,有望因此迎來全......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基因表達和生物性狀的可繼承變化。細胞命運決定包括細胞身份的維持和轉換,這就涉及到表觀遺傳信息的繼承性和可塑性,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點前沿方向。生命的"......
圖“神經卷軸”探針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188101、21972005)等資助下,北京大學段小潔研究員團隊發揮腦科學、生物醫學工程以及物質科學交叉背景的優勢,在高通道植入式神經電極研制方......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本馳應邀在《認知科學趨勢》(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發表Spotlight短文,介紹了基于顯著干擾的外源性注意的神經加工機......
受精卵在最初階段所分裂出的兩個細胞對發育的作用并不相同,它們分別形成了胎兒以及為胎兒提供營養的組織。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提高體外受精(IVF)的成功率。生命是不對稱的。雖然人類的五官和四肢看起來大致對稱......
脊髓損傷可導致嚴重的殘疾。現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用包裹脊髓的微型柔性電子設備,成功記錄了大腦和脊髓間的神經信號。這一設備首次實現360度安全記錄信號,提供脊髓活動的完整圖像。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
近日,由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教授王前和南方醫院教授鄭磊擔任主編的中國首部細胞外囊泡英文書籍ExtracellularVesicles:fromBenchtoBedside(《細胞外囊泡——基礎研究與臨......
百年神經外科發展史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即經典神經外科時期、顯微神經外科時期和微創神經外科時期。2012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計劃”,目標是對特定腦功能的神經聯結通路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