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一年一度的“求是”科學獎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舉行,清華大學物理學家薛其坤院士獲“求是杰出科學家獎”,獲得100萬元獎金。另外10位科學家獲“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每個科學家將獲5萬美元研究資助,連續3年。
2014年“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頒發給董斌、熊宇杰、張川、趙俊、李健、吳晨、頡偉、陸朝陽、宋吉舟、楊越等10位優秀的海歸青年學者。
頒獎典禮后半場的Panel Discussion由復旦大學校長、兩度求是獎得主楊玉良教授主持,主題為“為科學而科學:基礎研究的意義,價值和環境”。由曹雪濤、何大一、蒲慕明、饒毅、施一公、王曉東、薛其坤、楊學明、張澤等9位著名科學家參與,現場探討當下我國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創造條件,鼓勵自由探索、原始創新,從而促進基礎科學研究的良性發展。
延續基金會去年頒獎典禮所開創的傳統,在頒獎典禮之前,基金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科學精神與科學民主”的求是沙龍,與會基金會顧問、執行委員、評委、獲獎者、大學校領導及求是之家成員在施一公教授主持下,圍繞中國對海外科研人才的引進與扶持,以及如何進一步辦好“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展開深入探索。
“求是科技基金會”由查濟民先生及家族于1994年在香港創立。旨在通過獎助在科技領域上有成就的中國學者,推動國家的科技研究工作。1994年,求是科技基金會于釣魚臺國賓館首次頒發了求是杰出科學家獎,2000年后頒獎活動與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結合舉辦。2012年,基金會明確了將“科學精神、人文情懷”作為其追求的使命,并決定重新獨立舉行年度頒獎典禮。獨立舉辦典禮的目的有二:第一,通過對杰出科學家成就的褒揚和獎勵內涵的詮釋,向社會特別是青年學者倡導科學精神;第二,借助頒獎的契機,加強學者間的思想交流,并有效地將思想交流之成果傳播到社會上去。
求是科技基金會于2013年啟動新的“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項目,是在傳承1995-2001年度120位早期“求是杰青”榮譽和傳統基礎上,專門獎勵回國發展的世界級優秀青年科研人員,旨在為中國一流大學引進海外最有發展潛力之青年學者提供幫助,致力為中國未來20年的科技事業發展培養領袖之才。在評獎機制上,新的“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也引進了和國際水平一致的做法。
7月11日下午,2024中國科技青年論壇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以下簡稱TR35)中國區發布儀式在上海閔行大零號灣科創大廈開幕。活動發布了2023年度TR35中國區入選者名......
當地時間5月28日晚,第26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成就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巴黎舉辦了頒獎典禮。亞太地區獲獎人、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教授上臺領獎并致辭,她表示,“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文章強調,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布的盧雄斌教授團隊招聘啟事顯示,盧雄斌博士,美國醫學生物工程學院會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2024年5月加盟該院。盧雄斌盧雄斌,原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VeraBr......
關于開展第二十六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人選提名工作的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科創中國”聯合體:為激勵青年科技人才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為實現高水平科......
讓中國超算跑出中國速度,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楊超主持完成世界首個具有千萬核擴展能力的偏微分方程全隱式求解算法;運用原創的解景觀理論,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博雅特聘教授張磊解決了在復雜系統中求......
日前,“智匯嶗山才聚青科”青年學者泰山國際論壇(中德專題)暨青島科技大學第二屆迴瀾論壇在青島舉行。該論壇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青島市科技局、嶗山區委區政府、青島科技大學共同承辦,論壇采取現場參會與海內外......
王佳偉身上有種同齡科研人罕見的“松弛感”。他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個人主頁上,沒放西裝革履的證件照,只有穿著淺色棉質T恤的年輕面孔,右手托著下巴,沖屏幕前的你微笑。一束光斜斜打在臉上,你能......
“雖然老話說‘父母在,不遠行’,但我和你媽媽還是很希望你能走出國門去看看,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繼續深造,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袁洪濤現在還記得:2007年......
截至2021年底,參加全國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已達13.6億人,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3億人、2.3億人、2.8億人;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