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和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針對2018年2月大氣污染擴散氣候條件組織了聯合會商。監測表明,2月京津冀和珠三角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整體接近正常,長三角正常至偏差。 據預測,2018年2月,大氣環流呈明顯的階段性變化,前期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以經向環流為主,有利于冷空氣擴散南下,我國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低,污染物擴散條件好;后期環流經向度減弱,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增大,污染物擴散條件轉差。其中,京津冀大氣重污染日數低于近3年平均,長三角較近3年平均偏多,珠三角接近正常。 預計2018年2月上旬冷空氣強,大氣污染擴散條件較好。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氣自凈能力在月內有明顯的波動性變化。其中,2月上旬冷空氣偏強,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大氣污染天氣過程少;中旬后期至下旬冷空氣轉弱,大氣污染天氣過程增多。......閱讀全文
今日起,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督查戰鼓擂響。 就在8月的最后一天,環境保護部網站一口氣掛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4個配套方案,涉及強化督查、巡查、量化問責和信息公開。 6個配套方案中的4個已經公布 為切實解
大氣污染治理,如今在京津冀地區可謂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2014年,全國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了8位;今年1季度,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又占了6位。時時而至的霧霾天,讓人們免不了納悶:為什么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這么難? 4月22日,全國政協召開“推進京津
日前印發的《“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了京津冀地區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在綠色發展、建設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的任務中,提出要強化大氣污染的區域聯防聯控。 2015年底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京津冀的大氣污染治理提出明確目標,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
日前,北京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推動京津冀在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率先突破的工作安排。據介紹,今年北京、天津已投入8.6億元支持廊坊、保定、唐山、滄州四市進行大氣治理。 北京4.6億助廊坊保定煤改氣 今年5月1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
大唐國際北京高井熱電廠燃氣“一拖一”機組已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將在采暖季到來前實現商業運營。高井電廠關停燃煤機組,改為燃氣機組,將直接削減燃煤230萬噸,為首都空氣質量改善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鮑曉倩攝 現有的京津城際鐵路,周末晚高峰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局面。“隨著京津兩地人員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根據環保部相關文件,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即“2+26”城市)于3月1日起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這意味著排放標準進一步收緊,將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污染物排放相應減少等積極影響。圖片來源于網絡 所謂特別排放限值,是指相比污染物排放的國家標準更高、更嚴格的排放要求。
近期,國家環保局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對74個城市做了統計,排名后10位的城市中,有6個城市位于河北省。為聯合治理京津冀區域環境問題,中國環境科學院已正式啟動《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控制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工作。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是第一次以空氣質量目標為約束的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的實施開啟大氣污染防治的新階段,是推動我國空氣質量管理從總量控制向環境質量控制轉變的關鍵一步。自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顯著下降,顯示《大氣十條》方向正確,
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了《關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自2018年3月1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行政區域內,國家排放標準中已規定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行業以及鍋爐的新建項目,開始執行特別排放限值。 全面執行特別排放限值將對“2+26”城市的大氣治
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首起案件正式向社會公布。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介紹,2018年1月23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報道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部分塑料企業未落實采暖季錯峰生產要求違規生產事件,環保部緊急派員
5月2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環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4月,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PM10濃度為1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持續改善已經成為這一區域空氣質量的主旋律。 治理重點明晰,管理日趨精細 工業、燃煤、機動車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之年,受異常氣候影響,再加上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去年冬天以來,空氣重污染頻發,無形中加大了“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的完成難度。為此,環保部在京津冀以及山東、河南、山西6省(市)啟動了為期1個月的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督查。目前,督查正在進行中。 環保部今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之年,受異常氣候影響,再加上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去年冬天以來,空氣重污染頻發,無形中加大了“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的完成難度。為此,環保部在京津冀以及山東、河南、山西6省(市)啟動了為期1個月的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督查。目前,督查正在進行中。 環保部今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
最近,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一項分析指出,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不同,大氣主要污染源也各不相同。分析顯示,北京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影響較為明顯,天津大氣污染的“頭籌”因素是工業污染,河北對大氣影響最嚴重的則是燃煤消費。事實上,環保部從2013年10月到今年1月期間開展了大氣檢查,組
最近,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一項分析指出,京津冀三地產業結構不同,大氣主要污染源也各不相同。分析顯示,北京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影響較為明顯,天津大氣污染的“頭籌”因素是工業污染,河北對大氣影響最嚴重
據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消息,中央財政近日將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省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省傾斜。 這對于飽受霧霾等大氣污染的首都周邊居民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治理大氣污染“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由中央政府投入資
【導讀】京津冀大氣污染限期治理,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首鋼股份等多家重量型A股上市公司赫然在列。經濟之聲評論:排污改造也能增加GDP。 央廣網財經北京7月3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整改進程表進一步明確。環保部近日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限期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5年,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得以實現。這是我國首次國家環境質量保衛戰的勝利。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我們在推進大氣治理過程中,探索、創新、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全國性的大氣污染防治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以下簡稱強化督查)自2017年4月8日啟動以來,環保部對其派出的28個督查組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持續公開通報,幾乎每天都有問題企業被公開曝光點名。 “督查組已將發現的問題移交當地環保部門查處。”對于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環保部在通報中通常這樣表示。那么,問題到底
日前,環境保護部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市)人民政府發函,通報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相應級別預警,切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同時,環境保護部對各大氣強化督查、巡查組發出了應對重污染天氣督查巡查2018第1號令。依據各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
剛進入9月,京津冀地區就遭遇了一次持續5天左右的重度污染過程。根據環保部預判,今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過程會相對提前。面對嚴峻形勢,從中央到地方都拿出了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下猛藥、出硬招。從環保到工業、住建、交通等多個部門,都出臺了堅決嚴厲措施,合力打響藍天保衛戰。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8
作為環保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領域也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京津冀首個統一強制環保標準正式公布、打贏藍天保衛戰、“2+26”城市部分工業采暖季實施停產、限產……這一年,我國在七大氣防治領域留下了太多足跡。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7年即將結束,作為環保行業蓬勃
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這既是三地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三地今后主要合作的方面。 接下來,如何通過尋求發展來解決環境問題,又將如何通過環境的約束性為發展打好基礎,將成為
2018年1月15日,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提高污染排放標準”的要求,原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環境保護部公告 公告 2018年 第9號),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2+26城市)。
為了對抗霧霾,京津冀絕招不斷。 伴隨著供暖季,最嚴格的“停工限產令”到了:北京對道路作業等實行4個月“停工令”、京津冀、山西、山東、河南等28個城市對多種企業實行限產、停產措施…… 除此之外,大力推行煤改氣也是京津冀的治霾之道,將居民冬季采暖的能源從排污較高的散煤,替代成較為清潔的天然氣。
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北京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良好,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生態環境狀況良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不斷完善,治理效果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19年1-3月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會商。 1月全國氣溫呈西南冷東北暖的趨勢分布 預計2019年1月,全國氣溫呈西南冷東北暖的趨勢分布。除西北地區中部、西藏中東部、云南南部、華南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
2017年,是中國環保事業“幼升小”的一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考核,中國環保也迎來了它在新時期的第一次小考。 這一年的新年,是從長達一周的跨年大霧霾開始的。整個第一季度,京津冀區域的大氣狀況似乎還都不容樂觀。為了扭轉局面,環保部開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春天開始的第三
臭氧(O3)在一些重點地區已經成為夏秋季的首要污染物,為此,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能源局在聯合發布的《“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京津冀及周邊的北京等16個省(市)為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的重點地區。 環保部19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