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科協辦函組字〔2018〕269號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各有關高校科協,各有關企業科協: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8〕41號,以下簡稱《通知》),中國科協開展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名獎種和名額 (一)提名獎種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二)提名渠道與名額 中國科協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提名項目(人選)原則上數量不限,將根據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遴選。 1.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可提名本學科領域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人選)2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可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普類)候選......閱讀全文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 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各有關高校科協,各有關企業科協: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7〕44號)(以下簡稱《
3月28日,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在京召開了“首屆CICC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王守東部長,國務院國資委原監事會主席、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段瑞春部長,學會理事長戴浩院士,學會常務理事費愛國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童志鵬院士,學會秘書長秦繼榮研究員,中科曙光首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為做好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以及《關于受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規定》等行政法規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 科協辦函組字〔2018〕269號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各有關高校科協,各有關企業科協: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
日前,科技部發布《進一步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 探索建立信息公開、行業自律、政府指導、第三方評價、社會監督、合作競爭的社會科技獎勵發展新模式; 引導社會力量設立定位準確、學科或行業特色鮮明的科技獎,規范社會科技獎勵的運行,努力提高社會科技獎勵的整體水平;
中國科協所屬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各有關高校科協,各有關企業科協: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9〕38號,以下簡稱《通知》),中國科協作為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單位
中國科協所屬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各有關高校科協,各有關企業科協: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9〕38號,以下簡稱《通知》),中國科協作為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單
聚光科技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歸國留學人員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2002年1月注冊成立于浙江省杭州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注冊資金4億元人民幣。現有員工1700余人,80%以上人員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近600人的研發隊伍,具有博士學位的20余人,碩
《教育部關于提名202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的通知》(點擊閱讀)雖未在教育部官網發布正式通知,但已然在部分高校官網發布,標志著2020年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正式啟動。與往年相比,本年度該獎勵5月底發布通知,6月30日結束申報,時間緊、任務重,有幾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雖未在教育部官網發布正式通知,但已然在部分高校官網發布,標志著2020年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正式啟動。與往年相比,本年度該獎勵5月底發布通知,6月30日結束申報,時間緊、任務重,有幾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1、提名獎種 教育部高校優秀成果獎設立四類獎種: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
近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經院主席團審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名單詳細列舉了有效候選人的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別是院士提名和中國科協提名。 據了解,有效候選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來自企業和軍隊等。為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中
2月23日,201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市唐拉雅秀酒店隆重舉行,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家120余人參加了頒獎儀式。 本次頒獎儀式作為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研討會的特設環節,受到了眾多關心中國可再生能源科學技術研究的學術機構、企業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一直是最高榮譽。兩院院士評選一般每兩年舉行一次,每次僅僅選出一百多人,歷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也不過數千人。然而,在我國科學界中,依然存在為數不多的夫妻都是兩院院士的事例。 這些科學家伉儷大都攜手于同一研究領域,在科學長空,他們的名字互相輝映。是執著的追求使他們發現了彼此,在他
“我最珍視兩個獎,一個是小學三年級時得到的全校演講比賽第一名,還有一個就是今天獲得的CCF終身成就獎。”1月31日舉行的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上,獲得CCF終身成就獎的張鈸院士致謝時表示,“之所以看重這個獎,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認可。” 獲得CCF杰出教育獎的國防科技
自2005年至今,中國計算機學會先后設立了12個獎勵項目,獎勵原則是同行推薦、評價,不允許自薦。鑒于已經實施多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在管理體制、評審過程及評獎結果中暴露的一些問題,1月16日,中國計算機學會將一份名為《關于政府退出國家科技獎勵評審的建議
科技進步推動化工創造美好未來 圖為顧秀蓮等向獲獎者頒獎 10月14~15日, 以“化工創造美好未來”為主題的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盛大召開。20個學術分論壇充分體現了化工行業未來發展的新理念、新方向,2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大會向廣大科技工作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日,科技部網站發布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初評共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14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含3個創新團隊),另有1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專用項目和4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用項目。公開發布的文件顯示,與分
2018年頒獎典禮15日晚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教授獲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則授予上海交通大學張杰教授領導的激光強場物理團隊。兩者分別獲得獎金人民幣一百萬元。 當晚,求是科技基金會主席查懋聲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當這個時候,人們會回憶起那些逝去的親朋好友。作為分析測試行業的一員,我們自然不能忘了那些生前為我國分析測試行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專家、學者。借清明節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帶您回憶那些已經遠離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回憶他們為我國科技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
陳竺教授在國際著名刊物如《PNAS》、《BMBOJ》、《J Exp Med》、《JCI》、《Blood》、《Am J Hum Genet》、《Oncogene》、《Leukemia》等以及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1993年三等獎、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度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于近日揭曉,李亞棟、南策文、雒建斌三位清華教授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至此,目前在清華大學工作的中科院院士達39名。圖為清華大學新當選中科院院士李亞棟(左)、南策文(中)、雒建斌(右)。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部)的李亞棟是無機化學家,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
6月5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19屆頒獎大會在河北省石家莊鐵道大學舉行。來自全國科技、教育、鐵道戰線取得突出成績的200多名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榮獲各項“茅以升科學技術獎”。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廖曉勇副研究員榮獲北京青年科技獎,出席了此次盛會。 廖曉勇現
4月25日下午,在武夷學院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召開武夷學院黨委中心組第六次學習擴大會,邀請趙忠賢院士作專題報告。校領導班子成員、全校副科以上干部、師生代表及市級科技人員900余人參加了學習會。學習會由吳承禎校長主持。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16
12月20日,“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在2014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學術年會上頒發。中科院兩項研究成果獲得該獎項一等獎。 “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是經科技部批準設立的中文信息處理領域的最高科學技術獎,主要授予該領域在基本方法或關鍵技術上有原始創新或重大突破,對推動我國中文信息處理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閔恩澤吳征鎰兩院士獲獎;胡錦濤頒發獎勵證書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 ——對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 核心提示: ——“十一五”是科學基金投入快速增長、資助環境顯著改善的五年;是基礎研究隊伍發展壯大、人才資助力度顯著增強的五年。五年間,科學基金運用國家財政投入超過300億元,是“十五”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讓生產力發揮實效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這“最后一公里”走起來卻并不平坦,充滿著路障與坎坷。 近年來,為打破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現象,讓“高冷”的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的“深閨”,讓科研“青蘋果”變為產業“紅蘋果”,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讓生產力發揮實效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這“最后一公里”走起來卻并不平坦,充滿著路障與坎坷。 近年來,為打破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現象,讓“高冷”的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的“深閨”,讓科研“青蘋果”變為產業“紅蘋果”,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科技政策、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2010年秘書長工作會議于2010年4月27日在深圳市召開,會議將總結2009年工作,安排2010年活動,并對2008-2009年工作突出的分支機構和地方儀器儀表學會予以表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所屬各分支機構、各地方儀器儀表學會秘書長及專職干部共49人參加了會議。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