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試驗介紹: 激發試驗(provocation test)是模擬自然發病條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較輕的變態反應發作、用以確定變應原的試驗。主要用于Ⅰ型變態反應,有時也用于Ⅳ型變態反應的檢查,尤其在皮膚試驗或其他試驗不能獲得肯定結果時,此法可排除皮膚試驗中的假陽性反應和假陰性反應。 激發試驗或分為特異性激試驗和非特異性激發試驗。非特異性激發是用組胺或甲基膽堿做霧吸入,以觀察患者對Ⅰ型變態反應的敏感性,從而進行病因分析或療效判定;特異性激發是用抗原做試驗,對明確變應原有一定價值。根據患者發病部位的不同,可以進行不同器官的激發試驗,常做的是支氣管激發試驗(BPT)、鼻粘膜激發試驗和結膜激發試驗。激發試驗正常值: 陰性反應。激發試驗臨床意義: 不同試驗的異常結果: (1)支氣管激發試驗(BPT) 陽性結果的判定標準如下:①明顯自覺癥狀,如胸部緊迫感和喘息等;②肺部聞及哮鳴音;③FEV-1下降20%以上。 BPT較皮膚試......閱讀全文
激發試驗介紹: 激發試驗(provocation test)是模擬自然發病條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較輕的變態反應發作、用以確定變應原的試驗。主要用于Ⅰ型變態反應,有時也用于Ⅳ型變態反應的檢查,尤其在皮膚試驗或其他試驗不能獲得肯定結果時,此法可排除皮膚試驗中的假陽性反應和假陰性反應。 激發試驗或
支氣管激發試驗(BPT)介紹: 支氣管激發試驗即是采用不同的激發物去引發支氣管不正常的收縮。通過刺激物的量化測量及與其相應的反應程度,還可判斷氣道高反應性的程度。吸入性支氣管激發試驗是臨床及實驗中采用最為普遍的方法,包括各種吸入非特異性激發物,如組織胺、乙酰甲膽堿、乙酰膽堿、腺苷、白三烯 E4 、
皮膚試驗介紹: 皮膚試驗是最常用的特異性檢查,包括斑貼、劃痕、挑刺和皮內注射等。臨床上以挑刺和皮內試驗最為常用,如挑刺試驗陰性;可作皮內試驗復查。 方法與原理:特異性患者接觸過敏原后,可誘導產生特異性IgE,此種抗體粘附于皮膚或粘膜下層的肥大細胞表面的IgE受體上,當它與再次進入體內的過敏原相遇
Kveim試驗介紹: Kveim試驗是主要用于結節性紅斑,結節性硬化,癢疹,結節性脂膜炎,結節性硬化病,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輔助診斷。Kveim試驗正常值:陰性。Kveim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出現紅斑和硬結,且逐漸明顯 需要檢查的人群: 疑似有活動性結節病 10天后注射處出現紫紅色丘疹,
冷凝集試驗介紹: 本試驗協助診斷肺炎支原體肺炎(原發性非典型肺炎)。其冷凝集素一般在發病后第2周開始出現增高。 患支原體肺炎后,病人血清中可出現一種叫做冷凝集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是一種紅細胞膜抗原的抗體。這種抗體在攝氏零度環境中,能和病人自身的紅細胞,或O型人的紅細胞結合,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紅
試管凝集試驗介紹: 多用于半定量和定量試驗。常用已知一定量的抗原(細菌、細胞等)與一系列受稀釋的病人血清混合,在保溫放置后觀察結果,以判定受檢血清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試管凝集試驗正常值: 0-1∶100試管凝集試驗臨床意義: >1∶100為陽性。布氏桿菌病(急性期80%,慢性期30%)。試管
立克次體凝集試驗介紹: 1961年Weil-Felix發現變形桿菌OX19與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落磯山斑疹傷寒病原體有共同抗原;OXK與恙蟲病病原體有共同抗原,可以用變形桿菌OX19菌液代替普氏立克次體作血清學試驗,用于診斷流行性斑疹傷寒,同時以3種菌液做外斐反應,用于鑒別診斷立克次體病。立
重復呼吸試驗介紹: 重復呼吸試驗是利用下述原理進行的,在一定程度的運動和密閉式通氣情況下,重復呼吸一定量的空氣,測定單位時間內氧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來衡量換氣功能。重復呼吸試驗正常值: 正常值:氧容積百分比男性8.62±0.13,女性8.96±0.14;二氧化碳容積百分比男性8.33±0.
性交后試驗介紹: 性交后試驗是檢測精子對宮頸粘液穿透性和相容性的試驗。首先于1966年由sims所描述,而后被huhner所推鑒,得以推廣,故又稱sims-huhnertest或huhnertest。性交后試驗正常值: 粘液內有精子存在。性交后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粘液內有精子存在,表明性
精子凝集試驗介紹: 精子凝集試驗從最初由 Kibrik等(1952年)創立的白明膠內精子凝集試驗開始連同其后的發展,一共有 4 種:① 明膠凝集試驗(Kibrik,1952);② 試管玻片凝集試驗(Franklin,Dukes,1964);③ 毛 細 管 凝 集 試 驗(Shulman,Hek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