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互聯網醫療的巨大潛力和無限商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搶灘,蘋果、谷歌、三星分別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臺,百度、阿里、騰訊也通過投資或并購的形式入駐國內知名在線醫療平臺。“但隨著市場參與者對數據資源掌握和利用能力的變化,競爭格局在不斷調整,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仍是霧里看花。”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藥電子商務分會會長龍巖表示。 用戶普及度處于培養期 互聯網技術有助于均衡地區醫療資源分配差距,提升現有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談到互聯網醫療,業內普遍認為,遠程醫療、健康數據采集、可穿戴設備、移動健康管理都屬于互聯網健康管理范疇。 由于患者線下就醫會遇到就醫人多、掛號困難、費用高、抽不出時間做檢查等,所以選擇使用在線醫療。2014年10月,在線醫療網站用戶覆蓋人數在逐漸增長,“快速問醫生”、“尋醫問藥”、“39健康網”、“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等排名靠前,分別達到1539.8萬人、1228.9萬人、1143.4萬人、518.6萬人,1......閱讀全文
國務院發文表態支持“互聯網+”,帶來相關政策支持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少新任務。完成所提任務的難度如何?移動醫療又該怎么借助“互聯網+”東風,實現循序推進?快來看“互聯網+”為移動醫療提供的七種有力武器! 武器之一:以線上線下連接解決患者“心塞”難題 “互聯網+”可以解決醫療行業哪些“心塞”問題
從谷歌眼鏡、蘋果手表的橫空出世到2014開年的CES展覽,可穿戴設備在科技圈的大紅大紫已經毋庸置疑。現今,這類伴隨移動智能潮流的未來主義終端開始逐步注入醫療概念,試圖充分滿足用戶對健康管理的剛性需求,可穿戴設備的顛覆性革命有望在此正式啟動。 沒有誰希望在新事物面前錯失主動權,可穿戴健康醫療
2014 年,或許可以定性為可穿戴技術之年。可穿戴設備的影響已經波及到了教育、通信、導航和娛樂行業;但可穿戴設備最大的市場可能是醫療行業。可穿戴技術現在已經開始革新醫療行業,它為醫生在手術室的操作提供輔助工具,還可以讓醫生實時
5月8日,耐克推出了第二代Nike+ FuelBand智能腕帶。較之第一代,新的Nike+ FuelBand增加了新功能,并且可以跟蹤更多的人體生理指標。6月17日,果殼電子發布智能手表GEAK Watch。該設備引入WiFi模塊,搭配藍牙4.0技術,允許用戶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直接連接網絡
谷歌、蘋果和三星在探索如何在可穿戴設備中整合醫療功能,患者可能很快就能通過智能手表等設備向醫生提供自己的生理指標信息。醫療可穿戴設備將打開一個數字化通道,醫生能更方便地監測慢性病人的各項生理指標,同時患者也可以避開
由谷歌眼鏡搞大的智能穿戴產業還在河里摸石頭,而谷歌最近又來了個更刺激的,就是基于智能手環進行癌癥治療。 根據專利文件的描述信息來看,谷歌智能手環是利用超聲波或無線電頻率等“外部能源”來鎖定人體中的這些對健康有害的細胞,并通過向血管發送能量,包括紅外線信號、無線電頻率、聲脈沖或磁場,以此來影響、
可穿戴設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投入市場,可穿戴設備正逐步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可穿戴市場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快速增長的高科技市場之一,頻繁得到市場的青睞。 按照聯合國人口老齡化標準,全球現已進入老齡社會,40年后全球老齡化程度與目前發達國家相當。 而健康和醫療領域被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可穿戴智能設備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分析認為,國內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人口老齡化和醫療之間的供需缺口將推動可穿戴醫療設備需求不斷提升。隨著“健康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以及健康大數據技術的逐步成熟,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將步入高速
2014年會因為可穿戴計算設備的起飛而被人銘記嗎?新貴企業以及諸如三星、高通、索尼這樣的主要制造商當然希望如此。 對于那些癡情于跟蹤自己身體信號的健身迷來說,他們其實早就擁有了這些或扣或系的電子小玩意。聽到短消息的提示音,那些高科技癡迷者也寧愿瞇起眼查看自己手腕上的智能手表,而不愿去動身邊
保健和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占據今年60%市場份額,未來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可穿戴市場存在如此巨大的商機,可你是否了解可穿戴設備的技術難點在生物傳感器呢? 談移動醫療技術逃不掉可穿戴設備,據市場研究機構IMS預測,2011-2016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復合年增長率為53.7%,到2016年市場規
基于大數據技術,有朝一日,機器的診療準確率甚至可能超過人類歷史上最有名的名醫。 日前,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Wellpoint已經開始通過運用IBM的超級計算機“Watson”幫助醫生來針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診斷,服務 7000萬人。在癌癥治療領域,目前需要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制定出針對性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6年,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商業估值處于爬坡狀態,尚未達到波峰;但與前兩年的大斜率增長相比,資本市場趨于平淡。 一位投資了平臺類和工具類移動醫療公司的基金經理,也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4年至2015年,移動醫療商業估值爬至波峰;
今天我們參加了第三屆醫療器械產業投資CEO峰會,重要結論:創新驅動成長,資本投資和產業并購推動行業進步。 一:醫療器械行業并購熱度高,但趨于理性。 1.醫療健康領域并購熱潮不減。2012年10月至今,我國國內醫
根植于物聯網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因其感知并記錄用戶身體和行為的“一切”,迅速捕獲世人的心。但同其他互聯網技術一樣,可穿戴設備也是一把雙刃劍,被感知的個人信息越豐富,隱私泄露的風險也就越大。用戶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
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消費者正逐漸接受可穿戴計算設備,而2015年將是可穿戴計算技術取得突破的一年。 Forrester Research的這份報告將于周二發布。報告稱,2015年,使用可穿戴計算設備的用戶數將增長至3倍,而蘋果智能手表Apple
當感到不舒服時,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進行癥狀自查,還可以咨詢醫生并預約就診——這并非是對未來生活的想象,而是正在發生的場景。 在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快速發展,及全民健康需求不斷提升的多重推動下,移動醫療已成為市場上的熱門概念。中國醫藥物資協會《2013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
一年一度的移動醫療大會mHealth移動醫療峰會于11月10日在美國召開。9日召開以可穿戴設備為主題的預告會,今年峰會的主旨仍是創新和提供更佳移動醫療健康解決方案。 據介紹,美國目前僅有16%的人口比例擁有可穿戴設備用于健康和運動數據的監測,預測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會翻番,即從今年的4000
如今,可穿戴設備因其功能新穎、外觀時尚美觀,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新時尚,手腕上的一款智能手表變身成潮流的象征。 據雷鋒網AIHealth欄目消息了解到,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規模在2016年達到1.23億件,并有望在2020年達到4.11億件。 在可穿戴市場欣欣向榮、春光無限好的時候,對于他們在臨床醫
近年來,醫療大數據炙手可熱。那么何為醫療大數據? 與醫療健康相關的信息,均可被歸入醫療大數據的范疇,數據來源可以是醫療和科研機構,亦可來源于個人甚至政府。其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如藥品研發,精準醫療,醫保控費,個人健康管理,個性化用藥,甚至分級診療、遠程醫療等。從以太的經驗來看,中國醫療大數據的應
去年年末,Apple Watch Series 4開放了心電圖(ECG)檢測功能,可以發出房顫(AFib)警告,為用戶的心臟健康提供輔助信息。這也引領了可穿戴設備成為個人健康助理的風潮。 然而你可能并不知道,早在2017年,斯坦福醫學院就開啟了一項關于Apple Watch與心臟健康的研究。近
雖然大部分人對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微機電系統/微機械/微系統)還是感到很陌生,但是其實MEMS在我們生產,甚至生活中早已無處不在了,智能手機,健身手環、打印機、汽車、無人機以及VR/AR頭戴式設備,部分早期和幾乎所有近期電子產品都應用了ME
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已經不再滿足于智能手機市場了。因為在天量的醫療健康市場面前,手機市場顯得太小了。在幾番試水之后,蘋果公司似乎找到了在醫療市場充當顛覆者的殺手锏。 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約7萬多億美元的市場(接近全球GDP的10%),為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帶來了巨大的機會,蘋果公司將醫療和健康視為其應用
2018年,微軟陸續在iOS、Android、Windows商店中刪除了HealthVault Insights——由微軟在2017年2月與Healtcare NExT同時推出的一款為特定患者提供長期呵護和康復計劃的軟件。 這一措施并不意味著微軟退出個人護理領域,相反,這表明Microsoft
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將迎來爆發機遇,除了看相關市場政策外,還可參考BAT三巨頭是否有頻繁參與,金融、打車、教育、銀行、影視等領域先后被攻破,如今已經全面蔓延到醫療健康市場。 從去年底,有關移動醫療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在年初阿里投資中信21CN引起了業界對BAT在移動醫療領域的關注,而在近期騰訊70
移動醫療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最在意的無非是商業模式。雖然醫療健康行業市場大,但因為體系的復雜性,商業模式并不顯而易見。在國外(美國),一些移動醫療產品已經有盈利模式,主要是向醫院、醫生、藥企、保險公司和消費者進行收費。其商業模式則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 為醫院(或醫生)提供信息化服務 Epoc
近兩年,醫藥行業開始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之間建立鏈接,在醫藥行業的論壇中,不單單探討國家政策、醫藥渠道變革等等,也開始深度探討互聯網營銷。 總的來說,在所有電視廣告的金主中,醫藥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算是相對滯后的,當然一方面是醫藥互聯網營銷的創意要做好并不容易,另外,當然是很多醫藥
9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公司因推出x86微處理器而聞名全球,而近來面對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波動英特爾又做出了一些新的動作。在多數投資者看來,英特爾似乎和醫療保健行業絕緣,然而事實上英特爾近期的投資方向就包括了可穿戴設備和移動醫療,而這兩大領域相比個人電腦市場而言前景更為光明。 根據
蘋果新一代手機iPhone 6s和智能手表的亮相,讓全球眾多蘋果手機的追隨者又有了一次徹夜排隊的理由。賦予蘋果手機越來越強大功能的,不僅是越來越強大的芯片,更重要的是手機上越來越多、越來越精良的傳感器。 數年前,當喬布斯拿著蘋果手機“晃一晃”就可以讓它有所反應的時候,手機的智能化時代真正開始了
實際上, BAT三巨頭和小米大舉介入移動醫療領域,無疑看中的是移動醫療未來廣闊的市場前景。不過,值得指出的是,移動醫療市場看似前景誘人,但目前卻沒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 群雄逐鹿移動醫療 騰訊兩個月內狂砸1億7千萬美元,入主丁香園和掛號網,馬化騰布局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野心路人皆知。實際上,阿里
未來總規模將逾8萬億的健康服務業,引來各路資本搶灘布局移動醫療。 一周前,美國一家名為CastlightHealth的移動醫療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當日該公司股價最高漲幅達1.5倍。事實上,這家公司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擴大,2013年虧損更是達到6220萬美元,約為2011年虧損額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