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LED)2010年度學術年會在廣州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蘇紀蘭院士、學術委員方國洪院士、傅家謨院士、張經院士、洪華生、李立、李適宇、彭平安、施平、倪怡訓等與會,國家基金委地學部海洋處任建國處長應邀與會指導,實驗室70多位科研人員、研究生參加。 會議由南海海洋所黨委書記、LED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黃良民主持。中科院資環局處長任小波致詞,肯定了實驗室2010年度取得的成績,感謝學術委員會對實驗室的大力支持,對LED在申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的團結精神予以高度贊賞。蘇紀蘭院士在講話指出,實驗室的任何進步都離不開依托單位的支持,希望實驗室今后在研究所的支持下,再接再厲,不斷進步! 實驗室主任王東曉研究員作2010年度工作報告,從科研項目與研究進展、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合作與運行管理等方面,總結了實驗室2010年度工作,介紹了一......閱讀全文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聘任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批復 根據《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研究,我部同意聘任林敏等228位專家為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聘任黃大昉等228位專家為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名單見附件)。希望各有關單位為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創造條件
編者按: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發展基礎科學研究的主要科技創新平臺,對促進我國科學源頭創新,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但當前我國社會公眾對兩者的建設背景、理念、歷程和功能定位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統一的認識。為此本報告著重梳理了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歷程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青島集聚了堪稱“國字號”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國獨樹一幟,在世界上也為數不多。如何發揮這支海洋科技“國家隊”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的新跨越,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 10月29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天津成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司司長周慶海、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勝、國家海洋
今年是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建設25周年。 1986年,廣東省在國內率先啟動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經過25年的開拓進取,如今的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廣東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廣東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戰略性高新技術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臺,成為廣東經濟、
我國首個“國家海洋局海洋赤潮災害立體監測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下稱“重點實驗室”)在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正式成立并揭牌。這是國家海洋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領導人指示精神的又一重要舉措。該實驗室是我國在海洋赤潮災害監測技術與應用方面的首個重點實驗室。它的成立標志著在海洋監測技術的研究及成果應用與海洋行政
探訪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 海洋國家實驗室供圖 6月的山東青島即墨鰲山灣,草木初盛,碧波涌動,蓬勃如少年。緊鄰海灣的一片現代化建筑,便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所在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個試點中的國家實驗室。 向海而興
3月26日,中國科學院水聲環境特性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共十二位學術委員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特別邀請了聲學所李啟虎院士、所長王小民及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由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春華主持。 首先,王小民代表聲學所發表講話,對委員們的
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名單同時公布 教育部科技司1月10日發布通知,公布“海洋能源利用與節能”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名單。 根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為保證實驗室持續穩定發展,加強實驗室規范管理,在各省、直轄市教育廳(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部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和調整事項的通知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有關高等學校: 依據《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的規定,我部組織專家對部分建設期已滿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進行了驗收。在有關省(區、市)教育廳
2011年12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通過驗收的重點實驗室名單,其中包括22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時還公布了4家實驗室名稱需要調整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具體通知如下所示: 有關省、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高等學校: 依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
2月5日,中國科學院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2011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在海洋研究所召開,學術委員會學術顧問秦蘊珊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及特邀專家共20人出席了會議,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時國研究員主持會議。 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鐵剛研究員首先匯報實驗室2011年度工作情況,包括實驗室在大陸邊緣地質演
5月30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
會議現場 1月24日至25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暨2012年學術年會召開。 學術委員會主任黃榮輝院士主持會議,馮士筰院士、胡敦欣院士、穆穆院士等10位學術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 實驗室主任尹寶樹研究員作2012年度工作報告,海洋環流動
018年01月20日,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年終總結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順利召開。專家提建議和意見會議合影 2018年01月20日,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年終總結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順利召開。出席本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發展中心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 7月2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發展中心召開2010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高從堦院士、方國洪院士、侯保榮院士等20位學術委員出席了會議,海洋所有關科研人員和研究生12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副院長韓恩厚,
2017年12月16日至18日,基礎研究司葉玉江司長帶領基礎司一行赴浙江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和國家海洋局二所開展調研。了解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等有關工作情況。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海洋局二所所長李家彪院士、浙江省科技廳周國輝廳長、之江實驗室朱世強主任等分別陪同調研。
本報青島8月20日電 19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在媒體溝通會上介紹,日前國家科技部決定批準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和第一屆主任委員會名單,這標志著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全面啟動。 海洋國家實驗室定位于圍繞國家海洋發展戰略,開
邱大洪 邱大洪(1930~),浙江湖州人,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專家,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51年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后,任教于大連工學院(現為大連理工大學)。現為中國海洋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顧問。主要從事波浪理
茫茫太空,眾多人造航天器在按既定軌道翱翔的同時,還要做到實時精準對地“觀測”。如何讓衛星、飛船等航天器上的“天眼”看得清、看得遠、看得準,核心關鍵技術攻關迫切需要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先行。 依托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建設的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支始終瞄準國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評審結果,共有14家成為首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中國-以色列人群醫學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2015年,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干細胞醫學中心主席Tsvee Lapidot教授應常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戰略部署,完善科學基金制,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實現 “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5月簽署協議設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海洋科學研究
10年前,施一公在清華的實驗室剛剛啟動,開始第一個科學實驗。如今,他的實驗團隊于2015年發表的RNA剪接體結構已經登上了國際經典生物化學教科書的封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2006年當我決定放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職位全職回國時,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今日回頭看,再沒有人會懷
會議現場 1月10日至11日,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2012年度學術年會在廣州召開。國家基金委地學部海洋科學處項目主任李薇,LTO學術委員會主任蘇紀蘭院士,副主任錢培元教授、齊義泉研
12月21日,國土資源部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在廣州召開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標志著重點實驗室正式運行。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主要依托于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實驗室設立海底能源礦產研究,大洋礦產資源研究,海底環境監測與研究,海洋地質前沿基礎理論研究,海洋地質、礦產資源調查技術
第二批國家實驗室僅僅作為擴大試點,沒有經過批準立項;國家實驗室的驗收標準迄今還存在爭論;加上體制問題,導致第二批國家實驗室“籌”字難除。 10月10日,大連。 中國在能源領域的第一個國家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Dalian National Laboratory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