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種群的種群數量與年齡結構調查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種群即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里某種植物的個體群,是具有獨立的特征、結構和機能的整體,是客觀存在的生物學單位。種群都有其數量特征、年齡結構,空間格局、種群內個體間及種群間的相互作用,因而每一種群必然在其所在群落中占據一定的生態位,并且,種群還具有按照環境條件調節其自身密度的能力。實驗材料植物種類分布較集中地區的本本及草本植物種群儀器、耗材GPS 定位儀或海拔表測高儀恒溫干燥箱天平樣方繩卷尺 (30m5m)剪刀紙袋等實驗步驟1 木本植物種群數量和年齡結構調查在待調查的某種本本植物種群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使用 GPS 定位儀測量樣地并記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用樣方繩圈定樣方數個,根據種群的不同具體情況,樣方大小可以為 10mx10m 至 20mx25m, 但每一樣方的規格應該相同,樣方的四角以鐵簽和本樁固定。調查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并將結果記錄到種群樣方調查表中:(1)植株數量:僅統計每個樣方中待調查植物的植株數量(含幼株),......閱讀全文
植物種群的種群數量與年齡結構調查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種群即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里某種植物的個體群,是具有獨立的特征、結構和機能的整體,是客觀存在的生物學單位。種群都有其數量特征、年齡結構,空間格局、種群內個體間及種群間的相互作用,因而每一種群必然在其所在群落中占據一定的生態位,并且,種群還具有按照環境條件調節其自身密度的能力。實驗材料:植
植物種群的種群數量與年齡結構調查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種群即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里某種植物的個體群,是具有獨立的特征、結構和機能的整體,是客觀存在的生物學單位。種群都有其數量特征、年齡結構,空間格局、種群內個體間及種群間的相互作用,因而每一種群必然在其所在群落中占據一定的生態位,并且,種群還具有按照環境條件調節其自身密度的能力。實驗材料?植
植物種群的種群數量與年齡結構調查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種群即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里某種植物的個體群,是具有獨立的特征、結構和機能的整體,是客觀存在的生物學單位。種群都有其數量特征、年齡結構,空間格局、種群內個體間及種群間的相互作用,因而每一種群必然在其所在群落中占據一定的生態位,并且,種群還具有按照環境條件調節其自身密度的能力。實驗材料植物種
黃渤海江豚種群調查啟動
?? 5月24日,黃海水產研究所“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赴黃海南部水域,采用截線抽樣目視調查和聲吶探測等方法對江豚進行觀察和探測,同步開展生態環境調查,航期預計10天。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啟動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聯合調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院承擔了中海油
全球朱鹮種群數量超9000只
記者今天(6日)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全球朱鹮種群數量已經從1981年的7只擴展到目前的9000余只,朱鹮棲息地面積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約1.6萬平方公里,朱鹮分布范圍逐步向歷史分布區擴展。 朱鹮是古老的物種,被譽為“東方寶石”,曾廣泛分布在東亞和西伯利亞地區。20世紀之后,朱鹮野外種群瀕臨滅絕
云南發現極小種群“明星植物”漾濞槭2個新種群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文山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開展槭屬植物野外調查時,發現了2個漾濞槭的新種群。其中,文山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漾濞槭種群最大,約80余株,胸徑最大者達133 厘米,伴生有野核桃、水青岡、水青樹、房縣槭、云南金錢
生長溫度與趨磁細菌數量和種群關系研究進展
古溫度是古環境重建的重要參數。已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對高等動植物的多樣性具有顯著影響,但是,溫度變化對微生物有何影響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微生物分布廣、數量大、多樣性高,在全球元素循環和生態系統功能維持等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用微生物變化反映環境溫度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 趨磁細
卷羽鵜鶘東亞種群數量突破150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782.shtm卷羽鵜鶘(Pelecanus crispus)是一種體長175厘米的大型食魚類游禽,鵜形目(Pelecaniformes)鵜鶘科(Pelecanus)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被世界
湖濱濕地物種數量增加約25%,土著魚類種群數量恢復
每到冬季,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大壩總是人流不斷,來自國內外的游客樂于把欣賞滇池風光、與漫天飛舞的海鷗嬉戲作為旅途一大美事。 這一動人景象的持續演繹,得益于昆明市在推進滇池保護治理工程中不斷加大環湖生態建設力度,使滇池流域生物多樣性恢復進程不斷加速。 截至目前,滇池湖濱濕地物種數量與2006年
數量恢復到近千只--白頭葉猴種群穩步提升
白頭葉猴在嬉戲。白頭葉猴在采摘木棉花。 落日余暉中,在廣西崇左市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只頭頂“長冠”、頭肩皆白的白頭葉猴靈巧地從樹枝中探出頭來,悠長的尾巴在空中劃了一道華麗的曲線,實現了從樹叢到石壁再到樹叢的驚險跳躍。 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吳堅寶介紹,白頭葉猴至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存
種群的雜合性
雜合性又稱群體的平均雜合性或雜合度,它是群體遺傳變異的另一個度量參數,是指某一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是雜合體的頻率。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程度的雜種和雜交,有分類種內部的雜種,有種間雜種。從遺傳學觀點來講,種間雜交只是雜交的一種,而且就其后果與進化意義來講,也和別的雜交有許多共同點。最簡單的雜合性存在于有性生
如何使用邏輯斯蒂增長模型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使用邏輯斯蒂增長模型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一、確定模型參數** 1. 收集數據: ? - 收集種群在不同時間點的數量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通過實地觀測、實驗研究或者歷史記錄獲得。數據的時間跨度應該足夠長,以便能夠觀察到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 - 確保數據的準
如何使用邏輯斯蒂增長模型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使用邏輯斯蒂增長模型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一、確定模型參數** 1. 收集數據: ? - 收集種群在不同時間點的數量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通過實地觀測、實驗研究或者歷史記錄獲得。數據的時間跨度應該足夠長,以便能夠觀察到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 - 確保數據的準
動物種群數量大幅減少提示物種滅絕危險
目前全球每年平均有兩個脊椎動物物種消失,人們普遍認為這一速度暫時未對地球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但美國和墨西哥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這種看法忽視了動物種群數量急速減少的趨勢、地球上正在發生的物種滅絕的嚴重程度及負面影響。 美國研究人員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說,地球可能正在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
蚊子能全面消滅?專家:有效控制種群數量更科學
近日,一則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答復。很快,各種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認為,蚊子是自然界和生態系統的一員,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有人認為,蚊子是害蟲,是疾病傳播的元兇之一,應該“除之而后快”。 究竟哪種說法有科學依據?清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與傳染病學教授程功告訴中新網
不同的苔蘚物種多樣性恢復速度評估指標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不同的苔蘚物種多樣性恢復速度評估指標的研究方法:基于物種豐富度的評估方法樣方法:在研究區域設置一定數量和大小的樣方,統計樣方內苔蘚物種的種類數量。調查法:對整個研究區域進行全面的苔蘚物種調查和記錄。基于物種均勻度的評估方法計算香農 - 威納指數(Shannon-Wiener Index)、
我國極小種群植物回歸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任海等建立了“珍稀瀕危植物回歸的模式”,并于近日在國際期刊《人類環境學雜志》中展望了極小種群植物保護和回歸的國際趨勢。該雜志主編表示,任海等建立的模式對全球植物保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據介紹,中國有3萬多種高等植物,且有物種豐富度高、特有種屬多、區系起源古老、栽培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首次開花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近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漕澗鎮志本山近地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首次開花。這標志著漾濞槭在漕澗鎮志本山的近地保護取得初步成功。 據了解,漾濞槭原產于云南大理蒼山西面的漾濞山谷,隸屬于槭樹科的楓屬植物,漾濞槭剛被發現時野外成年個體僅5株,被列入云
保護典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步伐加快
我國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和恢復領域取得可喜進展。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日前發布消息說,研究人員研發了野外回歸技術,已在黑、吉、遼、京、魯等地建立了引種與回歸保護示范地、極小種群生境與繁殖特性野外監測樣地等。回歸地內保護植物生長良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李景文教授介紹說,由于分布地域狹窄,極小種群野生
瀕危野生動物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增至2057只
記者日前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經過對青海湖周邊普氏原羚進行春季專項調查統計,目前該物種數量增至2057只,是有巡查記錄以來的最大數量。 普氏原羚是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曾廣泛分布于中國西北、華北地區。但由于受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曾瀕臨滅絕,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極度瀕危物種”
如何根據生態模型邏輯斯蒂增長模型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邏輯斯蒂增長模型的方程通常表示為: \[ \frac{dN}{dt} = rN\left(1 - \frac{N}{K}\right) \] 其中,\(N\)是種群數量,\(t\)是時間,\(r\)是種群的內稟增長率(在理想條件下的增長率),\(K\)是環境容納量(即特定環境所能支持
如何根據生態模型邏輯斯蒂增長模型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邏輯斯蒂增長模型的方程通常表示為: \[ \frac{dN}{dt} = rN\left(1 - \frac{N}{K}\right) \] 其中,\(N\)是種群數量,\(t\)是時間,\(r\)是種群的內稟增長率(在理想條件下的增長率),\(K\)是環境容納量(即特定環境所能支持
晏宏團隊對南海硨磲種群數量與氣候變化研究的新進展
地球歷史上已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這五次生物大滅絕主要是自然因素導致,如大型的火山噴發、太冷或太熱的氣候變化、小行星撞擊等。現今,有新的證據表明地球生物可能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科學政策平臺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有大約1百萬種植物和動物正面臨滅絕的風險。硨磲是全球
山西省華北豹分布北擴,種群數量在全國居于首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833.shtm
物候錯配可解釋易危物種小白額雁種群數量下降趨勢
東洞庭湖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也是全球易危(VU)物種小白額雁(Anser erythropus)的全球最大越冬地之一。然而,小白額雁在東洞庭湖的越冬種群數量近年來呈顯著下降趨勢,這或與水文情勢變化下的物候錯配現象有關。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探究了
云南哀牢山西黑冠長臂猿科考:區域種群數量增長
長臂猿是中國僅有的現存類人猿,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稱為四大類人猿。我國國內現存5種野生長臂猿,全部被列入極度瀕危等級。其中,又以云南省哀牢山、無量山為主要分布區域的西黑冠長臂猿數量最多,最具有種群恢復的希望。 地處哀牢山中北段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片區,是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最多、
云南哀牢山西黑冠長臂猿科考:區域種群數量增長
長臂猿是中國僅有的現存類人猿,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稱為四大類人猿。我國國內現存5種野生長臂猿,全部被列入極度瀕危等級。其中,又以云南省哀牢山、無量山為主要分布區域的西黑冠長臂猿數量最多,最具有種群恢復的希望。 地處哀牢山中北段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平片區,是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最多、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吁進行全球野生虎種群調查
記者7月29日從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獲悉,“全球老虎日”來臨之際,WWF呼吁老虎分布國政府承諾進行嚴格的全球野生虎種群調查。 “13個老虎分布國已經制定了老虎數量翻倍的宏偉計劃,WWF正在努力推動這個計劃的實現。”WWF老虎生存項目負責人邁克·巴爾策說:“知道全球老虎的種群數量,有助于
植物所合作揭示活化石銀杏的種群進化歷史
活化石類群起源古老,往往一個支系僅現存一個物種,形態性狀保守,現存分布范圍狹窄,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因此達爾文認為活化石是研究物種滅絕、競爭、適應性等進化生物學核心問題的絕佳體系。銀杏(Ginkgo biloba L.)是著名的活化石森林樹種,其祖先起源于2.45億年前。盡管經歷了地質歷史時期的
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植物實現人工高效繁育
近日,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內安家落戶的平當樹實現人工高效繁育,幼苗達到1638株,為推動平當樹遷地保護、種群增強與回歸的綜合性保護體系構建,開展保護生物學、生殖生物學、種子生物學等研究和園林園藝等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平當樹是中國特有種、瀕危種和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