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鋼回應饒毅:空口無憑,請提供證據
1月25日,裴鋼以短信形式回復財新記者稱,“眾所周知科研打假和舉報學術不端都應該遵紀守法。舉報者舉證,作為網絡打假和學術不端公開舉報人有法理責任和義務提供2019年網絡舉報時持有的學術造假實證和這次公開實名舉報學術不端的實質證據。”......閱讀全文
裴鋼回應饒毅:空口無憑,請提供證據
1月25日,裴鋼以短信形式回復財新記者稱,“眾所周知科研打假和舉報學術不端都應該遵紀守法。舉報者舉證,作為網絡打假和學術不端公開舉報人有法理責任和義務提供2019年網絡舉報時持有的學術造假實證和這次公開實名舉報學術不端的實質證據。”
繼饒毅舉報后 裴鋼院士再次被舉報論文涉嫌圖像異常
在饒毅教授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風波后。當事的三位學者之一裴鋼院士又被舉報論文涉嫌圖像異常... 相關鏈接:驚爆學術圈!網傳饒毅實名舉報裴鋼院士 耿美玉 李紅良 據荔枝新聞報道,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
官方剛通報論文造假處理結果 饒毅連夜舉報裴鋼院士!
經過將近一年的嚴肅調查處理,1月21日,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聯合工作機制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了對網絡反映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人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的調查處理結果
饒毅:上海藥物所論文否定了裴鋼-凌堃論文主要結論
全世界生物醫學界和教科書都公認G蛋白偶聯受體(GPCR)需要七重跨膜區才能起到信號轉導的功能。這一公認幾十年未改變,即使裴鋼-凌堃在1999年就發表論文號稱只要五重跨膜就足夠有幾乎完整的信號轉導功能。 2001年4月1日,凌堃提交給中國科學院大學被批準獲得博士學位的論文,更是號稱只要一重跨膜就
驚爆學術圈!網傳饒毅實名舉報裴鋼院士 耿美玉 李紅良
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后,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 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癥藥物GV971的研
饒毅再發文:實驗是檢驗張曙光pk裴鋼對錯的唯一標準
發件人: Transmissome 日期: Saturday, January 23, 2021 at 6:04 PM 至: xxxcashq.ac.cn 主題: 解決張曙光與裴鋼實驗結果矛盾的方法是第三方重復實驗 中國科學院道德建設辦公室, 謝謝中國科學院道德建設委員會接受舉報。
舉報饒毅學術造假,竟然牽出學術圈的“驚天大瓜”
學術圈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饒毅一出,就是大事。 但偏偏有人不信邪,向有關部門舉報饒毅,“罪名”還是科學家們的大忌:學術造假。 和饒毅同批被質疑“學術造假”的,還有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國科學院裴鋼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以及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這一個兩個,都在領域內頗有
饒毅教授最新JNeurosci文章
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求偶過程分子機制中的一種關鍵因素:J胺,這將有助于解析求偶現象中的神經生物學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饒毅教授,這項研究由饒毅教授實驗
饒毅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長
9月3日上午10點,北大宣布饒毅卸任生科院院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吳虹教授將出任新一任院長。 吳虹簡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和醫學藥理學系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遺傳技術中心主任。JCCC癌癥干細胞研究項目聯合副主任。JCCC泌尿生殖系統腫瘤項目成員,信號轉導研究及治
饒毅:國產博士的記錄
5月24日,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巨大突破的程亦凡應邀來到清華大學作學術演講,這位跨越物理和生物兩大領域的學者大器晚成,2013年,他與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的David Julius教授一起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膜蛋白TRPV1結構,成為冷凍電鏡領域的重大突破。當時,在這項研究剛剛發表不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