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輔助檢查
(一)5-HT測定 類癌綜合征患者血清5-HT含量常明顯升高,多為83~510μmol/24h(正常為11~51μmol/24h)。 (二)5-HIAA測定 類癌綜合征患者尿中5-HIAA排出增多,往往超過78.5μmol/24h,一般在156.9~3138μmol/24h(正常值<47.1μmol/24h)。 (三)皮膚潮紅激發試驗 ①將10ml乙醇加入15ml桔子汁中口服,3~5分鐘后,約1/3患者出現皮膚潮紅。②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15~20μg,腎上腺素5~10μg。此二種激發試驗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哮喘史應慎重。......閱讀全文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輔助檢查
(一)5-HT測定 類癌綜合征患者血清5-HT含量常明顯升高,多為83~510μmol/24h(正常為11~51μmol/24h)。 (二)5-HIAA測定 類癌綜合征患者尿中5-HIAA排出增多,往往超過78.5μmol/24h,一般在156.9~3138μmol/24h(正常值<47.1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輔助檢查及鑒別診斷
輔助檢查 (一)5-HT測定 類癌綜合征患者血清5-HT含量常明顯升高,多為83~510μmol/24h(正常為11~51μmol/24h)。 (二)5-HIAA測定 類癌綜合征患者尿中5-HIAA排出增多,往往超過78.5μmol/24h,一般在156.9~3138μmol/24h(正常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概述
類癌(carcinoid)又稱類癌瘤(carcinoid tumor),是一組發生于胃腸道和其他器官嗜鉻細胞的新生物,其臨床、組織化學和生化特征可因其發生部位不同而異。此種腫瘤能分泌5-羥色胺(血清素)、激肽類、組織胺等生物學活性因子,引起血管運動障礙、胃腸癥狀、心臟和肺部病變等,稱為類癌綜合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診斷
類癌瘤缺乏特殊征象,診斷頗為困難。臨床上往往被忽略或誤診為闌尾炎、克隆病、腸癌等疾病。當類癌瘤出現類癌綜合征時,診斷較易。典型者表現為皮膚潮紅、腹瀉、腹痛、哮喘、右心瓣膜病變和肝腫大等。血清5-HT含量增加和尿中5-HIAA排出增多,對診斷有意義,如超過261.5~523μmol/24h,診斷即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病理改變
90%以上的類癌瘤發生于胃腸道,主要見于闌尾、末端回腸和直腸,少數發生于結腸、胃、十二指腸、Mckel憩室以及膽道、胰管、性腺、肺和支氣管等。不同種族的人群,類癌的好發部位可能有差別。在日本的病例中發生于胃、十二指腸和結腸的類癌較歐美病例為多,小腸類癌則較少,推測此可能與日本人和歐美人各臟器中嗜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以下疾病應與類癌和類癌綜合征作鑒別: 1.闌尾類癌應與闌尾炎或克隆病作鑒別,消化道鋇餐造影和5-HT、5-HIAA測定有助鑒別。 2.小腸類癌應與小腸其他腫瘤作鑒別,小腸鋇餐造影、小腸鏡檢查和5-HT、5-HIAA測定等,可作出鑒別。 3.直腸類癌應與直腸腺瘤或腺癌作鑒別,依靠直腸鏡檢查并取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病因學
本病病因尚未闡明。類癌瘤是一種能產生小分子多肽類或肽類激素的腫瘤,即APUD細胞瘤,它能通過靶細胞增加環腺甙單磷酸鹽起作用,能分泌具有強烈生理活性的血清素(5-羥色胺),胰舒血管素和組織胺外,有的還可分泌其它肽類的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生長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抗利尿素、促性
類癌綜合征的檢查
1.24小時尿中5-羥吲哚醋酸大于30mg。在胃的類癌細胞內,缺少脫羥酶因而血中5-羥色胺濃度不高,而5-羥色胺酸濃度增高。24小時尿中5-羥吲哚醋酸排出量波動很大,而且受食物的影響。如吃馬鈴薯、香蕉、菠蘿后,尿中5-羥吲哚醋酸排出量增加,因此需反復多次驗尿,診斷才較可靠。 2.在高度懷疑為類
類癌綜合征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24小時尿中5-羥吲哚醋酸大于30mg。在胃的類癌細胞內,缺少脫羥酶因而血中5-羥色胺濃度不高,而5-羥色胺酸濃度增高。24小時尿中5-羥吲哚醋酸排出量波動很大,而且受食物的影響。如吃馬鈴薯、香蕉、菠蘿后,尿中5-羥吲哚醋酸排出量增加,因此需反復多次驗尿,診斷才較可靠。 2.在高度
類癌及類癌綜合征的流行病學
本病為少見病,在胃腸道腫瘤中占1.5%,日本統計本病占尸檢病例的0.14%~1.8%,占手術病例的0.06%~0.16%。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闌尾類癌的發病年齡較輕,平均30歲,其他部位的類癌發病年齡平均50歲左右。除闌尾類癌外,大部分類癌腫瘤發生于男性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