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都會胖?這事兒怨基因
肥胖不僅影響形象還有害健康,但減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你為了減肥只喝涼水的時候,身邊總有幾個吃不胖的家伙在拉仇恨。日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肥胖基因,這個基因的表達量增加,比胡吃海喝更能催肥。 研究人員發現的肥胖基因編碼蛋白14-3-3zeta,機體每一個細胞都擁有這種蛋白。他們在小鼠體內沉默了這一基因,結果使白色脂肪減少了50%(食量不變)。人體脂肪主要分為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白色脂肪負責儲存熱量,而棕色脂肪負責消耗熱量。白色脂肪不利于減肥,而且與肥胖癥、心臟病和糖尿病有關。 研究人員還發現,14-3-3zeta蛋白水平較高的小鼠體型明顯更胖,其白色脂肪比高熱量飲食的小鼠還多22%。這項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研究,展示了14-3-3zeta蛋白與脂肪生成的直接關聯,為人們開辟了治療肥胖癥的新途徑。研究人員指出,抑制這個基因或者阻斷這個蛋白,可以阻止脂肪積累,防止......閱讀全文
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識別
小鼠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及脂肪肝含量的CT測量研究選自PLoS ONE, May 2012?研究背景:現代的生活方式導致了肥胖的高發。由能量攝取和消耗不平衡所導致的肥胖通常會伴隨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等癥狀,最終導致新陳代謝異常。脂肪的分布而不是總脂肪量決定了新陳代謝的狀況。皮下脂肪對人體有益,而內
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定量測量
(選自PLoS ONE, May 2012)LCT200具備內置的棕色脂肪測量的標準操作方法(protocol),檢測體內棕色脂肪的分布和定量體積,該技術已獲得歐洲及美國的ZL,比使用同位素的方法安全。研究背景:現代的生活方式導致了肥胖的高發。由能量攝取和消耗不平衡所導致的肥胖通常會伴隨高血壓,血脂
關于白色脂肪細胞的簡介
白色脂肪細胞形態為單泡脂肪細胞,即在一個白色脂肪細胞內,90%的細胞體積被脂滴占據,把細胞質擠到細胞的邊緣,形成一個“圓環”樣細胞質;并且細胞核也被擠扁、擠平,形成一個“半月”形的細胞核,只占細胞體積的2%~3%。一層薄薄的膜把脂滴和細胞質分開來。細胞質內的細胞器比較少,細胞中心的脂滴95%的成
關于白色脂肪細胞的相關介紹
白色脂肪細胞形態為單泡脂肪細胞,即在一個白色脂肪細胞內,90%的細胞體積被脂滴占據,把細胞質擠到細胞的邊緣,形成一個“圓環”樣細胞質;并且細胞核也被擠扁、擠平,形成一個“半月”形的細胞核,只占細胞體積的2%~3%。一層薄薄的膜把脂滴和細胞質分開來。細胞質內的細胞器比較少,細胞中心的脂滴95%的成
白色脂肪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白色脂肪細胞形態為單泡脂肪細胞,即在一個白色脂肪細胞內,90%的細胞體積被脂滴占據,把細胞質擠到細胞的邊緣,形成一個“圓環”樣細胞質;并且細胞核也被擠扁、擠平,形成一個“半月”形的細胞核,只占細胞體積的2%~3%。一層薄薄的膜把脂滴和細胞質分開來。細胞質內的細胞器比較少,細胞中心的脂滴95%的成分都
Diabetes:白色脂肪變棕色,治療糖尿病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近日通過研究揭示了如何將白色脂肪細胞轉變為棕色脂肪細胞,該過程稱之為“白色脂肪棕色化”,其可以幫助降低血糖水平并且抵御糖尿病發生,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雜志Diabetes上。 研究者Baur說道,白色脂肪的棕色化過程可以通過燃燒過量的卡路里來促進血糖水平降低,進而幫助抵
白色脂肪組織與褐色脂肪組織的分布和功能差異
白色脂肪組織與褐色脂肪組織兩者無論是在體內的分布、形態和功能方面都存在著明顯差異。首先從量的方面來看,體內白色脂肪組織的量明顯高于褐色脂肪組織。白色脂肪組織廣泛分布在體內皮下組織和內臟周圍,主要功能是將體內過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以供機體在需要的時候使用,是體內脂肪的主要儲存形式。
脂肪細胞“白色”變“棕色”,吃藥減肥也許不遠了!
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所,哈佛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公布了最新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將這一成果描述為“真正向著研發替代跑步機的減肥藥邁進了一大步”,雖然這不是說就可以替代運動鍛煉帶來的所有益處,但是這一最新發現將能使減肥在未來不再是難事。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8日的Nature Cell Biolo
關于膜蛋白色譜的介紹
CMP+分離強蔬水性蛋白、多肽混合物的層析系統,一般有去垢劑(如SDS)溶解膜蛋白后形成SDS-融膜蛋白,并由羥基磷灰石為固定相的柱子分離純化。羥基磷灰石柱具有陰離子磷酸基團(P-端),又具有陽離子鈣(C-端),與固定相結合主要決定于膜蛋白的大小、SDS 結合量有關。利用原子散射法研究cAMP的
炎癥與白色脂肪棕色化新發現——ILC2調節米色脂肪生成
近日,國際生物學頂尖期刊cell 刊登了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jay Chawla研究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熱中性小鼠模型發現激活二型固有淋巴細胞(ILC2)能夠調節白色脂肪組織中米色脂肪生成。這一研究成果對于我們了解炎癥與肥胖之間的關系,利用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療肥胖和糖尿病可能有
葉綠醇對白色脂肪細胞分化的調節作用
植烷酸可以成功地誘導3T3一L1細胞和人脂肪前體細胞分化為白色脂肪細胞。在無分化誘導培養基條件下,40μmol/L植烷酸處理3T3一L1前體脂肪細胞2周,可以誘導70%的細胞分化而80μmol/L植烷酸處理2周,細胞分化程度可達到85%以上。
葉綠醇對白色脂肪細胞分化的調節作用介紹
植烷酸可以成功地誘導3T3一L1細胞和人脂肪前體細胞分化為白色脂肪細胞。在無分化誘導培養基條件下,40μmol/L植烷酸處理3T3一L1前體脂肪細胞2周,可以誘導70%的細胞分化而80μmol/L植烷酸處理2周,細胞分化程度可達到85%以上。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療肥胖最新進展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小鼠)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態和功能有所不同,人體內的棕色脂肪分為兩類,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細胞內塞滿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來儲存能量以備不時之需,而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組織最容易受到肥胖引起的代謝變化的影響
當身體遭受高熱量飲食時,生理反應是不均勻的,一些器官或組織對代謝應激更敏感。根據發表在《氧化還原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內臟空泡的白色脂肪組織是最容易受到肥胖相關代謝變化影響的器官。該研究由巴塞羅那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學院、Bellvitge生物醫學研究所(IDIBELL)和肥胖與營
Cell-metabolism:FGF21降體重不依賴白色脂肪棕色化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FGF21誘導的小鼠體重減輕和葡萄糖平衡改善并不依賴于UCP1和米色脂肪細胞,但其中的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哺乳動物中,棕色脂肪組織可以通過非戰栗性產熱維持體溫平衡,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除了來
鳥槍法脂質組學揭示白色和棕色脂肪有何不同
最近,德國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鳥槍法脂質組學的新方法,對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分子圖譜進行分析。這項成果于近日發表在《Molecular Metabolism》雜志上。 對哺乳動物而言,脂肪組織在全身能量平衡中起著關鍵作用。它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白色脂肪主要作為能量儲存器,而棕色脂肪有助
細胞因子TSLP通過促進皮脂分泌過多致白色脂肪組織損失
肥胖及其相關并發癥是全球關注的嚴重問題。盡管有越來越多的公共衛生措施,但肥胖率仍在上升。因此,亟需確定影響脂肪過多的途徑。最近的研究已表明,免疫系統可以調節脂肪組織及其代謝功能。2型免疫細胞,如2型先天性淋巴細胞(ILC2)和嗜酸性粒細胞,會增加代謝率,而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會促進胰島素
Autophagy:糖皮質激素誘導棕色脂肪白色化的作用與機制
6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Autopha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郭非凡課題組的研究成果“Autophagy inhibition prevents glucocorticoid-increased adiposity via suppressing BAT whitening
徐聃/孫磊合作揭示白色和棕色脂肪生成的關鍵抑制因子
近年來,全世界肥胖人口急劇增加。肥胖是代謝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常伴隨發生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重大疾病。肥胖的發生是由于脂肪組織中脂質積累過多,導致脂肪細胞功能紊亂及代謝異常。脂肪組織擴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通常涉及現有脂肪細胞的擴大和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因此,更好地理
脂肪代謝基因通路介紹
(Mouse)脂類主要包括脂肪、磷脂、鞘脂和膽固醇脂,其吸收代謝有兩種情況: 中鏈、短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乳化后即可吸收——>腸粘膜細胞內水解為脂肪酸及甘油——>門靜脈入血。長鏈脂肪酸構成的甘油三酯在腸道分解為長鏈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腸粘膜細胞內再合成甘油三酯,與載脂蛋白、膽固醇
蛋白過鎳柱binding有白色沉淀怎么辦
蛋白結合在鎳柱上后,鎳柱就會由藍色變為白色,那些白色沉淀其實就是鎳柱,洗脫后就變回白色了。
PNAS:嗅到白色?
如果同時播放許多不同頻率的聲音,就會產生一種中性的“白噪音(white noise)”。同理,近期神經科學家也表示,他們通過混合氣味,已經建立了一個類似的通用氣味。這種“嗅覺白(olfactory white)”在自然界中即使有也很少見,但是科學家們卻能在研究中利用它們,探索作用機制。
[當代生物學]:基因突變影響白色老虎毛色
SLC45A2基因突變或影響白色老虎的毛色。圖片來源:Konrad Wothe/LOOK-foto 動物園是如今唯一存在白色老虎的地方:它們謎一般的外套被視為珍寶。白色老虎以毛色為白色而著名,性情較溫和,體態優美。目前全世界僅存活著不過數百頭這種老虎,主要分布在少數幾個國家,而且均為人工條件下
牛乳蛋白色譜分析的最新解決方案
? 提到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很多人的印象可能還是停留在“三鹿”事件的陰影中,實際上國家今年來對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管是越來越嚴格。2016年國家出臺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實行注冊管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奶粉新政,依法取得配方注冊證書的企業才能進行銷售。 所謂嬰
脂蛋白脂肪酶的概述
脂蛋白脂肪酶(LPL)主要有肝外脂肪酶和HTGL都是細胞溶酶體中的一種水解酶,在血管內皮表面發生作用,二者結構相似,屬甘油三酯酶,與胰脂肪酶有同源酶。參與體內脂肪代謝功能。
瘦素和胰島素作用于POMC神經元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Tony Tiganis在國際頂尖期刊cell發表了他們關于瘦素和胰島素作用于POMC神經元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相關研究成果。文章首次證明瘦素和胰島素能夠協同作用于POMC神經元驅動白色脂肪棕色化以維持機體能量平衡。 研究人員指出,瘦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重要的
喝水都會胖?這事兒怨基因
肥胖不僅影響形象還有害健康,但減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你為了減肥只喝涼水的時候,身邊總有幾個吃不胖的家伙在拉仇恨。日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肥胖基因,這個基因的表達量增加,比胡吃海喝更能催肥。 研究人員發現的肥胖基因編碼蛋白14-3-3zeta,機體每一個細胞都擁有這種
Genes-Deve:重編程脂肪細胞以增加脂肪燃燒
白色脂肪組織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多余的熱量,以便可以在禁食期間供其他器官利用。哺乳動物也有少量的棕色脂肪組織,這主要是用于有效脂肪燃燒,用于產生熱量。現在,南丹麥大學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人體白色脂肪細胞被重新編程成為棕色脂肪細胞的機制。 白色脂肪組織褐變會增加身體能量的消耗,因此,或是肥胖癥未來治療的
當心“白色瘟疫”卷土重來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害怕感染,結核病患者李星(化名)一直不敢去醫院復查,原本需要定期檢查的血常規、痰涂片和肝腎功能等因疫情被打亂。她形容這段時間就像是“在一個黑暗的隧道中,不知多久才能見到光明”。 與李星有著類似遭遇的結核病患者還有很多,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新冠肺炎時,全球致死人數最多的
“白色塑料”穿上“綠色外衣”
在日常生活中,恐怕沒有哪種物質像塑料一樣,能如此深入、徹底地融入大眾生活的每個環節中:大到飛機、汽車、輪船部件,小到吸管、燃料、包裝盒,都少不了塑料的身影。而現如今的塑料制品,也早已不是在許多人眼中那個和“污染”、“廉價”等詞匯聯系在一起的污染大戶了。過去的“白色污染”元兇,如今已經穿上了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