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已經成為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之一。為進一步加強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對《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進行了修訂,目前正在征求意見階段。 修訂后仍然僅適用于新生產車輛,但將由推薦性國家標準變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對相應條款進行修改,對部分污染物限值進行了調整。 專家表示,修訂后的強制性標準更加嚴苛,在車輛制造過程中消除和減少污染,切斷車內空氣污染物的來源,能夠有效地解決車內空氣污染問題,更好地保護駕乘人員的健康。 推薦性國標修訂為強制性國標,苯等主要有害物質限值加嚴 對于此次標準修訂的目的,編制組表示,主要是為了將推薦性標準修訂為強制性標準,并根據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對相應條款進行修改,同時對部分限值進行調整。另一個重要工作是研究在標準中增加多環芳烴限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車內空氣污染物的成分較為復雜,且車內空間狹小、密閉性好,其空氣污染會對駕乘人......閱讀全文
由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起的第二輪新車車內污染物檢測活動昨天公布檢測結果。數據顯示,參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近七成車輛車內空氣質量不達標。不過,從本月1日開始,《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車內指南”)正式執行,判別車內空氣質量是否達標可依據這項新國標。 記者注意到,與《室內
有機構報告指出,預計環境稅最早或于2014年開征,后續改革方向或包括短期稅費雙軌并行、拓展到“大環境稅”概念、征收稅率大幅提高、環境稅分配以地方為主等。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日前在京聯合發布了2013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該綠皮書稱,霧霾天氣現象會給氣候、
汽車狹小密閉,車內污染對健康損傷大。 看起來光鮮耀眼的百萬元豪車,竟暗藏“毒藥”。近日央視曝光奔馳、寶馬部分車型存在車內異味,并傷害了車主健康,使“車內空氣污染”的問題再度引起公眾關注。 在汽車消費領域,車內空氣質量還是一個剛剛被認識的問題。相比于顯而易
近年來,隨著汽車進入百姓家庭,車內空氣質量已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新年伊始,國家室內車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發布了2015年全國車內空氣質量控制行業的十大新聞,提醒大家再次關注車內空氣質量。 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由推薦性到強制性。按照2014年國家標準委任務書要求,《乘用車
以后新車上市要檢測車內空氣是否達標 ●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環保部聯合公布了《乘用車空氣質量評價指南》 ●該標準目前主要適用于銷售的新汽車,使用中的車輛也可參照此使用 昨日,市記者從省質監局網站上了解到,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環保部聯合公布了《乘用車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該標準首次對造成汽車車內污
【核心提示】昨日,被業界稱為中國首個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執行滿一周年。 昨日,被業界稱為中國首個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執行滿一周年。記者連線神龍公司負責人稱,對于眾多車企來說,《指南》只是推薦性國家標準,并非強制標準。因為不用擔心罰款,一些
近年來,由于車內空氣污染導致車主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案件屢見不鮮,但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標準,幾起案件最終都不了了之。 今年3月1日,由環境保護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實施。《指南》的出臺過程是怎樣的,出臺后車內空氣污
內容提要:日前,國家環保部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該標準于今年3月1日實施。國內首個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的出爐,將改變目前車內空氣質量“無標可依”的現狀,但是很多消費者卻持謹慎的態
記者從環境保護部官方網站上了解到,車內空氣污染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來自于車內各種配件;二是來自于車內飾件材料,主要有塑料類、纖維紡織類、皮革類、橡膠類等四大類材料;三是來自于生產中使用的溶劑型油漆、稀釋劑和黏合用的膠水油漆及涂料。《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中明確規定了車內空氣中有關苯
——新車車內空氣檢測和奶粉中維生素測定得以實現分析流程的簡化 近日,國家標準委印發《2016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加強化妝品檢測、食品檢測方法的標準化工作,加快強制性標準、團體標準及企業標準化管理等規章制度制修訂。隨著更加嚴格的政策法規相繼推出,各個分析檢測機構
二、社會民生 十八大提出,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
由于甲醛興風作浪,我國消費者對于室內空氣污染有了相對足夠的重視,但是在車廂這一狹小的空間內,同樣存在大量有害氣體。由汽車內空氣質量引發的健康問題屢見不鮮,而系列車內空氣檢測的數據更是觸目驚心,頻發的車內污染案例彰顯出國家標準的明顯缺位。 車內空氣檢測數據觸目驚心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