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假單胞菌的相關介紹
熒光假單胞菌為革蘭氏陰性單端叢毛菌,專性需氧,具有嗜低溫性,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4℃可生長,35℃以上不生長。熒光假單胞菌廣泛分布于水、土壤及正常人體皮膚等部位。 該菌產生在紫外線照射下發出黃綠色熒光的熒光素,不產生綠膿素。該菌是一種環境污染菌,為少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從膿、痰、胸水、尿和血液中分離出來,但35℃培養時檢出率較低。該菌可在冰箱貯存的血液中繁殖,自溶后釋出內毒素,若此血液輸入病人體內,可導致不可逆性的休克而死亡,故血庫血液應嚴防該菌污染。 熒光假單胞菌是植物根際最普遍的微生物類群,具有分布廣,數量多,營養需要簡單,繁殖快,競爭定殖力強的特點。世界許多國家均有人報道分離到抗植物病害的熒光假單胞菌,而且許多菌株能產生幾種活性物質,抗多種植物病害。......閱讀全文
熒光假單胞菌的相關介紹
熒光假單胞菌為革蘭氏陰性單端叢毛菌,專性需氧,具有嗜低溫性,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4℃可生長,35℃以上不生長。熒光假單胞菌廣泛分布于水、土壤及正常人體皮膚等部位。 該菌產生在紫外線照射下發出黃綠色熒光的熒光素,不產生綠膿素。該菌是一種環境污染菌,為少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從膿、痰、胸水、
熒光假單胞菌屬的介紹
熒光假單胞菌(P. fluorescens)屬于假單胞菌屬rRNA I群熒光DNA同源組,是植物根際最普遍的微生物類群,具有分布廣、數量多、營養需要簡單、繁殖快、競爭定殖力強的特點。世界許多國家均有人報道分離到抗植物病害的熒光假單胞菌,而且許多菌株能產生幾種活性物質,抗多種植物病害。其作用機制包
銅綠假單胞菌的相關介紹
因能產生綠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創口時可形成綠色膿液而得名。又稱綠膿假單胞菌,簡稱綠膿桿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分布廣泛。本菌是條件性致病菌,一般為繼發性感染,如大面積燒傷的創面感染、中耳炎、泌尿系統感染,甚至敗血癥。對動物能引起豬的壞死性肺炎和壞死性腸炎,水貂和真灰鼠的出血性肺炎和綿羊的“綠
惡臭假單胞菌的相關介紹
革蘭陰性桿菌. 有極端鞭毛. 無芽胞. 無莢膜。在血瓊脂平板上35℃培養18-24 h. 形成大而濕潤、灰色的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呈較大無色、濕潤的菌落。在營養瓊脂平板上呈黃綠色的菌落。在紫外線下可見熒光。 惡臭假單胞菌為革蘭氏陰性,具動力的短桿菌;氧化酶、過氧化氫酶、枸緣酸利用陽性、精氨
熒光假單胞菌的臨床意義介紹
熒光假單胞菌(P.Fluorescens)是一種環境污染菌。對于人類是一種罕見的機會致病菌。熒光假單胞菌屬于假單胞菌屬,是化能異養型的革蘭氏陰性菌,呈桿狀,有鞭毛。能分泌黃綠色熒光色素發出熒光,能產生抗生素、水解酶等代謝產物,在 4℃-37℃范圍內,中性環境中生長,生理生化特性顯著,是作為嗜冷菌
免疫磁珠法檢測熒光假單胞菌的介紹
免疫磁珠技術可以快速的富集乳制品中低濃度的菌,通過結合 PCR、ELISA等方法可以達到快速、準確的檢測目的。呂琦等人通過對 4 中菌保守序列基因設計引物,建立多重 PCR 體系,在7-8h檢測時間內,檢測靈敏度達到 102CFU/mL,具有特異性。免疫磁珠技術檢測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一定優勢,改
假單胞菌的培養特性介紹
假單胞菌屬于非發酵型細菌,不發酵糖類,無特殊營養要求,在普通培養基上即可生長。最適生長溫度35℃,少數菌種能在4℃或42℃生長。 在血瓊脂平板上35℃培養18-24 h,形成籃綠色、透明溶血環的菌落,有生姜味。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可形成5種不同的菌落。 典型型:菌落不規則,邊緣呈傘狀伸展。
銅綠假單胞菌的基本介紹
菌體為直或稍彎、兩端鈍圓的桿菌。單端有1-3根鞭毛,運動活潑,革蘭染色陰性桿菌。大小為(0. 5-1. 0)μmX (1. 5-5. 0)μm,有單端鞭毛,某些菌有多糖莢膜。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產生帶熒光素的水溶性色素:青膿素和綠膿素等,使培養基呈綠色。分離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莢膜,不形成芽胞
平板計數法檢測熒光假單胞菌
國際乳品聯合會(IDF)采用 IDF Standard 101A 和 IDF Standard 132A檢測標準,前者采用 6.5℃培養10天后平板計數,后者 21℃培養 25h后計數,132A培養時間短穩定性好,菌數較為準確。平板計數法將原料乳稀釋后,采用涂布法,傾注法,3M細菌總數試紙等方法
氨肽酶法檢測熒光假單胞菌
氨肽酶法通過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上的氨肽酶與特定的化合物反應,檢測氨肽酶的活性。呂元等人用氨肽酶法,對杭州地區原料奶中熒光假單胞菌,阪崎腸桿菌和魯氏不動桿菌 3 種優勢嗜冷菌進行快速檢測。結果得出 3 種菌的濃度和氨肽酶活性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且與傳統的平板計數法的結果沒有顯著差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