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病乳膠凝集試驗的概述
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細長柔軟螺旋體,廣泛存在于多種野生動物與家畜體內,可引起人類及哺乳動物的全身性感染,帶菌動物是鉤端螺旋體的主要傳染源,以接觸傳播為主。在我國鼠和貓是主要傳染源。當人感染后,采集發病2周的血液檢查血清IgM抗體,對早期診斷鉤端螺旋體病有重要價值。2~4周后出現IgG抗體,以后以IgG抗體為主。......閱讀全文
鉤端螺旋體病乳膠凝集試驗的概述
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細長柔軟螺旋體,廣泛存在于多種野生動物與家畜體內,可引起人類及哺乳動物的全身性感染,帶菌動物是鉤端螺旋體的主要傳染源,以接觸傳播為主。在我國鼠和貓是主要傳染源。當人感染后,采集發病2周的血液檢查血清IgM抗體,對早期診斷鉤端螺旋體病有重要價值。2~4周后出現IgG抗體,以后以Ig
鉤端螺旋體病乳膠凝集試驗的操作方法
(1)將背面涂黑漆的玻板,正面清潔干燥,用紅油漆劃成小圓圈(內徑約2cm),或劃成方格亦可。患者血清經56℃、30min滅活。 (2)試驗時同時進行乳凝抑制試驗及乳凝試驗:于玻板上左右兩側劃記號,各加患者血清兩滴,左側加免疫血清1滴混勻,室溫放1~2min,于兩側各加膠乳抗原液1滴,混勻,1~
鉤端螺旋體病的概述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鉤端螺旋體所致的一種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其流行幾乎遍及全世界,在東南亞地區尤為嚴重。我國大多數省、市、自治區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鉤端螺旋體病是全身性感染疾病,病程常呈自限性,由于個體免疫水平上的差別以及菌株的不同,臨床表現可以輕重不一。輕者可為輕微的自限性發熱;重者
臨床物理檢查方法介紹--鉤端螺旋體乳膠凝集試驗介紹
鉤端螺旋體乳膠凝集試驗介紹:?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細長柔軟螺旋體,廣泛存在于多種野生動物與家畜體內,可引起人類及哺乳動物的全身性感染,帶菌動物是鉤端螺旋體的主要傳染源,以接觸傳播為主。在我國鼠和貓是主要傳染源。當人感染后,采集發病2周的血液檢查血清IgM抗體,對早期診斷鉤端螺旋體病有重要價值。2-4周后
鉤端螺旋體病血清凝集溶解試驗的臨床反應
用已知抗原與被檢血清凝集反應,在顯微鏡下觀察。若血清稀釋1:400有陽性反應,則為陽性;若血清稀釋到1:100~200,有陽性反應,為可疑。肉眼凝集反應:血清稀釋為1:10、1:20置于玻片下,加很濃抗原(每毫升20億個病原)等量混合,觀察其結果。
豬鉤端螺旋體病的概述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和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該病的臨診癥狀表現形式多樣,豬鉤端螺旋體病一般呈隱性感染,也時有暴發。急性病例以發熱、血紅蛋白尿、貧血、水腫、流產、黃疸、出血性素質、皮膚和黏膜壞死為特征。豬的帶菌率和發病率較高。該病呈世界性分布
豬鉤端螺旋體病的概述及病原
概述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和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該病的臨診癥狀表現形式多樣,豬鉤端螺旋體病一般呈隱性感染,也時有暴發。急性病例以發熱、血紅蛋白尿、貧血、水腫、流產、黃疸、出血性素質、皮膚和黏膜壞死為特征。豬的帶菌率和發病率較高。該病呈世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鉤端螺旋體病凝集溶解試驗介紹
鉤端螺旋體病凝集溶解試驗介紹: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各種致病性螺旋體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的群和血清型眾多,其群特異性的化學組成為類脂多糖復合物,型特異性的化學組成為蛋白多糖復合物,不同型鉤端螺旋體的多糖組成有所差異,患者體內可產生相應抗體,檢查特異性抗體有助于本病的診斷。鉤
病原體檢測--鉤端螺旋體病凝集溶解試驗介紹
鉤端螺旋體病凝集溶解試驗介紹: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各種致病性螺旋體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的群和血清型眾多,其群特異性的化學組成為類脂多糖復合物,型特異性的化學組成為蛋白多糖復合物,不同型鉤端螺旋體的多糖組成有所差異,患者體內可產生相應抗體,檢查特異性抗體有助于本病的診斷。鉤
神經系統鉤端螺旋體病的概述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各種不同血清型別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簡稱鉤體)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俗稱"打谷黃"或"稻瘟病"。由于感染的菌型不同,其臨床特點也不一樣:有的癥狀明顯,病例呈現高熱、粘膜出血、黃疸、潰瘍或壞死,血紅蛋白尿;有的病例呈隱性經過,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