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發表了意大利赴美專家安東尼奧·伊瓦羅內博士和安娜·拉索蕾拉博士一項科研成果。該成果填補了醫學界對癌細胞研究的一項空白,發現了最具侵襲性腦癌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驅動基因”,為阻斷癌細胞擴散提供了理論依據。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報道,該科研成果由意大利專家安東尼奧·伊瓦羅內和安娜·拉索蕾拉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成果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肯定。 安東尼奧說,發現“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驅動基因”,為研究關閉癌細胞驅動,阻斷癌細胞擴散提供了可能性。該成果運用包括大數據分析在內的多項醫學科技成果,通過對腫瘤基因序列篩選,最終由TCGA中心完成。 安東尼奧表示,意大利貝內文托薩內奧大學的米歇爾·切卡雷利教授與斯特凡諾·帕尼奧塔教授在腫瘤基因序列分析工作上,為該項成果做出了重要貢獻。參加這項研究的還有其他5名意大利專家和20多名世界各國醫學專家。大家通過多年努力,最終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閱讀全文
中新網5月7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道,近日,世界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發表了意大利赴美專家安東尼奧·伊瓦羅內博士和安娜·拉索蕾拉博士一項科研成果。該成果填補了醫學界對癌細胞研究的一項空白,發現了最具侵襲性腦癌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驅動基因”,為阻斷癌細胞擴散提供了理論依據。 據報道,該
導讀: 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哥倫比亞大學意籍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癌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了導致最具侵襲性的腦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驅動基因,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哥倫比亞大學意籍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癌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
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哥倫比亞大學意籍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癌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了導致最具侵襲性的腦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驅動基因,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全年齡段人群都有可能發病的癌癥,高危發病人群為45至70歲,即使接受了外科、化
來源:科技部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1-23 今日/總瀏覽:2/960 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哥倫比亞大學意籍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癌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發現了導致最具侵襲性的腦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驅動基因,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界,一時之間,將人們的目光都吸引到這個科研界的新寵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11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相關文章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Drs. Christopher Parkhurst and David Artis (WCM) 【1】Nature:首次揭示機
近期的醫學網絡熱詞,莫過于“精準醫療”了,因為給它做廣告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而在奧巴馬身后,是現任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主任Francis Collins和NCI(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所長Harold E. Varmus兩位大牛。這兩位人物管理著美國醫學研究最主要的研究領域。如此高調、
封面故事: 大小的確很重要 狐獴是小型群居肉食性動物,在每一群內一個居支配地位的繁殖對壟斷繁殖活動,而它們的后代則由所有群體成員來撫養。爭奪繁殖角色的競爭是激烈的,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取決于其大小和重量。Elise Huchard等人研究了野生喀拉哈里狐獴的一個天然種群,發現它們在不斷估計彼此的
序號項目名稱聯合單位101首部噴射抑制渦激振動的機理與技術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2融合信道狀態信息與慣性傳感器信息的高可用室內定位方法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3面向真實應用環境的磁電異質結磁傳感器噪聲抑制機理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4鉍烯的寬帶飽和吸收機制及其在中紅外超快光纖激光器中的應用研究哈爾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