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聚焦中國免疫學之自身免疫篇
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國》,重點介紹了近年來中國免疫學研究的飛速發展。本期《聚焦中國》作為Cell旗下《Immunity》的特殊增刊,展示了華人科學家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特異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的新成果。并專門介紹了中國免疫學會、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技大學免疫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等國內領先免疫學研究機構與團體。 開發疾病的新治療方法需要將創新與基礎設施協調起來,需要通過適當的渠道將研究成果和創新思維轉化為可用于臨床的藥物和療法。 “我們有許多與科學家們合作的機會,中國免疫學研究領域具有驚人的活力。” &nb......閱讀全文
《科學家》推出專刊關注中國生命科學
近日,《科學家》(The Scientist)雜志推出專刊——《中國的生命科學》(Life Science In China),全面地介紹了中國生命科學蓬勃發展的現狀。 專刊中包括了Zhu Shen撰寫的2篇長篇評論文章——《生命科學繁盛》(Life Science Blossoms)
十一位科學家獲生命科學巨獎
據《自然》網站消息,來自美國、荷蘭和日本的11位科學家獲得了首屆生命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突破獎”()。他們分別獲得該獎的五個獎項,每個獎項獎金為300萬美元,該數目是諾貝爾獎獎金(2012年為120萬美元)的2.5倍。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David Botstein和哈
生命科學家陳玲玲:傾力探索未知,揭示謎底
在生命科學奇妙世界里,存在許多鮮為人知的神秘“暗物質”,非編碼RNA(核糖核酸)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玲玲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領域的前沿研究,致力于發現分子家族,破解基因密碼,揭開生命神秘面紗。 這位40歲的年輕女科學家認為,探索是極有意義的挑戰,“如果人
首屆南湖生命科學國際青年科學家論壇召開
近日,首屆南湖生命科學國際青年科學家論壇在華中農業大學召開。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哈佛大學醫學院、杜克大學等海外學術機構的20位青年學者受邀參會,并圍繞生物醫學、畜牧獸醫、微生物學、水產和植物生物學等領域作專題報告。 南湖國際青年科學家論壇是華中農業大學實施對外開放辦學的一項新舉措,旨在進一
6位科學家獲頒生命科學突破獎
·哈薩比斯和喬普是AlphaFold背后的領導者,該AI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蛋白質結構預測問題,這是生物學中最大的挑戰之一。 ·海曼和布蘭格溫的發現是對細胞組織理解的根本性進步,并且可能會導致未來的臨床應用,包括用于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米格諾特和柳澤正史的發
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89.shtm 中新網云南騰沖4月29日電 (熊佳欣)29日,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在云南省著名僑鄉騰沖市開幕。 本次論壇由云南省科學技術廳、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云南
免疫學詞匯免疫學檢測
免疫學檢測是機體識別“自身”與“非己”抗原,對自身抗體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對“非己”抗原產生排斥作用的一種生理功能的檢測。正常情況下,這種生理功能對機體有益,可產生抗感染、抗腫瘤等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和穩定的免疫保護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當免疫功能失調時,也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反應和結果,如引發超敏反應、自身
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舉行
日前,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主旨論壇在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舉行。 主旨論壇分四場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騰沖科學家論壇聯合主席饒子和聯合十余位多學科院士、專家就生命科學與大健康領域的熱點進行深入探討。在主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科學家稱生命科學進入大發現時代
近日,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的賀福初院士介紹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大發現時代”,指出集多種組學之大成的“生命組學”研究模式已現端倪,大發現時代將如影隨形。相關論文發表在《中國科學: 生命科學》2013年第一期。 自然科學史表明,當人類對某一領域的認知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常常
海峽兩岸科學家聚京探討生命科學
12月3日―4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承辦的海峽兩岸生命科學論壇在京召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張亞平,臺灣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副院長陳建仁出席并講話。包括20位中科院與臺灣中研院院士在內的兩岸資深教授與杰出年輕科學家50 余人參會并作大會報告。
免疫學實驗免疫學檢測介紹
免疫學檢測介紹: 免疫學檢測是機體識別“自身”與“非己”抗原,對自身抗體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對“非己”抗原產生排斥作用的一種生理功能的檢測。正常情況下,這種生理功能對機體有益,可產生抗感染、抗腫瘤等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和穩定的免疫保護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當免疫功能失調時,也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反應和結果,
劉延東會見2016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參會科學家
??? 11月1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出席2016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世界知名科學家。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11月1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出席2016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世界知名科學家。 劉延東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包括生命科學在內的科技創新
生命科學突破獎:2位科學家因CRISPR技術獲獎
“科學突破獎”是由俄羅斯億萬富翁Yuri Milner等企業家共同設立的一個巨獎,旨在獎勵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學家,給他們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每年的獲得者將加入評選委員會,參與下一屆獲獎者的評選。 自去年這一獎項首次頒發以來,已有多位科學家榮獲了巨額獎金
破解生命科學難題-我國科學家這些原始創新獲贊
男子飲食導致的肥胖會遺傳使下一代肥胖?能否找到腫瘤免疫治療新方法使更多病人受益?自閉癥患者可能的治療干預方法在哪里……一些國際科學界的生命科學難題,經我國科學家努力,正在取得越來越多的突破,獲得國內外同行“點贊”。 科技部近日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生命科學占了6個。它們分別是:揭
中外科學家《科學》文章發表免疫學新發現
來自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e et de la Recherche Medicale,INSERM),巴黎大學(University Paris René Descartes),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中法遺傳與生命科學實驗室,瑞士路德維格癌癥
DNA分離機制研究獲年輕生命科學家最高獎
哈佛醫學院的譚旭獲北美地區獎 ?北美的一位年輕科學家Ethan Clark Garner因為有關細菌肌動蛋白樣蛋白及細胞骨架DNA分離、組裝和調節的研究,被提名為GE &《科學》年輕生命科學家獎的大獎獲得者。這一包括2萬5千美元的獎項是由GE Healthcare公司和《科學》雜志共同資助的。?
BioDrop新品在華首發-生命科學家超微量測量又添新武器
——英國柏點公司超微量測量新品發布會 2012年10月15日,專業致力于微量測量新技術的英國柏點公司(BioDrop)在上海浦東紫金山大酒店舉行新產品發布會,國內十多家行業媒體應邀參加。作為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柏點公司同大家分享了其先進的微量測量解決方案,包括柏精、
生命科學家裴端卿:人體細胞已可“長生不老”
如果將人類的長生不老夢比喻成一部73集的長篇電視連續劇,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認為,目前人類的科學研究已經“拍”到了第15集——組成人類身體的細胞已可以實現“長生不老”。 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裴端卿表示,神經干細胞將可用于治療老年癡呆癥、自閉癥等特性疾病;多能干細胞有望解決肝
中外科學家在《科學》上發表免疫學新發現
上海瑞金醫院張申英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 ?來自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e et de la Recherche Medicale,INSERM),巴黎大學(University Paris René Descartes),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中
生命科學簡介
生命科學是系統地闡述與生命特性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支配著無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學定律同樣也適用于生命世界,無須賦予生活物質一種神秘的活力。對于生命科學的深入了解,無疑也能促進物理、化學等人類其它知識領域的發展。比如生命科學中一個世紀性的難題是“智力從何而來?”我們對單一神經元的活動了如指掌,但對數以
免疫學基礎
? 第一章 抗原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誘導免疫應答并能與應答產生如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反應的物質。一個完整的抗原應包括兩方面的免疫性能:①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誘導宿主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物質稱為免疫原(immunogen);②
免疫學詞匯免疫學檢測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在臨床上常表現為各種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疾病,細菌入侵,病毒感染和腫瘤等。需要檢查的人群:有免疫缺陷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免疫學新機制
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轉錄因子TCF-1對TFH細胞的分化作用機制。該發現將為因抗體生成紊亂而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過敏等,提供新的靶點,從而實現更有效的治療。 近日,第三軍醫大學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形成論文《轉錄因子TCF
生命科學大會開幕:我國生命科學處在突破的前夜
我相信,這次匯聚,將成為國際生命科學領域一次令人難忘的盛會。1日,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在致辭中這樣說道,生命科學,正引領世界科學發展的新潮流。 這是在中國舉行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生命科學領域學術盛會。10位諾獎得主、4位世界糧食獎得主
盤點2018生命科學領域十大貢獻卓越的女科學家!
歲月如矢 2018年的余額僅剩一周 這一年里 科研可謂是碩果累累 你們還認為科研圈是男性的天下嗎 事實上女科學家們早已突出重圍 轉化醫學網年終特別策劃 盤點生命科學領域最受關注的女科學家 0/1Liu Li Mei劉麗梅 劉麗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
女科學家陳雪梅已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98.shtm 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日前發布的一則招聘公告顯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雪梅課題組招聘實驗室管理員兼技術員。另據北京大學新聞網2月17日刊發的消息,陳雪梅已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什么是生命科學?
生物學(Biology)(簡稱生物或生命科學)是探索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研究對象是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其目的在于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中國本土科學家首獲腫瘤免疫學界頂級大獎——威廉·科利獎
2022年9月27日,美國紐約癌癥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將2022年度威廉·科利獎(William B. Coley Award)授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院士(炎明生物聯合創始人),哈佛醫學院Judy Lieberman和Hao Wu,基因泰克Vishva
中國生命科學最高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發
與會領導、嘉賓與獲獎科學家合影。 今日上午,由中南大學承辦的第十一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在湘雅醫院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包括多位中國兩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在內的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共同見證14位杰出科學家榮膺第十一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成就獎、臨床醫學獎、產業化獎、創新獎,并圍繞全
科學基金促進我國免疫學整體快速發展
免疫學領域發表論文最多的10個國家(美國未列出)SCI論文的時間序列分布(2000~2009年)。?免疫學科16個研究方向中國論文產出能力與學術影響力的世界排名變化。 201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度授予3位免疫學家,展示了免疫學科在科學前沿的重要位置。 中國免疫學研究在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