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地所赴洪湖考察極端氣候影響
測地所一行在金壇湖示范區現場考察 7月上旬,在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環境與災害監測評估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及科研處有關人員一行10人,赴洪湖考察年初旱情及后期暴雨的極端氣候的影響情況,并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交流座談。 測地所一行實地察看了中國科學院江漢平原小港濕地生態試驗站的運行情況,與小港農場相關領導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測地所副所長熊熊對農場多年來對小港站的支持表示感謝,并就小港站與當地政府在科技支撐、臺站建設等方面加深合作提出了一些合作思路與設想,希望發揮野外站平臺作用,將研究所及中科院成果帶到小港來,在新農村建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業生產關鍵技術等方面開展合作,更好服務地方、服務農場。 測地所一行考察了洪湖金壇湖濕地恢復示范區及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晏儒洲現場介紹了洪湖濕地保護區在近年來受極端氣候事件中受到的嚴重損失。現場考察后,測地所一行與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閱讀全文
測地所赴洪湖考察極端氣候影響
測地所一行在金壇湖示范區現場考察 7月上旬,在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環境與災害監測評估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及科研處有關人員一行10人,赴洪湖考察年初旱情及后期暴雨的極端氣候的影響情況,并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交流座談。 測地所一行實地察看了中國科學院江漢平原小港濕地生
測地所舉辦第7期測地論壇
報告會現場 3月9日下午,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舉辦第7期測地論壇,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郝曉光研究員受邀作了題為“地球正常密度理論中的數學與哲學觀點--板塊動力模型的建立”的專題學術報告。 報告共分為“什么是地球正常密度理論”、“地球正常密度理論中的數學觀點”、
測地所第九期測地論壇開講
4月13日下午,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舉辦第九期測地青年論壇,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鄭勇副研究員受邀作了題為“無源層析成像--噪聲成像方法研究進展”的專題學術報告。 德國美因茨-約翰尼斯·古藤伯格大學Jacoby教授應邀參會,本次學術報告是測地論壇開講以
各國專家尋良策應對全球極端氣候多地頻發
極端氣候事件,這種被定義為“一個地點或地區發生‘概率較小’的天氣氣候現象”為何頻頻出現?在過去一個世紀、特別是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全球陸地或特定區域的極端氣候事件頻率、強度是否發生了顯著的趨勢性變化?原因是什么?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7日至8日在京舉行的“21世紀論壇”2010年
丁仲禮調研測地所
12月16日,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調研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在聽取了測地所所長孫和平關于研究所“創新2020”規劃的匯報后,丁仲禮指出,測地所作為一個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所,提出的規劃思路與方案比較全面,對“創新2020”方案有較為深入的思考。丁仲禮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希望
測地所大型儀器協作共用再獲表彰
日前,從湖北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理事會獲悉,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2009年度湖北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運行單位二等獎、機組二等獎。 2009年,測地所儀器協作共享工作在湖北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理事會指導下,按照研究所領導統一部署,所科研處、動力大地測量站與環
測地所大型儀器協作共用服務社會
為貫徹落實科技部關于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的精神,響應湖北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的號召,中科院測地所積極參與協作共用,充分利用研究所擁有的大型科學儀器——FG5絕對重力儀、超導重力儀、PCI遙感圖像處理系統, Terr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努力做到物盡其用。 大型科學儀器是研究所重
極端天氣頻發仍無助氣候談判
路透社日前發表文章稱,?2010年極端天氣頻現,這會激起更多的人強烈要求采取行動以應對全球變暖,但卻不可能打破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僵局。造成僵局的關鍵因素在于富國和窮國之間如何進行任務分配。 例如,今年巴基斯坦指責稱,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其遭遇特大洪水災害,致
人類須采取極端措施實現氣候目標
據路透社消息,將于11月出版的學術期刊《氣候變化》(Climatic Change)刊登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如果2020年以后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增加,人類可能需要從大氣層中大規模清除二氧化碳。 這一系列論文的成果將會作為部分素材,進入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于2013和2014年發
2012年全球極端氣候現象頻發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多哈召開之際,世界氣象組織28日發布了《世界氣候狀況年度臨時聲明》,認為2012年是極端氣候現象頻發的一年。 《聲明》說,今年全球各地頻現極端氣候事件,北半球尤為明顯,主要表現為熱浪、干旱、洪水和低溫。該組織的數據表明,今年前10個月是自1850年以來同期全球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