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皰疹病毒的臨床癥狀介紹
1)口咽部皰疹:多為HSV-1感染所致,常發生于兒童,僅少數感染者出現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咽痛、口腔黏膜皰疹和潰瘍等。復活感染常發生于口唇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初有疼痛、燒灼感,繼后局部出現水皰并破潰形成潰瘍,一周左右病愈。 2)生殖器皰疹:多系HSV-2感染所致,多發生在成人。急性感染時臨床癥狀較重,感染部位出現斑疹或丘疹,進而形成水皰、膿皰和潰瘍,可伴有發熱和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病程約3周。生殖器皰疹易復發,但癥狀較輕,甚至無臨床表現。此類疾病可通過性接觸傳播。 3)HSV-2與子宮頸癌的關系密切,其依據為:患過生殖器皰疹的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率高;子宮頸癌患者HSV-2抗體陽性率高;子宮頸癌組織細胞內可檢出此型病毒的抗原;細胞培養中的HSV-2核酸可使地鼠細胞向癌細胞轉化。 4) 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兩型HSV均可引起,以HSV-1為多見。急性和復活性感染發生在眼部,表現為樹枝狀角膜炎或角膜潰瘍。重者炎癥波及結膜基層......閱讀全文
人類皰疹病毒的臨床癥狀介紹
1)口咽部皰疹:多為HSV-1感染所致,常發生于兒童,僅少數感染者出現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咽痛、口腔黏膜皰疹和潰瘍等。復活感染常發生于口唇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初有疼痛、燒灼感,繼后局部出現水皰并破潰形成潰瘍,一周左右病愈。 2)生殖器皰疹:多系HSV-2感染所致,多發生在成人。急性感染時臨床癥
人類皰疹病毒6型介紹
? 人類皰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HHV-6)是1986年從淋巴增殖異常患者及愛滋病病人外周血單細胞首先分離到一種具有皰疹病毒形態和嗜淋巴細胞的新病毒,它志皰疹病毒科其他5個型病毒的抗原性和酶切圖譜不同,故名HHV-6。 人類感染HHV-6十分普遍,但多為隱
人類皰疹病毒7型介紹
人類皰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s 7,HHV-7)是斷HHV-6之后于1970年從正常人外周血單核細胞分離的新型人類皰疹病毒,在體外對CD4+淋巴細胞具有親和性,可以在PNA刺激的人臍帶血淋巴細胞中增殖。HHV-7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皰疹病毒,在75%健康人唾液中
關于小兒人類皰疹病毒的檢查介紹
1.病毒分離 病毒分離是HHV-6、7、8型感染的確診方法。由于病毒分離培養費時,不適于早期診斷。 2.病毒抗原的檢測 病毒抗原檢測適于早期診斷,但病毒血癥維持時間短,很難做到及時采取標本。目前廣泛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細胞和組織內病毒抗原。抗原陽性結果可作為確診的依據。 3.病毒抗體的測
治療小兒人類皰疹病毒的相關介紹
1.HHV-6感染 原發性HHV-6感染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但如果感染嚴重、危及生命,如發生暴發型肝炎、移植相關性疾病(間質性肺炎、骨髓抑制)、壞死性Kikuchi-Fujimoto病、慢性疲勞綜合征伴危及生命表現、艾滋病患者感染HHV-6后病情加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癥狀嚴重,則均應考慮使用抗病
關于人類皰疹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在性病醫院臨床上將與人類有關的皰疹病毒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球形直徑為120~150nm,dsDNA,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外復一層厚薄不勻的被膜,最外層為典型的脂質雙層包膜,上有突起。HSV基因組可編碼100多種多肽,已知至少有近十種系病毒的晚期蛋白,
關于小兒人類皰疹病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人類皰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6、7、8型是近十年發現的皰疹病毒,臨床致病范圍廣。HHV-6、HHV-7型是引起幼兒急疹和高熱驚厥的重要病因,HHV-8型是卡波濟肉瘤的致病因子,并與艾滋病相關性淋巴系統腫瘤的發生直接相關,HHV-6、HHV-7、HHV-8型是嚴重威
關于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的基本介紹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EBV(英文Epstein-Barr virus的縮寫)是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的簡稱,也是最常見的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之一。 EBV是在西元1964年由Epstein, Achong 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細胞所發現。此後被認為和許多疾病有關,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
簡述人類皰疹病毒的防治原則
1. 避免與患者接觸或給易感人群注射特異性抗體,可減少HSV傳播的危險。 2. 由于新生兒感染的危險性高,在某些情況下(如羊膜未破時)可采取剖腹產,以減少新生兒與病損生殖器的接觸。 3. 分娩后給新生兒注射特異性抗體或丙種球蛋白也可作為緊急預防措施。
關于人類皰疹病毒的內容概述
皰疹病毒系指一大類感染人體后能夠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1. 球形、二十面體立體對稱衣殼,基因組為線性雙股DNA。核衣殼周圍有一層厚薄不等的非對稱性披膜。最外層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有包膜的成熟病毒直徑180~200nm,DNA核心直徑約為30~40nm。 2. 除EB病毒
概述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癥狀
高熱斑丘疹皰疹皮炎眼瞼浮腫驚厥咳嗽扁桃體充血腹瀉肝脾腫大肌痛 1.HHV-6感染引起的疾病HHV-6原發感染后,其核酸可長期潛伏于體內,HHV-6的核酸主要潛伏在外周血單核細胞,唾液腺,腎及支氣管的腺體內,在一定條件下,HHV-6可被激活,引起再感染,HHV-6激活機制尚不清楚,研究顯示體內存
關于小兒人類皰疹病毒的病因分析
1.HHV-6(Humanherpesvirus-6) 美國Salahuddin從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s)中分離出一種新病毒。 2.HHV-7(Humanherpesvirus-7) Frenkel1990年首次從一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中分離出HHV-7。此后又從
關于人類皰疹病毒的致病性與免疫性介紹
1.流行病學特點:人是HSV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病毒可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孕婦生殖道皰疹可在分娩時傳染新生兒。HSV的感染十分普遍,呈全球性分布。 2.感染類型: 1)急性感染:引起感染部位的皰疹 2)潛伏感染與復活感染:H
簡述人類皰疹病毒的生物學特性
1.. 血清型:HSV-1和HSV-2。 2. 動物模型:小鼠、豚鼠、家兔等,多種原代人胚細胞、二倍體細胞以及動物細胞。HSV感染細胞后很快導致受染細胞的病變,表現為細胞腫大、變圓、折光性增強,可見有核內嗜酸性包含體。HSV的增殖周期短,約需8~16小時 3. 抵抗力:較弱,易被脂溶劑滅活。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單純皰疹病毒抗體介紹
單純皰疹病毒抗體介紹: HSV是皰疹病毒科的成員,分HSV-Ⅰ和HSV-Ⅱ兩型。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經飛沫和垂直傳播。感染急性期常發生水皰樣皮疹而得名。臨床上常用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ELISA等協助診斷,其早期診斷對及時治療很有價值。單純皰疹病毒抗體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單純皰疹病毒(HSV)介紹
單純皰疹病毒(HSV)介紹: 單純性皰疹病毒(HSV)能引起多種疾病,檢查HSV-DNA即可早期確定HSV感染。測定HSV常有ELISA法、中和抗體法、被動血凝抗體法。單純皰疹病毒(HSV)正常值: ELISA法、中和抗體法、被動血凝抗體法:陰性,記為(-)。單純皰疹病毒(HSV)臨床意義:
關于法氏囊的臨床癥狀介紹
表現為伏地閉眼昏睡,羽毛蓬松,頸肩部羽毛逆立(豎起)。排白色水樣稀糞。個別雞糞便帶血,這是法氏囊出血經一短管流入泄殖腔所致。由于不飲而頻頻排出白色水樣稀糞,導致脫水,表現為腳爪與皮膚干枯。常有不明顯的震顫現象,即伏地昏睡中輕微發抖。在明顯發病之前,即進入昏睡狀態之前,偶爾有個別雞掉頭啄自己的肛門
關于克汀病的臨床癥狀介紹
1、幼年黏液性水腫 幼年粘液性水腫的臨床表現根據起病的年齡不同而不同。若系幼兒發病者,和呆小病相似,只是體格發育和面容的改變沒有呆小病顯著。兒童和青春期發病一般與成人黏液性水腫類似。只是伴有不同程度的生長阻滯,青春發育期延遲。 2、呆小病 多于出生后數周出現癥狀,表現有皮膚蒼白、增厚、多褶
心肌肥厚的臨床癥狀介紹
1、呼吸困難,多在勞累后出現,是由于左心室順應性減低,舒張末期壓升高,繼而肺靜脈壓升高,肺瘀血之故。與室間隔肥厚伴存的二尖瓣關閉不全,可加重肺瘀血。 2、胸痛,多在勞累后出現,似心絞痛,但可不典型,是由于肥厚的心肌需氧增加,而冠狀動脈供血相對不足所致。 3、乏力、頭暈與昏厥,多在活動時發生,
單純皰疹病毒的臨床檢測
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說明其感染十分普遍。單純皰疹病毒分為I型和II型,其感染途徑主要通過分泌物和與易感染的人密切接觸有關。? ? 一般認為I型病毒多侵襲腰以上部位,引起如口唇皰疹、皰疹性濕疹、口腔炎、角膜結膜炎等疾病;II型病毒多感染腰以下部位,引起生殖器皰疹,它主要通過性
皰疹病毒介紹
皰疹病毒(Herpesviruses)是一群中等大小的雙股DNA病毒,有100個以上成員,根據其理化性質分為α、β、γ三個亞科。α皰疹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增殖速度快,引起細胞病變。β皰疹病毒(如巨細胞病毒),生長周期長,感染細胞形成巨細胞。γ皰疹病毒(如EB病毒),感染的靶細胞
關于咽白喉的臨床癥狀介紹
為白喉中最常見者,按癥狀輕重,可分2種類型。 (1)局限型:全身癥狀可能有發熱、乏力、不適等。局部癥狀較輕,有輕度咽痛,一側或雙側扁桃體上出現灰白色假膜假膜可能超越腭弓,覆蓋軟腭、懸雍垂或咽后壁,假膜不易擦去,強行分離,側留下出血傷面,假膜細菌涂片檢查或培養,均可查得白喉桿菌。 (2)中毒型
關于溶血病的臨床癥狀介紹
本病因其溶血的嚴重程度不同差異很大。 1、胎兒水腫:由嚴重溶血所致,少數可致死胎,存活兒可全身水腫,皮膚蒼白,胸腹腔積液,并有心力衰竭表現,如心率增快、心音低鈍、呼吸困難等,此常發生在嚴重的Rh溶血病兒,ABO溶血發生較少。 2、黃疸:最常見,多于出生后24小時出現,尤以Rh溶血出現早,多在
關于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檢查介紹
小兒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檢查項目: 心電圖單純皰疹病毒(HSV)單純皰疹病毒抗體核酸的分子雜交血常規顱腦CT檢查腦電圖檢查 1.病毒分離病毒分離是HHV-6,7,8型感染的確診方法,HHV-6,7,8型可在新鮮臍血單核細胞或成人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增殖,但需在培養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
單純皰疹病毒的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也可經飛沫及垂直傳播。HSV-1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引起口咽部皰疹、皰疹性角結膜炎、腦炎等。多見于半歲以后的嬰幼兒,大多數呈隱性感染。HSV-2的原發感染多見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主要通過生殖道途徑傳播,主要表現為生殖器皰疹。孕婦在胎兒胚胎期感染HSV,有引起流產、
念珠菌的臨床癥狀相關介紹
(一)內臟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內臟器官,其中以腸念珠菌病及肺念珠菌病較常見。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腎孟腎炎、心內膜炎及腦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敗血癥。所有內臟感染常繼發于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及化療、放療等誘發因素,癥狀多無特異性,應提高警惕。
簡述右腎積水的臨床癥狀介紹
多數病人在20一40歲,前列腺精囊結核無明顯癥狀,偶感會陰和直腸 內不適。嚴重的精囊、前列腺結核往往表現為精液減少、膿精、血精、久婚不育。 附睪結核一般開始為硬結,無痛,生長緩慢,病變發展腫大形成寒性膿腫,與陰囊皮膚粘連,潰破形成竇道經久不愈,流出稀黃色膿液。雙側附睪結核約占一半.雙側病變精液無
關于卵巢癌的臨床癥狀介紹
最初常無癥狀,部分病人無意中摸到下腹部包塊或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可常感下腹部不適,一般無明顯腹痛。當出現并發癥如蒂扭轉、破裂、感染時可出現下腹部疼痛。部分病人可出現月經失調或閉經。如腫瘤嵌頓于盆腔,可引起尿頻、便秘。巨大卵巢腫瘤壓迫膈肌或出現胸腹水時可出現呼吸困難、心悸。如為惡性腫瘤,病人常出現
布氏桿菌的臨床癥狀相關介紹
診斷要點 由于發生流產的病因很多,而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均無明顯的特征,同時隱性感染較多,因此,確診要依靠實驗診斷? 流行特點 母羊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后對本病極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徑,也可經配種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主要表現是孕羊流產,開始僅為少數,以后逐漸增多,
關于人類皰疹病毒的微生物學檢查
病毒分離培養:水皰液、唾液、腦脊液、眼角膜刮取物、陰道棉試子等標本接種人胚腎、人羊膜或兔腎 等易感細胞,也可接種于雞胚絨毛尿囊膜和乳鼠或小白鼠腦內。 快速診斷:將宮頸粘膜、皮膚、口腔、角膜等組織細胞涂片后,用特異性抗體作間接免疫熒光或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病毒抗原;Wright-Giemsa染色鏡